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耳草属 Saxifraga Tourn. ex L. (Saxifragac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5-5-31 21:38
ė402次浏览
9. 虎耳草属――Saxifraga Tourn. ex L.
名称文献:L. Sp. Pl. ed. I. 1: 398. 1753 et Gen. Pl. ed: 5. 189. 1754; Benth. et Hook. f. Gen. Pl. 1: 635. 1865; Engl. in Engl. et Prantl, Nat. Pflanzenfam. 3(2a): 52. 1890 et in ibid. ed. 2. 18a: 122. 1928; Engl. et Irmsch. in Engl. Pflanzenr. 67: (IV. 117) : 1. 1916.
形态特征:多年生、稀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通常丛生,或单一。单叶全部基生或兼茎生,有柄或无柄,叶片全缘、具齿或分裂;茎生叶通常互生,稀对生。花通常两性,有时单性,辐射对称,稀两侧对称,黄色、白色、红色或紫红色,多组成聚伞花序,有时单生,具苞片;花托杯状(内壁完全与子房下部愈合),或扁平;萼片5;花瓣5,通常全缘,脉显著,具痂体或无痂体;雄蕊10,花丝棒状或钻形;心皮2,通常下部合生,有时近离生;子房近上位至半下位,通常2室,具中轴胎座,有时1室而具边缘胎座,胚珠多数;蜜腺隐藏在子房基部或花盘周围。通常为蒴果,稀甚?果;种子多数。染色体2n=12,14,18,20,22,24,26,28,30,32,36,38,40,44,48,50,52,55,56,58,64,66,80,107,112,120,124,150。
产地分布:约400余种,分布于北极、北温带和南美洲(安第斯山),主要生于高山地区。我国有203种,南北均产,主产西南和青海、甘肃等省的高山地区。
检索表
1
小主轴通常不分枝。通常无茎生叶,稀具茎生叶1-3枚。花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花瓣无痂体;花丝棒状或钻形。
2
1
小主轴通常多分枝,有时叠结呈座垫状。通常具莲座叶丛和茎生叶。花辐射对称;花瓣通常具2至多数痂体,稀无痂体;花丝钻形。
22
2
花两侧对称。
3
2
花辐射对称。
9
3
无鞭匐枝,花瓣通常具弧曲脉序,无明显花盘。
4
4
基生叶之叶片非椭圆形至长圆形,基部心形。
5
5
基生叶之叶片背面无斑点。
6
5
基生叶之叶片背面具斑点。
8
6
基生叶之叶片背面或腹面无毛。
7
9
花丝棒状。
10
9
花丝钻形。
15
10
叶片具羽伏达缘脉序或掌状达缘脉序,萼片两面无毛,两心皮近离生。
11
10
叶片具掌状达缘脉序,萼片无毛或多少具毛,两心皮中下部合生。
13
11
叶片通常为倒卵形或椭圆形,羽伏达缘脉序;萼片卵形或三角状卵形,无毛,3脉,脉于先端汇合成一疣点;花瓣具斑点,椭圆形或卵形,3-4脉。
12
13
叶片通常狭卵形、卵形至阔卵形,边缘具圆齿或锯齿;萼片多少具毛,3-5脉,脉于先端汇合;花瓣白色,3-7脉。
14
15
叶片边缘具齿或浅裂,具掌状网结脉序、羽伏达缘脉序或掌状达缘脉序;花瓣白色,稀淡红色;无明显花盘;子房近上位,两心皮中下部合生。
16
15
叶片全缘、近全缘或具齿,通常具集顶弧曲具网脉序;花瓣白色、淡绿色、紫红色;花盘环状;子房近半下位,两心皮大部合生。
19
16
