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草属 Elatostema J. R. et G. Forst. (Urticac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8-11-24 3:14
ė366次浏览
9. 楼梯草属 Elatostema J. R. et G. Forst.
名称文献:J. R. et G. Forst. Char. Gen. Pl. Austr. 53, 105, t. 53. 1776; Wedd. in DC. Prodr. 16(1): 171. 1869.
形态特征:小灌木,亚灌木或草本。叶互生,在茎上排成二列,具短柄或无柄,两侧不对称,狭侧向上,宽侧向下,边缘具齿,稀全缘,具三出脉、半离基三出脉或羽状脉,钟乳体纺锤形或线形,稀点状或不存在,托叶存在;退化叶有时存在。花序雌雄同株或异株,无梗或有梗,雄花序有时分枝呈聚伞状,通常雄、雌花序均不分枝,具明显或不明显的花序托,有多数或少数花;花序托常呈盘形,稀呈梨形;苞片少数或多数,沿花序托边缘形成总苞,稀不存在;在花之间有小苞片。雄花:花被片(3-)4-5,椭圆形,基部合生,在外面顶部之下常有角状突起;雄蕊与花被片同数,并与之对生;退化雌蕊小,或不存在。雌花:花被片极小,长在子房长度的一半以下,3-4片,无角状突起,常不存在;退化雄蕊小,常3片,狭条形;子房椭圆形,柱头小,画笔头状,花柱不存在。瘦果狭卵球形或椭圆球形,稍扁,常有6-8条细纵肋,稀光滑或有小瘤状突起。染色体基数 x=10,12, 13, 14, 16。
产地分布:约350种,分布于亚洲、大洋洲和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约有137种,自西南、华南至秦岭广布,多数分布于云南、广西、四川和贵州等省区。
检索表
1
雄花序不分枝,形成不明显或明显的花序托,苞片多少合生,形成总苞,稀不存在。
11
2
叶有密钟乳体。
3
3
叶具半离基三出脉。
4
3
叶具羽状脉;雄花序梗短或不存在;瘦果具纵肋。
5
5
茎无纵翅。
6
6
叶边缘的齿长在1毫米以上,钟乳体长0.2-0.35毫米。
7
7
雄花序有短梗,2-3回分枝。
8
8
叶边缘有钝齿;雄花序苞片长3毫米以下,无突起。
9
9
叶边缘有10个以上钝齿;雄花五基数。
10
11
雄花序托极小,不明显,不呈盘状或梨状。
12
11
雄花序的花序托明显,呈盘状或梨状。
78
12
雌花序托有明显的花序托和多数密集的雌花(30朵以上)和小苞片;瘦果长在1毫米以下,有纵肋或有小瘤状突起(组2.小叶楼梯草组Sect. Weddelia (H. Schr6ter) W. T. Wang)。
12
雌花序的花序托不明显,有1-20花,小苞片10-20,或不存在;瘦果长1.2-2.2毫米,平滑,无纵肋或瘤状突起;小草本,茎被曲伏毛,叶有三出脉(组3.钝叶楼梯草组Sect. Laevisperma(Hatusima)Yamazaki)。
13
亚灌木,多分枝,稀为草本(多枝楼梯草),此时茎3回分枝;雄花序无梗或近无梗,苞片小,与雄花被片近等长或稍短。
14
13
草本,茎不分枝或一回分枝;雄花序苞片明显比雄花被片长。
28
14
叶具三出脉或半离基三出脉。
15
15
叶无钟乳体或只沿中脉有少数小钟乳体。
16
15
叶有密钟乳体。
18
16
叶宽达3-3.4厘米;雄花五基数。
17
18
所有叶边缘有齿。
19
19
亚灌木;叶较大,长3-10厘米,宽1-4.4厘米。
20
20
茎无毛。
21
20
茎有毛。
26
21
叶无毛。
22
21
叶有毛。
25
22
叶草质或纸质,顶端尾状、骤尖或长渐尖,边缘有较多齿;雄花序苞片较小,长1-2-l.5毫米。
23
23
