点地梅属 Androsace L. (Primulac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6-9-12 7:26 ė328次浏览
8. 点地梅属――Androsace L.
名称文献:L. Sp. Pl. 141. 1753; Duby in DC. Prodr. 8: 47. 1844; Benth. et Hook. f. Gen. Pl. 2: 632. 1873; Pax in Engl. et Prantl, Pflanzenfam. 4, 1: 110. 1889.
形态特征:多年生或一、二年生小草本。叶同型或异型,基生或簇生于根状茎或根出条端,形成莲座状叶丛,极少互生于直立的茎上。叶丛单生、数枚簇生或多数紧密排列,使植株成为半球形的垫状体。花组成伞形花序生于花葶端,很少单生而无花葶;花萼钟状至杯状,5浅裂至深裂;花冠白色、粉红色或深红色,少有黄色,筒部短,通常呈坛状,约与花萼等长,喉部常收缩成环状突起,裂片5,全缘或先端微凹;雄蕊5,花丝极短,贴生于花冠筒上;花药卵形,先端钝;子房上位,花柱短,不伸出冠筒。蒴果近球形,5瓣裂;种子通常少数,稀多数。
产地分布:属的模式种:大苞点地梅 Androsace maxima L.?本属约有100种,广布于北半球温带。我国有71种和7变种,主要产于四川、云南和西藏等省区;西北、华北、东北、华东以及华南亦有少量种类分布。
功能用途:本属许多种类是典型的高山植物,植株矮小,形成密丛或垫状体,花色艳丽,适合布置岩石园或盆栽供观赏,亦有少数种类为民间草药。?本属植物的营养器官分化较为强烈,存在很大的多样性,常为分类上的重要检索性状。鉴于在前人的著作中,对这一部分的描述较为混乱,本志统一采用了下列术语:?(1)根状茎 (Rhizoma) 为植株的地下部分,具节和缩短的节间,但无正常之叶,见于莲叶点地梅 A. henryi Oliv. 和峨眉点地梅 A. paxiana R. Knuth 等种类中。?(2)茎 (Caulis) 典型的地上茎在本属中仅见于直立点地梅 A. erecta Maxim.(图版53: 3) 和腋花点地梅 A. axillaris Franch.(图版37:1)中,前者茎直立,具互生之叶以及顶生和腋生的伞形花序;后者茎初时近直立,后伸长匍匐,节上具轮生之叶和花。?(3)纤匍枝 (Sarmentum) 为自基生的叶丛中发出的无叶细长伏地枝,其顶端着地生根,发出新叶丛,成为可独立生活的新植株,如细蔓点地梅 A. cuscutiformis Franch(图版37: 2)。?(4)根出条 (Surculus) 为自叶丛中发出的枝条;枝上无叶,稀具鳞片状过渡型叶片,顶端形成新叶丛,但不生根,下一年又自此叶丛中抽出新枝和花葶,因而叶丛间通常有明显的间距。植株由多数此种枝条和叶丛形成疏丛或密丛。高山组 Sect. Chamaejasme Koch的多数种类均属此类型(图版47:4)。?(5)根出短枝 (Cauliculus) 这一术语最早由 Franchet 用于对本属植物的描述,指的是由根颈发出的枝条。这种枝条通常短而没有明显的节间,由新叶丛叠生于老叶丛上逐年缓慢伸长。植株常由多数此种短枝形成垫状体,如垫状点地梅 A. tapete Maxim. 等(图版50:1, 7)。从形态学的角度看,此种短枝也是根出条的一种类型,但本志采用此术语以示与前一类型的区别。
检索表
1
叶同型,具明显的柄;叶片基部心形,稀圆形或楔形,边缘具齿或分裂,极少全缘。
2
1
叶异型或基部渐狭而无柄,边缘全缘。
26
2
叶片圆形或肾形,基部心形(组1. 裂叶组 Sect. Samuelia)