具鳞茎或珠芽;茎具叶数枚;叶片边缘浅裂,具掌状网结脉序;萼片被腺毛,3-5脉,脉于先端不汇合、半汇合至汇合(同时交错存在);花瓣无黄色斑点。
17
16
无鳞茎或珠芽;茎无叶,花葶状;叶片边缘具齿,具掌状达缘脉序或羽状达缘脉序;萼片无毛, 3-8脉,脉于先端汇合;花瓣基部具2黄色斑点,或爪部带紫色。
18
19
叶片基部通常楔形;聚伞花序具2-29花,稀单花;萼片具3-10脉,脉于先端汇合;花瓣通常白色,稀红色或紫红色,有时基部具2黄色斑点,或基部红色至紫红色,具3-9脉。
20
20
叶片边缘具圆齿状锯齿,无毛或多少具柔毛;花瓣通常白色,稀红色或紫红色,有时基部具2黄色斑点或基部红色至紫红色,3-9(-14)脉。
21
22
叶互生或对生,稀轮生,叶片通常全缘,稀具少数齿牙,边缘无流苏状睫毛,有时具分泌钙质之窝孔;聚伞花序,或单花生于茎顶;萼片边缘无流苏状睫毛;花瓣黄色、白色、紫色、红色,稀黄绿色,边缘无锯齿。
23
22
叶互生,全缘,边缘具流苏状睫毛,无分泌钙质之窝孔;单花生于茎顶;萼片在花期直立,边缘多少具膜质流苏状睫毛,3-7脉,脉于先端汇合;花瓣黄色,边缘有时具细锯齿;通常具环状花盘,稀花盘不明显。
202
23
叶互生,无分泌钙质之窝孔;花瓣通常黄色,稀白色;无明显花盘;子房近上位。
24
23
叶互生或对生,稀轮生,有时具分泌钙质之窝孔;花瓣通常白色、黄色、紫色或红色,稀黄绿色;具环状花盘或无明显花盘;子房半下位至近下位。
160
24
茎具叶,有时为花葶状,有时其基部或叶腋部具芽,但无鞭匐枝。
25
24
茎具叶,基部具莲座叶丛,低出叶之腋部有时具芽,从莲座叶之腋部发出鞭匐枝;茎生叶通常以下部者较大,向上渐变小;叶片肉质,全缘,通常具软骨质硬睫毛。
156
25
茎通常具叶,基部或叶腋部无芽;基生叶发达或早枯凋,叶片通常草质,全缘,通常具褐色柔毛,有时无毛,叶柄基部具褐色长柔毛(有时为褐色卷曲长柔毛,毛有时带腺头)。
26
25
茎具叶或为花葶状,有时茎基部或叶腋部具芽;低出叶鳞片状,或具莲座叶丛,叶片革质或肉质,全缘,稀具少数齿牙,通常具软骨质睫毛和硬芒,稀无毛。
94
26
萼片之脉于先端不汇合;花瓣黄色或紫红色,有时具黑紫色、紫红色或橙色斑点。
27
26
萼片之脉于先端不汇合、半汇合至汇合(同时交错存在),或汇合;花瓣黄色,有时具淡紫色斑点。
76
27
萼片3-5脉;花瓣黄色或紫红色,有时具黑紫色斑点,3-7脉,无痂体。
28
27
萼片2-13(-15)脉;花瓣橙黄色或黄色,有时具橙色或紫红色斑点,(1-)3-17脉,具2-8(-10)痂体。
34
28
萼片在花期开展或反曲,背面和边缘具腺毛,3-4脉;花瓣黄色,或为紫红色且具黑紫色斑点,无毛,4-7脉。
29
28
萼片在花期直立,无毛或具褐色卷曲柔毛,或具腺毛,3-7脉;花瓣黄色或紫红色,有时其边缘基部具卷曲柔毛,3-9脉。
31
29
植株高21-50厘米;聚伞花序具9-10花;萼片边缘非啮蚀状,3脉;花瓣黄色,或紫红色且具黑紫色斑点,4-7脉或3-5脉。
30
31
植株高15-29.5厘米;基生叶之叶片心形或卵状心形,长2.8-4.8厘米,宽1.7-3.8厘米;上部之茎生叶无柄,基部心形,半抱茎;聚伞花序具3-15花;萼片3-7脉;花瓣黄色,无毛5-9脉。
31
植株高1.3-18厘米;基生叶之叶片卵形、椭圆形、狭倒披针形,长3.9-23毫米,宽1-9毫米;上部之茎生叶,其基部非半抱茎;聚伞花序具2--4花,或单花生于茎顶;萼片3-5脉;花瓣黄色,或紫红色且基部具卷曲柔毛,3-7脉。
32
32
植株高(4-),3-18厘米;基生叶之叶片两面和边缘均具褐色卷曲柔毛;聚伞花序具2-4花,或单花;萼片背面被褐色卷曲柔毛,5脉;花瓣紫红色,倒披针形至狭倒披针形,长1.4-1.45厘米,宽2.6-4毫米,边缘基部具卷曲柔毛,5脉。
32