叶倒披针状长圆形,顶端尾状。
24
26
叶长圆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雄花序无梗或近无梗,不分枝
27
28
叶具三出脉或半离基三出脉。
29
28
叶具羽状脉。
67
29
雌花序无梗或具短梗。
30
30
雄花序无梗或具短梗(花序梗长度不超过花序本身)。
31
30
雄花序有超过花序本身的长花序梗。
52
31
茎下部光裸,无低出叶。
32
32
叶边缘有齿,基部宽侧宽楔形、圆形或耳形。
33
33
叶具三出脉。
34
33
叶具半离基三出脉。
45
34
退化叶存在。
35
34
退化叶不存在。
37
35
茎上部密被糙毛;全部叶密布钟乳体。
36
37
茎无毛。
38
37
茎被短伏毛。
43
38
茎不分枝或有1(-3)条分枝;叶的侧脉明显。
39
39
叶边缘下部1/3或中部之下全缘,其上有少数锯齿;雄花四基数。
40
40
叶常镰状弯曲,边缘中部以下全缘,无毛。
41
41
叶顶端渐尖或急尖,钟乳体在叶面密布。
42
43
叶草纸或纸质,边缘有小牙齿或锯齿,钟乳体长0.15-0.4毫米。
44
45
退化叶不存在。
46
46
茎无毛。
47
46
茎有毛。
49
47
叶斜倒卵状长圆形,钟乳体长0.2-0.4(-0.5)毫米;雄花序苞片6;雌花序托近方形或长方形。
48
49
叶椭圆形或倒卵形。
50
50
叶边缘的牙齿长达2毫米,叶片狭椭圆形或狭倒卵形。
51
52
雄花序苞.片无翅,较小。
53
52
雄花序苞片有纵翅。
66
53
茎无毛;叶具三出脉;雄花四基数。
54
53
茎被毛。
60
54
叶长达6-18厘米。
55
54
叶较小,长达4-4.5厘米。
58
55
叶边缘有牙齿,钟乳体长0. 15-0.4毫米,托叶长7-18毫米。
56
56
叶宽达3.5-4.5(-6.5)厘米,在宽侧有3-4条侧脉,干后常变黑色。
57
58
叶边缘具小牙齿或小锯齿,齿长0.5-l毫米;雄花序苞片6或更多。
59
60
叶具三出脉。
61
60
叶具半离基三出脉。
65
61
茎无软鳞片。
62
62
茎被开展短柔毛;雄花四基数。
63
62
茎被向上弯曲并贴伏的短毛。
64
67
雄花序无梗或近无梗。
68
67
雄花序有长梗(花序梗长度超过花序本身)。
71
68
叶干时不变黑色,边缘具牙齿,侧脉每侧4-7条,钟乳体长0.1-0.4毫米。
69
69
叶草质,边缘自基部之上有密牙齿。
70
71
叶顶端长渐尖或骤尖,侧脉明显,每侧5-8条,钟乳体长0.1-0.5毫米。
72
72
茎无毛或有短柔毛。
73
73
叶上面散生短伏毛,下面脉上常有短毛,叶片长达11-16厘米。
74
73
叶无毛,长达5-6.8厘米。
76
74
叶的钟乳体长0.1毫米以下;雄花序苞片及雄花被片均有角状突起。
75
79
叶有三出脉或半离基三出脉或离基三出脉。
80
79
叶有羽状脉。
134
80
雌花序无梗或有短梗(花序梗长度不超过花序本身,只在深绿楼梯草E. atroviride有时稍长于花序)。
81
80
雌花序有超过花序本身的明显长花序梗。
131
81
雄花序无梗或有短梗(花序梗长度不超过花序本身)。
82
81
雄花序有长梗(花序梗稍超过花序本身至比花序本身长数倍以上)。
112
82
叶边缘有齿。
83
83
叶基部宽侧耳形,耳垂部分长达8-15毫米,叶片长达19-25厘米,托叶长达1.6-4厘米。
84
83
叶基部宽侧不为耳形,如为耳形时,耳垂部分长在5毫米以下。
86
84
草本;叶有疏毛。
85
86
叶顶端的尖头边缘全缘。
87
86
叶顶端的尖头边缘有小齿。
103
87
茎无毛。
88
87
茎有毛。
97
88
茎无或有稀疏小软鳞片。
89
89
托叶宽2-8毫米,长(4-) 5-18毫米,中脉明显。
90
89
托叶宽1毫米以下,长达5-7毫米,中脉不明显。