2
叶片椭圆形,稀圆形,基部圆形或楔形。
20
3
叶片基部的心形弯缺深达叶片的1/3-1/2。
4
3
叶片基部的心形弯缺深仅为叶片的1/3或更浅。
12
4
花2-4朵生于具叶的匍匐茎节上。
4
花组成伞形花序,生于花葶端。
5
5
植株具鞭状纤匍枝。
6
5
植株无鞭状纤匍枝。
7
6
花葶、纤匍枝被逆向小糙伏毛;花葶仅稍高出叶丛;纤匍枝细长,丝状。
6
花葶、纤匍枝被硬毛;花葶高出叶丛1倍以上,纤匍枝较粗壮,不呈丝状。
7
花梗短于苞片;伞形花序呈头状。
7
花梗长于苞片;花序伞形。
8
8
叶边缘分裂约达中部,裂片具齿。
8
叶片边缘深裂,裂片再分裂,小裂片有齿,稀全缘。
9
9
植株较粗壮;花葶通常高出叶丛1倍以上。
10
9
植株较细弱;花葶与叶丛等长或稍高出叶丛。
11
10
叶柄、花葶被长而开展的硬毛;伞形花序6-14花。
10
叶柄、花葶被短而贴伏的硬毛;伞形花序10-25花。
11
植株密被小柔毛;伞形花序6-14花;花葶近直立。
11
植株被多细胞长柔毛;伞形花序3-6花;花葶披散。
12
根状茎极短或无;莲座状叶丛单生。
13
12
植株丛生,莲座状叶丛生于密被鳞覆枯叶柄的根出短枝上。
19
13
花萼深裂达基部,裂片呈星状展开;叶片基部浅心形。
13
花萼浅裂或中裂,裂片直立或微开展。
14
14
叶片基部的心形弯缺深达叶片的1/4-1/3。
15
14
叶片基部的心形弯缺深不超过叶片的1/5。
16
15
多年生,植株粗壮;叶具重牙齿或不整齐的圆齿;花冠明显长于花萼。
15
一年生,植株细弱,高不超过10厘米;叶具3-9浅裂状圆齿;花冠与花萼近等长。
16
花葶直立,明显高出叶丛,比花梗长5倍以上;果梗不反析;叶被短糙伏毛。
17
16
花葶与叶丛近等长或仅长于花梗2-3倍;果梗反折;叶被多细胞柔毛。
18
17
叶柄、花葶和花梗均较粗壮,被较长的柔毛或糙伏毛;花萼被毛。
17
叶柄、花葶和花梗均纤细,被稀疏极短的小的刚毛;花萼近于无毛。
18
植株被铁锈色柔毛;花梗长15-20毫米;花萼分裂约达全长的1/3,裂片卵形。
18
植株被白色柔毛;花梗长7-12毫米;花萼分裂略超过中部,裂片三角状披针形。
19
叶片长1-2厘米,掌状深裂达基部,裂片再深裂,小裂片线形。
19
叶片长3-5毫米,3-5中裂,裂片阔倒卵形,全缘或具齿。
20
叶坚纸质或近革质,边缘增厚;毛被红褐色(组2. 厚叶组 Sect. Mirabiles)
20
叶草质,边缘不增厚;毛被通常白色(组3. 点地梅组 Sect. Androsace)
21
叶圆形;花萼裂片椭圆形,具3脉,先端圆形。
21
叶椭圆形;花萼裂片三角形,中肋稍突起,先端具硬尖头。
22
22
叶近全缘,基部截形或近圆形。
22
叶缘具波状浅圆齿,基部多少下延并具羽状缺刻。
23
苞片小,长2-3毫米;花萼长2-2.5毫米,果时不增大,分裂不超过中部。
24
23
苞片大,长5-7毫米;花萼长3-4毫米,果时增大,分裂达中部或中部以下。
25
24
花萼杯状,无棱;花葶无毛;须根多数,无明显主根。
24
花萼陀螺状,明显具5棱;花葶具短分叉毛;主根明显。
25
植株被柔毛或腺毛。
25
植株被柔毛并杂有分叉毛。
26
植株具明显直立的茎;叶在茎上互生;伞形花序生于茎上部叶腋(组6. 直立组 Sect. Orthocaulon)。
26
植株无地上茎,或仅具根出条或根出短枝;叶簇生成莲座状叶丛;花生于自叶丛中抽出的花葶端,稀单生。
27
27
多年生植物;莲座状叶丛簇生或生于根出条或根出短枝端(组4. 高山组 Sect. Chamaejasme)
27