植株高1.3-4.5厘米;基生叶之叶片无毛,或仅边缘具卷曲柔毛;单花生于茎顶;萼片背面无毛,3-7脉;花瓣黄色,阔椭圆形或椭圆形、卵形至倒卵形,长3.5-6毫米,宽2-3毫米,无毛, 3-7脉。
33
34
萼片无毛或具褐色卷曲柔毛;花瓣橙黄色或黄色,无毛,或有时具褐色卷曲柔毛,具2痂体。
35
34
萼片通常具腺毛(如萼片无毛,则花瓣必具6痂体);花瓣黄色,有时具橙黄色或紫红色斑点,无毛,具2痂体或4-8(-10)痂体。
43
35
萼片无毛,2-4脉;花瓣无毛,单脉或3-5脉。
36
35
萼片具褐色卷曲柔毛,3-13脉;花瓣无毛或有时具褐色卷曲柔毛,5-17脉。
38
36
茎较长,具叶,高出基生叶丛若干倍;萼片在花期开展或反曲;花瓣3-5脉。
37
38
萼片两面无毛,边缘具褐色卷曲柔毛,3-9脉;花瓣7-13脉。
39
38
萼片背面和边缘具褐色卷曲柔毛,3-13脉;花瓣5-17脉。
40
40
萼片3-13脉;花瓣无毛,具5-17脉。
41
43
萼片3-8(-15)脉;花瓣黄色,具2痂体。
44
43
萼片3-7(-9)脉;花瓣黄色,有时具橙黄色或紫红色斑点,具4-8(-10)痂体。
54
44
花单生于茎顶;萼片两面无毛,有时边缘具腺睫毛,3-4脉;花瓣3-9脉。
45
44
聚伞花序2-6花,或为单花;萼片背面被腺毛,有时边缘或先端亦具腺毛,3-15脉;花瓣3-7脉。
47
45
萼片在花期,由直立变开展至反曲,无毛或有时边缘多少具腺柔毛,3-4脉;花瓣先端钝或微凹,3脉或6-9脉。
46
47
叶片先端具1-4芒状毛;萼片3-5脉。
48
47
叶片先端无芒状毛,至少茎生叶之叶片无芒状毛;萼片3-15脉。
50
48
叶片先端具1-4芒状柔毛或腺柔毛;萼片边缘无毛,3-5脉;花瓣3-5脉或5-7脉。
49
50
茎生叶之叶片长圆形、狭长圆形、狭卵形、卵形、椭圆形;萼片边缘多少具腺睫毛,3-15脉;花瓣3-7脉。
51
51
萼片腹面无毛,4-7脉或5-15脉。
52
51
萼片腹面上部被腺毛,3-5脉或8-11脉。
53
54
基生叶在花期依然存在,具长柄,其叶片之基部楔形、圆形至心形。
55
54
基生叶早枯凋,在花期不复存在,有时茎下部叶亦早枯凋,在花期亦不存在。
69
55
基生叶之叶片基部楔形至圆形。
56
55
基生叶之叶片基部心形。
65
56
最上部之茎生叶无柄或近无柄。
57
57
萼片之边缘无毛,3脉,或3-7脉。
58
57
萼片之边缘多少具腺睫毛,3-4(-6)脉。
59
58
植株高17-26厘米;基生叶之叶片疏生褐色柔毛(有时带腺头);多歧聚伞花序伞房状,具4-16花;萼片在花期由直立变开展,3-7脉;花瓣倒卵形至椭圆形,先端钝圆,3-9脉,具散生的6-7痂体。
59
基生叶之叶片无毛;萼片3-5脉。
60
59
基生叶之叶片具腺毛;萼片3-4(-6)脉。
62
60
植株高2.5-17厘米;茎中部以下多少具褐色卷曲长腺毛;萼片3脉或3-5脉;花瓣长圆形或椭圆形,基部具爪,下部侧脉旁具4-6痂体。
61
61
植株高10.8-17厘米;茎生叶,上部者披针形,两面和边缘均具腺毛,中部者卵形,仅基部边缘具腺毛;聚伞花序具2-4花;萼片在花期反曲,先端急尖,3脉;花瓣长圆形,先端不微凹,3脉,下部侧脉旁具4痂体。
61
植株高2.5-18.5厘米;茎生叶线形,两面无毛,仅基部边缘具卷曲长腺毛;单花生于茎顶,或聚伞花序具2-3花;萼片在花期直立,先端钝或微凹,3-5脉;花瓣椭圆形,先端通常微凹,5-7脉,下部侧脉旁具(4-)6痂体。
62
高5-13厘米;花单生于茎顶,或聚伞花序具2-3花;花梗被卷曲长腺毛或无毛。
63
62
植株高19-45厘米;聚伞花序具5-16花;花梗被短腺毛,腺头黑褐色。
64
65
最上部之茎生叶无柄,基部通常心形,稍抱茎。
66
65
最上部之茎生叶明显具柄,基部楔形至近圆形或心形。