94
90
叶具三出脉,坚纸质,顶端尾状渐尖;茎无软鳞片。
91
90
叶具半离基三出脉,草质或纸质,基部宽侧宽楔形,稀圆形。
92
92
茎无或下部有稀疏小软鳞片;叶长达13 (-23)厘米,宽达5(-8)厘米,顶端长骤尖或尾状,宽侧侧脉3-5条。
93
94
叶基部宽侧宽楔形或圆形。
95
95
叶长达12厘米,宽达4.8厘米,钟乳体长达0.4-0.5毫米。
96
97
叶较大,宽在2.2厘米以上,纸质或草质。
98
98
叶顶端渐尖、长渐尖或尾状,边缘有明显牙齿或小牙齿。
99
99
叶有三出脉。
100
99
叶有半离基三出脉.,薄纸质或草质。
101
101
茎无软鳞片;雌花序苞片无突起或有角状突起。
102
103
叶有三出脉。
104
103
叶有半离基三出脉。
107
104
叶纸质或草质,斜椭圆形。
105
105
叶较大,长达17-22.5厘米,顶端长渐尖。
106
107
叶长达19厘米,下面只在中脉和侧脉上有疏毛或无毛。
108
108
叶柄长达4-5毫米或近不存在;雌花序长达59毫米。
109
109
叶的钟乳体长0.1-0.3 (-0.4)毫米;雌花序1-2个生于叶腋。
110
110
托叶较小,长达1.5-10毫米;雄花序不形成2个头状花序。
111
112
退化叶存在;叶具半离基三出脉。
113
112
退化叶不存在;雌花被片不明显。
115
113
茎及叶均有毛;退化叶长3-10毫米,边缘有齿或浅裂;雌花被片4,明显。
114
115
叶边缘有齿。
116
116
茎上部有毛。
117
116
茎无毛。
124
117
雄花序梗比花序本身稍长。
118
117
雄花序梗比花序本身长3倍以上。
120
118
叶具半离基三出脉;雄花序梗长达2.2-3厘米。
119
120
茎高20厘米以上;叶具半离基三出脉。
121
121
雄花序托椭圆形,无棱角,长4-12毫米;雄花序梗长(2.5-) 6-12.5厘米;雄花四基数。
122
122
茎上部的毛长0.25-0.5毫米;叶顶端尾状;雄花序托椭圆形。
123
124
叶有毛,具半离基三出脉。
125
124
叶无毛。
127
125
雄花序托淡绿色,直径8-18毫米。
126
127
叶具半离基三出脉。
128
128
叶的钟乳体长达0.2-0.3(-0.4)毫米。
129
129
雄花序梗长在3.2厘米以上,苞片不明显;叶的钟乳体长0.1-0.2 (-0.3 )毫米。
130
131
叶基部宽侧宽楔形。
132
132
茎有毛或有软鳞片;叶边缘有齿,有毛。
133
134
雄花序无梗或近无梗。
135
134
雄花序具长梗或稍长梗(花序梗长度超过花序本身)。
145
135
叶边缘有齿。
136
136
叶的侧脉在每侧5-7 (-8)条。
137
136
叶的侧脉在每侧9-13条,叶片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钟乳体长0.1-0.2毫米。
143
137
茎及叶均有毛。
138
137
茎无毛;瘦果无小瘤状突起。
139
139
叶的钟乳体长0.1-0.25毫米。
140
140
叶草质,长圆形,渐尖头全缘,钟乳体稍明显或不明显。
141
141
叶无毛;雌花被片不明显;瘦果有4或8条纵肋。
142
143
植株干后多少变黑色;茎有毛;叶长8-14厘米,宽达3.8厘米。
144
145
茎及花序梗均无毛。
146
147
叶草质,干时绿色或稍变黑色,长10-23厘米,边缘在基部之上有密牙齿,侧脉在狭侧5-7条(在中部之下的一条比其他的长,向上斜展至叶片上部),在宽侧6-9条;托叶长7-10毫米;雌花序圆形,直径约2毫米,苞片长约0.5毫米,无突起。
《中国植物志》第23(2)卷(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