一或二年生植物,植株由单个基生莲座状叶丛组成,无根出条或根出短枝。叶匙形,多数,近等长,先端近圆形,具骤尖头(组5. 石莲组 Sect. Aizoidium)
28
叶无软骨质的边缘或尖头。
29
28
叶(至少外层叶)具软骨质边缘或尖头。
66
29
叶2-3型,内层叶明显长于外层叶。
30
29
莲座状叶丛内层叶和外层叶(除有时毛被不同外)分化不明显,近等大或同型。
49
30
叶3型。
31
30
叶2型。
39
31
内层叶圆形或卵形,基部圆形或截形。
32
31
内层叶长圆形、菱形或椭圆形,基部楔形,下延。
33
32
花萼背部具稀疏柔毛;内层叶无明显缘毛,质地薄。
32
花萼背部近于无毛,仅具明显的短缘毛;叶两面被柔毛,边缘密被短缘毛,质地较厚。
33
花梗长于苞片2至数倍。
34
33
花梗短于苞片;花序被柔毛和头状腺体。
38
34
内层叶大,连柄长 (2) 3-10厘米,长于中层叶4倍以上。
35
34
内层叶小,连柄长不及2厘米,比中层叶长1-1.5倍。
36
35
花梗近于无毛;花萼分裂达全长的1/3,裂片阔卵状三角形;花冠紫红色。
35
花梗密被毛;花萼分裂达中部,裂片狭卵形;花冠白色或淡红色。
36
植株密被长达3毫米的白色绢状毛;外层叶早枯,无白色膜质的鞘状基部。
36
植株被稀疏硬毛;外层叶下半部膜质,多少增宽成鞘状。
37
37
根出条被刚毛状硬毛;外层叶卵状披针形,鞘状的膜质基部比叶片宽2-3倍。
37
根出条被柔毛;外层叶匙形或舌形,鞘状的膜质基部与叶片宽度近相等。
38
根和根出条细瘦,木质化不明显;花冠直径7-8毫米;内层叶被白色长硬毛。
38
根和根出短枝粗壮,木质;花冠直径4-5毫米;内层叶密被短硬毛。
39
叶两面均被长1-1.5毫米的白色绢状毛;根出条、花葶被红褐色柔毛。
39
植株被绵毛、粗毛和柔毛。
40
40
花冠淡黄色;苞片倒卵形或倒披针形,叶状。
40
花冠淡红色或紫色;苞片非上述形状。
41
41
花葶高通常超过10厘米;花梗长于苞片3倍以上。
42
41
花葶高通常小于7厘米;花梗极少长达苞片的3倍。
44
42
内层叶匙形,下部渐狭,无明显的叶柄;花葶通常1-5枚自叶丛中抽出。
42
内层叶具明显的柄;花葶通常单生。
43
43
外层叶先端密被长绵毛;花萼分裂达全长的1/3,背面近于无毛。
43
外层叶边缘具极密的多细胞粗毛和腺体;花萼分裂达中部或稍过之,上半部和边缘明显被毛。
44
花冠直径7-11毫米,内层叶腹面无毛或近于无毛,边缘具长短不一致的缘毛。
44
花冠直径小于7毫米或叶两面被毛,叶边缘具长短近一致的缘毛。
45
45
内层叶长可达6毫米,菱形,两面密被短硬毛;花葶短于叶丛,伞形花序2-4花。
45
内层叶通常长于6毫米,非菱形;花葶高出叶丛1至数倍;伞形花序 (3) 4-6花。
46
46
莲座状叶丛直径通常大于2厘米,单生或2-3个簇生,从中抽出花葶,无根出条。
46
莲座状叶丛生于根出条端,从中抽出花葶和新根出条。
47
47
莲座状叶丛直径1.5-5.5厘米;叶片密被短硬毛和腺毛;根出条近直立,短于叶丛。
47
莲座状叶丛直径通常小于1.5厘米;叶片疏被短硬毛;根出条斜倚,高出叶丛。
48
48
内层叶倒卵形至近圆形;花葶遍布疏柔毛;花冠直径5-6毫米。
48
内层叶倒披针形至窄椭圆形;花萼具5条绿色的肋,仅肋上和裂片先端被毛。
49
内层叶被粗毛或短硬毛,或表面无毛仅边缘具流苏状睫毛。
50
49
内层叶被白色长柔毛,通常中部以上极密,直伸成画笔状。
58
50
花2至多朵组成伞形花序。
51
50
花单生。
56
51
内层叶干后变褐色或枣红色;苞片椭圆形或狭长圆形。
52
51
内层叶干后呈浅绿色或灰绿色;苞片线形至卵状长圆形。
54
52