67
67
最上部之茎生叶基部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具褐色卷曲长腺毛并杂有短腺毛;萼片3-6脉;花瓣椭圆形至卵形,3-7脉,具(2-)4-6(-10)痂体。
68
69
茎中部(或稍下)之叶具柄,其叶片基部楔形至圆形。
70
69
茎中部(或下部)之叶具柄,其叶片基部心形。
73
70
最上部之茎生叶无柄;聚伞花序具3-17花。
71
70
最上部之茎生叶明显具柄;单花生于茎顶,或聚伞花序具2-6花。
72
73
最上部之茎生叶无柄或近无柄;花瓣具橙色或紫色斑点。
74
73
最上部之茎生叶明显具柄;花瓣无斑点。
75
75
植株高22-34厘米;茎通常扭曲,密被带黑褐色腺头之卷曲柔毛;茎生叶两面和边缘均具粗腺毛;聚伞花序圆锥状,具9-11花;萼片背面被腺毛;花瓣狭卵形至近长圆形,3-5脉,具不明显之6痂体。
76
萼片之脉于先端不汇合、半汇合至汇合(同时交错存在);花瓣无斑点,3-12脉。
77
76
萼片之脉于先端汇合;花瓣有时具淡紫色斑片,3-8脉。
84
77
萼片3-6脉;花瓣3-9脉,无痂体。
78
77
萼片3-9脉;花瓣4-12脉,具2-11痂体。
80
78
植株高2.5-4.4厘米,丛生;基生叶之叶片基部楔状圆形,无毛,除具1苞片外,无茎生叶;单花生于茎顶;萼片背面和边缘具腺毛,5脉,脉于先端半汇合;花瓣椭圆形至倒卵状椭圆形,先端微凹。
78
植株高16-49厘米;基生叶和茎中下部叶之叶片基部心形;聚伞花序通常伞房状,具4-19花;花瓣先端不微凹。
79
80
基生叶之叶片基部楔形;萼片3-9脉;花瓣5-9脉,具2-11痂休,有时痂体不明显。
81
81
基生叶之叶片两面无毛;萼片先端微凹或钝,3-9脉;花瓣5-9脉。
82
81
基生叶之叶片两面疏生长腺柔毛或腹面疏生柔毛,萼片先端急尖或钝圆,3-5脉;花瓣5-8脉。
83
84
萼片5-7脉;花瓣黄色,有时具淡紫色斑点,5-8脉,无痂体。
85
84
萼片3-7脉;花瓣黄色,3-7脉,具2-6痂体。
90
85
植株高4-10.4厘米,丛生;基生叶发达;单花生于茎顶。
86
85
植株高14-76.5厘米;基生叶不发达,较小,有时早枯凋;聚伞花序具2-14花,稀单花生于茎顶。
88
86
中下部之茎生叶明显具柄,叶片基部近楔形;萼片5脉;花瓣先端微凹,有时于背面基部疏生腺毛,5-8脉。
87
88
萼片两面无毛,边缘具卷曲长腺毛或短腺毛;花瓣黄色。
89
90
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早枯凋,在花期不复存在,中部以上茎生叶近无柄,卵形,两面和边缘均具黑褐色腺毛;花梗被褐色卷曲长腺毛并杂有短腺毛;萼片在花期直立,腹面上部和背面及边缘均具腺毛,6-7脉;花瓣卵形、椭圆形、阔椭圆形至阔卵形,3-6脉,具2-4痂体。
90
基生叶在花期依然存在,具柄,其叶片基部楔形或心形;花梗被短腺毛(有时近无柄)。
91
91
植株高9.7-24厘米;基生叶具长柄,其叶片卵形或卵状心形,基部心形,具褐色柔毛;聚伞花序具2-11花,稀单花;托杯基部非囊状;花瓣先端钝圆,3-7脉,具(3-)4-6痂体。
92
92
茎生叶无柄,心形、卵形至狭卵形,基部心形,稍抱茎;萼片5-7脉;花瓣5-7脉,具4-6近柱状痂体。
93
94
小主轴有较少分枝;茎基部或叶腋部通常具芽。低出叶通常鳞片状,稀具莲座叶丛;茎生叶通常以中部者最大,向上向下渐变小;叶片通常革质,坚硬,通常具软骨质硬睫毛和硬芒。
95
94
小主轴通常分枝,有时反复分枝,叠结呈座垫状;仅个别种之叶腋和苞腋具芽或珠芽。茎通常具叶,或为花葶状,基部通常具莲座叶丛;茎生叶通常近等大,有时中部或下部者稍大;叶片通常肉质,通常具软骨质刚毛状睫毛,稀无毛。
109
95
茎生叶不呈莲座状,叶片全缘;萼片之脉于先端不汇合、半汇合至汇合(同时交错存在);花瓣黄色,3-9脉,无痂体或具2-4痂体。
96
95
茎生叶有时密集呈莲座状,叶片全缘或具少数齿牙;萼片之脉于先端汇合;花瓣黄色,或白色并具黄色、褐色或紫红色斑纹,3-10脉,无痂体或具2-16痂体。
100
96
萼片无毛或具腺毛;花瓣无痂体。
97
96
萼片具腺毛;花瓣具2-4痂体。
99
97
叶腋部具芽;萼片3-7脉;花瓣先端急尖或钝圆,无毛,3-8脉。
98
100
植株高3-30厘米;茎多少具腺毛;茎生叶较疏或密集呈莲座状,叶片全缘或具少数齿牙;聚伞花序具2-10花,或为单花;萼片在花期直立、开展至反曲,3-8脉;花瓣黄色,或白色并具黄色、褐色、紫红色斑纹,非近披针形,3-10脉,具2-16痂体。
101
101
叶片全缘;萼片3-7脉;花瓣3-7脉,具2-9痂体,有时痂体不明显。
102
101
叶片具少数齿牙;萼片3-8脉;花瓣3-10脉,具2-16痂体。
107
102
叶腋和苞腋无芽;花瓣黄色,具2-9痂体。
103
102
叶腋或苞腋具芽;花瓣黄色,或白色并具黄色、紫红色斑纹,具2-4痂体。
105
103
基生叶鳞片状,较少,不形成莲座叶丛;萼片3-7脉;花瓣椭圆形、卵形至狭倒卵形,3-7脉,具4-9痂体。
104
104
植株高3-7厘米;茎生叶长圆形至狭长圆形,上部者腹面无毛,背面和边缘具腺毛,中下部者两面无毛,仅边缘具软骨质硬睫毛;萼片先端具硬芒,腹面无毛,背面和边缘具腺毛,3脉:花瓣椭圆形、卵形至狭卵形,4-5脉,具6-9痂体。
104
植株高6-18厘米;茎生叶长圆形、椭圆形至倒卵形,两面密被无色糙伏毛,边缘具硬腺睫毛;萼片腹面和边缘无毛,背面被褐色腺毛,4-7脉;花瓣椭圆形,3-7脉,具4-6(-8)痂体,有时痂体不明显。
105
茎生叶疏离,不呈莲座状;萼片在花期直立;花瓣黄色。
106
107
茎下部或基部具芽,中部以上叶腋和苞腋通常无芽;茎生叶通常较疏,不呈莲座状;花瓣黄色, 3-10脉,具2-16痂体。
108
109
茎具叶,有时叶腋和苞腋具芽或珠芽;叶全缘;萼片3-5脉,脉于先端不汇合;花瓣3-6脉。
110
109
茎具叶或为花葶状,叶腋和苞腋无芽和珠芽;叶全缘,有时具3-8齿;萼片3-7脉,脉于先端不汇合、半汇合至汇合(同时交错存在),或汇合;花瓣3-8脉。
127
110
花瓣黄色或白色,无痂体。
111
110
花瓣黄色,有时具橙色、紫色或褐色斑点,具2-8痂体。
113
111
莲座叶狭倒卵状匙形、近匙形;单花生于茎顶;萼片仅背面基部被腺毛,或仅边缘具刚毛状睫毛,4或3脉;花瓣黄色或白色,先端钝或微凹,基部具爪,3或5脉。
112
113
通常为聚伞花序,稀单花;叶腋部无芽;萼片在花期直立、开展至反曲,无毛或具腺毛;花瓣3-5脉,具2-8痂体,痂体有时不明显。
114
114
萼片无毛,3-4脉;花瓣具2-4痂体。
115
114
萼片具腺毛,3-5脉;花瓣具2-8痂体,有时痂体不明显。
119
115
茎生叶通常为披针形至线形;萼片3脉或3-4脉;花瓣基部具爪,具2痂体。
116
116
茎和花梗多少被腺毛;叶片具腺毛或刚毛状睫毛;萼片3脉;花瓣黄色,有时具紫色或橙色斑点,3脉或3-5脉。
117
117
茎生叶腹面或背面多少被腺毛;花梗被腺毛;花瓣黄色,有时具橙黄色斑点,3脉。
118
118
茎密被腺毛;莲座叶椭圆形至匙状长圆形;茎生叶,下部者两面和边缘均具腺毛,中部以上者腹面无毛背面和边缘具腺毛;聚伞花序具2-12花,或单花生于茎顶;花瓣黄色,具橙色斑点,近长圆形至狭卵形。
119
萼片腹面和边缘无毛,背面被腺毛,3脉;花瓣3脉,具2-6痂体。
120
119
萼片腹面无毛,背面和边缘具腺毛,3-5脉;花瓣3-5脉,具2-8痂体。