内层叶明显长于外层叶,倒卵形或阔倒披针形,宽2.5-4毫米;苞片平展。
52
内层叶与外层叶近等长,狭长圆形或匙形,宽1.5-2毫米;苞片常对折成舟状。
53
53
叶两面被短硬毛。
53
叶边缘具睫毛,两面无毛或背面沿中肋有稀疏短硬毛。
54
外层叶带白色,干膜质;内层叶先端钝或稍锐尖,两面无毛,边缘具稀疏睫毛。
54
外层叶褐色,草质;内层叶先端圆形,密生流苏状睫毛,腹面或背面多少被毛。
55
55
内层叶片先端和边缘多少内弯;苞片1-2枚,比花梗长1倍以上。
55
内层叶片平展;苞片多枚,比花梗短。
56
叶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近于无毛。
56
叶片舌形至椭圆形,至少边缘具睫毛。
57
57
叶丛紧密叠生于根出短枝上,形成一柱状体,直径2.5-4毫米;叶长约2.5毫米,两面无毛,仅具缘毛。
57
叶丛间多少存在间距,不连续成柱状体;叶丛直径5-8毫米;叶长2-4毫米,背面和边缘均被毛。
58
莲座状叶丛直径至少大于3毫米,基生或生于根出条端,不形成柱状体。
59
58
莲座状叶丛直径2-3毫米,紧密叠生子根出短枝上,成一柱状体。植株由多数此种柱状体排列成半球形的坚实垫状体。
65
59
花1朵,稀2朵生于花葶端;花梗长于花葶或与花葶近等长;莲座状叶丛球形,直径3-6毫米。
59
花2至多朵组成伞形花序;花葶明显长于花梗。
60
60
花梗短于苞片或有时稍长于苞片。
61
60
花梗长于苞片1倍以上。
62
61
植株为垫状疏丛,新根出条高出叶丛1-2倍;花冠白色,后变为粉红色;苞片卵状椭圆形至狭椭圆形。
61
植株为垫状密丛;根出条的节间通常短于叶丛;花冠乳白色,喉部周围浅黄色或淡紫色;苞片线形或披针状椭圆形。
62
花葶高8-15厘米;花梗长于苞片5-10倍;叶两面密被白色绵毛状长柔毛。
62
花葶高0.5-5厘米;花梗长于苞片仅1-2倍。
63
63
主根木质,粗壮;叶丛紧密叠生于根出短枝上;叶背面沿中肋和边缘增厚。
63
主根细,木质化不明显;叶丛生于根出条上;根出条有明显的节间;叶背面不增厚。
64
64
叶片向内紧密覆叠,使叶丛成球形;花葶、花萼均被绢状白色长柔毛。
64
叶开展或直立;叶丛不呈球形;花葶花萼被柔毛。
65
根和根出短枝粗壮,木质;叶线形或狭长圆形;花伸出叶丛之外,具花梗。
65
根和根出短枝细瘦,木质化不明显;花无梗,包藏于叶丛中。
66
叶明显分化成2型。
67
66
叶分化不明显或同型。
71
67
外层叶软骨质,蜡黄色,具刺状尖头;内层叶草质,无软骨质边缘,被糙伏毛;植株高15-25厘米。
67
内、外层叶均具软骨质边缘,无毛或被柔毛。
68
68
花2至多朵组成伞形花序,生于花葶端。
69
68
花单生于叶丛中,无花葶。
70
69
苞片非叶状,无软骨质边缘。
69
苞片叶状,具软骨质边缘。
70
叶片线形或钻状披针形;花白色。
70
叶片长圆形;花俯垂,紫红色。
71
外层叶卵形至阔卵形,长2-3.5毫米,外反;叶丛间有明显间距。
71
叶线形至阔披针形,长5-50毫米,直立;叶丛间无明显间距。
72
72
花4-8 (10) 朵组成伞形花序;花葶高5-10毫米。
72
花单生或2朵生于极短的花葶端。
73
花萼疏被柔毛,无沟槽,裂片长圆形,先端浑圆,边缘具较长而稍硬的髯毛;苞片长4-9毫米。
73
花萼被短硬毛,果期具不明显的沟槽,裂片三角形,先端多少锐尖;苞片长3-6毫米。
《中国植物志》第59(1)卷(1989)
0http://blooge.cn/flora/10144.html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