121
121
基生叶密集呈莲座状;萼片直立或开展至反曲;花瓣3-5脉,具2-8痂体。
122
121
茎基部无莲座叶丛;萼片开展或反曲;花瓣3脉,具2-4痂体。
126
122
基生叶匙形或倒披针状线形至匙状线形,具腺毛或刚毛;萼片开展或反曲,稀直立,3-5脉;花瓣3脉,具2-8痂体。
123
123
基生叶具刚毛;具茎生叶;聚伞花序具少花(2-7花);萼片3脉或3-5脉;花瓣具4-8痂体。
124
124
植株高4.2-9厘米;基生叶倒披针状线形至匙状线形;花瓣具4-8痂体。
125
127
叶全缘;萼片之脉于先端不汇合、半汇合至汇合(同时交错存在);花瓣黄色,3-7脉。
128
127
叶全缘或具3-8齿牙;萼片之脉于先端汇合;花瓣黄色、白色或乳白色,3-8脉。
139
128
萼片3-6脉;花瓣无痂体。
129
128
萼片3-7脉;花瓣具2-7痂体,痂体有时不明显。
130
129
茎密被腺毛;基生叶背面无毛,腹面上部具瘤状突起,边缘具软骨质突起和硬睫毛;茎生叶具腺毛;萼片在花期直立至开展,腹面无毛,背面和边缘具腺毛,5-6脉;花瓣黄色,中部以下具紫色斑点,椭圆状倒卵形,先端钝圆,基部无爪,7脉。
130
不育枝具莲座叶丛;无基生叶,茎生叶较疏,不呈莲座状,以中部者较大,向上向下渐变小,狭倒卵形至长圆形,下部者无毛,中上部者边缘具黑褐色腺毛;单花生于茎顶;萼片腹面无毛,背面和边缘具少数黑褐色腺毛,5-7脉;花瓣阔椭圆形至阔卵形,3-6脉,具4-6(-7)痂体。
130
基生叶密集呈莲座状,或茎生叶密集呈莲座状;聚伞花序,或单花;萼片3-6脉;花瓣非阔椭圆形至阔卵形,3-7脉,具2痂体。
131
131
萼片无毛,或仅背面被毛,3-5脉;花瓣3-7脉。
132
131
萼片腹面无毛,背面和边缘多少具腺毛,3-6脉;花瓣3-6脉。
138
132
萼片无毛;花瓣3-5脉。
133
132
萼片腹面和边缘无毛,背面被腺毛或柔毛;花瓣3-7脉。
134
134
茎、花梗和萼片背面均被微白色柔毛。
135
134
茎、花梗和萼片背面均被腺毛。
136
136
花瓣具爪,5脉或3-7脉。
137
137
莲座叶丛以上具较疏之茎生叶;莲座叶丛之叶片匙形至近狭倒卵形,先端具短尖头,边缘具刚毛状睫毛;茎生叶长圆形、披针形至剑形,两面无毛,边缘具腺睫毛,稀无毛或背面疏被腺毛;花瓣黄色,中下部具橙色斑点,3-7脉。
138
非垫状植物;基生叶密集呈莲座状,通常匙形,边缘上部具刚毛状睫毛;茎生叶长圆形至披针形,两面和边缘均具黑紫色短腺毛;萼片3-5脉;花瓣黄色,中下部具黑紫色斑点,长圆形至披针形,3-5脉。
138
小主轴分枝,有时叠结成座垫状,莲座叶丛以上无茎生叶,呈花葶状;叶片近匙形、近椭圆形、近长圆形至近剑形,两面通常无毛,或仅两面之近先端部具腺毛,边缘具腺睫毛(有时腺头掉落);萼片3-6脉;花瓣黄色,中部以下具橙色斑点,椭圆形、卵形至狭卵形,3-6脉。
139
小主轴分枝不明显或较少分枝,不叠结成莲座状;花茎不呈花葶状;叶全缘;萼片无毛,有时具柔毛、刚毛状睫毛或腺毛;花瓣3-8脉,无痂体。
140
139
小主轴通常分枝不明显或较少分枝,稀极多分枝且叠结成座垫状;花茎具叶或呈花葶状;叶全缘或具3-8齿牙;萼片无毛或具腺毛;花瓣3-7脉,具2(有时不明显)-8痂体。
143
140
茎和花梗均无毛或被褐色柔毛;萼片在花期开展或反曲,无毛或仅边缘先端具刚毛状睫毛,5-7脉;花瓣黄色,8或5脉。
141
140
茎和花梗均被腺毛;萼片在花期直立,腹面无毛,背面被柔毛或腺毛,边缘无毛或具腺睫毛,3或5脉;花瓣黄色,或乳白色且中下部具紫红色斑点,7或5脉。
142
142
花茎基部无莲座叶丛,与花梗均被褐色卷曲长腺毛;茎生叶长圆形至近狭倒卵形,中上部者两面无毛,边缘具睫毛,下部者渐变小,无毛;单花生于茎顶;萼片腹面和边缘无毛,背面疏生柔毛,3脉;花瓣黄色,卵形,基部无爪,7脉。
142
花茎基部具莲座叶丛,与花梗均被黑紫色腺毛;莲座叶匙形,两面无毛,腹面上部具瘤状突起,边缘具软骨质突起和睫毛(有的具腺毛);茎生叶近匙形,两面和边缘具黑紫色腺毛,腹面最上部具瘤状突起;花单生于茎顶,或聚伞花序具2-3花;萼片腹面无毛,背面和边缘中下部具黑紫色腺毛,5脉;花瓣乳白色,中下部具黄色和紫红色斑点,椭圆形,基部突然变狭成爪,5脉。
143
多年生;小主轴分枝明显,有时反复分枝,叠结呈座垫状;低出叶较小,鳞片状;单花生于茎顶;花瓣黄色,具2-8痂体。
144
143
一年生(?); 小主轴分枝不明显、不叠结呈座垫状;基生叶密集呈莲座状;多歧聚伞花序具3-66花;花瓣黄色或白色,具2痂体。
150
144
小主轴较少分枝,不叠结呈座垫状;萼片无毛或具腺毛,3-5脉;花瓣具2-8痂体。145. 花茎被褐色卷曲柔毛或腺毛;萼片无毛;花瓣3-5脉,具2-5痂体。
145
144
小主轴反复分枝,叠结呈座垫状;萼片具腺毛,3-9脉;花瓣具2痂体。
149
145
花茎被褐色卷曲柔毛或腺毛;萼片无毛;花瓣3-5脉,具2-5痂体。
146
145
花茎被腺毛;萼片具腺毛;花瓣3-7脉,具4-5或2-8痂体。
148
146
花茎上部与花梗被腺毛,中下部无毛;花瓣卵形,具4或3-5痂体。
147
148
下部茎生叶密集呈莲座状,匙形,边缘最上部具刚毛状睫毛;莲座叶丛以上之茎生叶较疏,近长圆形、匙状狭倒卵形至匙形,两面无毛或背面上部疏生黑褐色腺毛,边缘具黑褐色腺睫毛;萼片腹面无毛,背面和边缘具黑褐色腺毛,3-5脉;花瓣阔椭圆形、阔卵形至倒阔卵形,3-7脉,具2-8痂体。
149
植株高2.5-5厘米;花茎于莲座叶丛之上,具较疏之叶片和苞片共3枚;花梗长约0.8-1.3厘米,密被褐色腺毛;萼片在花期反曲,3-7(-9)脉;花瓣黄色,中下部具褐色斑点, 3-7脉。
150
叶片全缘;萼片3-9脉;花瓣3-7脉。
151
150
仅下部茎生叶先端具4-5齿,或基生叶具3-7齿而茎生叶具3-8齿;萼片5-6或3-5脉;花瓣5-6脉或3-5脉。
155
151
萼片腹面无毛,背面和边缘具腺毛,3脉或5脉;花瓣黄色或白色,具5-7脉或3脉。
152
151
萼片腹面上部、背面和边缘均具腺毛,5-9脉;花瓣通常黄色,3-7脉。
153
152
基生叶两面无毛,腹面上部具瘤状突起,边缘上部具软骨质篦齿状突起;茎生叶近剑形,腹面无毛,背面和边缘具黑紫色腺毛;聚伞花序具3-10花;萼片近卵形,5脉;花瓣白色,中下部具紫红色斑点,椭圆形至卵形,基部圆形,5-7脉。
153
基生叶两面无毛,边缘具刚毛状睫毛;茎生叶近倒披针形、线状倒披针形或长圆形;萼片5-7脉;花瓣披针形或卵形至近卵形,基部非心形,3或3-7脉。
154
156
花茎和鞭匐枝均具腺毛;叶片长圆状剑形、近剑形至近长圆形;萼片在花期开展至反曲,通常无毛;3-5脉;花瓣3-5脉,具2或2-3痂体。
157
156
花茎和鞭匐枝无毛或被腺毛;叶片非剑形,亦非近剑形;萼片在花期开展或直立,多少具腺毛,3-9脉;花瓣3-11脉,无痂体或具2痂体。
158
158
花茎和鞭匐枝无毛或被腺毛;萼片在花期直立,腹面无毛或有时疏被腺毛,背面和边缘密具腺毛,3脉或5-9脉;花瓣阔倒卵形、倒卵形至椭圆形,5脉或8-11脉,无爪,无痂体。
159
160
无鞭匐枝;叶互生或对生,有时3枚轮生,叶片全缘或具2-3齿,无窝孔或具窝孔,花单生于茎顶,或为聚伞花序;萼片3-9脉;花瓣3-15脉,有时具腺毛或糙毛。
161
160
通常从莲座叶之腋部发出鞭匐枝;叶互生,叶片全缘,通常具腺睫毛,有时先端具短尖头,无窝孔;聚伞花序;萼片3-6脉;花瓣具(1-)3-10脉,无毛。
196
161
茎具叶,有时隐藏于莲座叶丛中;叶通常互生,稀对生,草质或肉质,全缘或具2-3齿,无窝孔;萼片3-7脉;花瓣通常黄色,或腹面多少黄色而背面紫红色,稀白色,3-7脉,无毛或有时具腺毛。
162
161
花茎具叶或呈花葶状;叶互生或对生,有时3枚轮生,肉质,全缘,具窝孔;萼片3-9脉;花瓣白色、黄色、粉红色或紫色,3-15脉,无毛,或有时具粗毛。
175
162
小主轴分枝不明显或较少分枝,不呈座垫状;叶片全缘,稀具2-3齿;聚伞花序具2-24花,或单花生于茎顶;萼片3-7脉,脉于先端不汇合,或不汇合、半汇合至汇合(同时交错存在);花瓣黄色,或其腹面多少黄色而背面紫红色,稀白色,3-7脉,无痂体或具2痂体。
163
162
小主轴通常分枝,有时反复分枝,叠结呈座垫状;叶片全缘;花单生于茎顶;萼片3或3-6脉,脉于先端汇合;花瓣黄色,3-5脉,无痂体,或具4-5痂体。
173
163
叶片全缘;萼片在花期直立,或开展至反曲,其脉于先端不汇合;花瓣黄色,或腹面多少黄色而背面紫红色,无毛,无痂体或具2痂体。
164
163
叶片全缘或具2-3齿;萼片在花期直立,其脉于先端不汇合、半汇合至汇合(同时交错存在);花瓣黄色或白色,有时具腺毛,无痂体。
172
164
萼片在花期直立,具腺毛,3-6脉;花瓣具3-5脉,无痂体;花盘不明显。
165
164
萼片在花期开展至反曲,无毛,或具褐色柔毛,亦或具腺毛,3-7脉;花瓣3-7脉,具2痂体;具环状花盘或花盘不明显。
167
165
茎生叶腹面通常无毛,有时疏生腺柔毛,背面无毛,边缘疏生卷曲长腺毛;聚伞花序具2-14花,花通常弯垂,多偏向一侧;萼片三角状卵形、卵形至披针形,3-6脉;花瓣近匙形至狭倒卵形,先端急尖或稍钝,基部无爪或渐狭成爪,3-5脉。
165
基生叶两面和边缘均具腺毛;单花生于茎顶,或聚伞花序具2-3花;萼片舌形,3或5脉;花瓣长圆形或狭倒卵形,先端微凹或钝圆,亦或急尖,3-4脉,或5脉。
166
167
茎和花梗多少被褐色卷曲长柔毛或腺毛;茎生叶互生,疏离,不呈莲座状,草质,边缘具褐色卷曲长柔毛,或具腺毛;托杯基部非囊状;萼片具褐色卷曲柔毛,或具腺毛,3-5(-7)脉;花瓣通常腹面黄色,背面紫红色,或两面均为黄色,先端不微凹,3-5(-7)脉。
168
168
茎和花梗多少被褐色卷曲柔毛;茎生叶之叶片具卷曲柔毛;萼片具卷曲柔毛,3-5脉;花瓣通常为卵形、狭卵形、椭圆形至近长圆形。
169
168
茎和花梗多少具腺毛;茎生叶之叶片两面和边缘均具腺毛;萼片具腺毛,3脉,或3-5(-7)脉;花瓣披针形、狭长圆形至剑形,或长圆形。
171
169
植株高(1-)2-16厘米;单花生于茎顶或聚伞花序具2-6花;萼片在花期反曲,背面无毛;花瓣腹面淡黄色,或腹面上部黄色而下部紫红色,背面紫红色。
170
171
基生叶之叶片先端无芒,两面和边缘具腺毛;聚伞花序具2-12花,或单花生于茎顶;萼片腹面疏生腺毛或无毛,背面和边缘密生腺毛,3-5(-7)脉;花瓣披针形、狭长圆形至剑形,3-5(-7)脉。
173
萼片无毛或具腺毛,3或3-6脉;花瓣具3-5脉,无痂体;具环状花盘,或花盘不明显。
174
175
叶互生,具1-11分泌钙质之窝孔;萼片直立,3-5脉,脉于先端不汇合;花瓣3-15脉,无毛,无痂体;花盘不明显。
176
175
叶互生或对生,有时3枚轮生,具1-9分泌钙质之窝孔;萼片直立,3-9脉,脉于先端不汇合、半汇合至汇合(同时交错存在),或汇合;花瓣3-9脉,无毛或具粗毛,无痂体或具2痂体;花盘不明显,或具环状花盘。
181
176
花单生于茎顶;萼片具3-4脉;花瓣具5-15脉。
177
176
聚伞花序具3-6花;萼片具3或3-5脉;花瓣具3或5-7脉。
180
177
小主轴之叶具5-11窝孔;萼片先端无毛;花瓣具5-15脉。
178
178
小主轴之叶具,或5-7窝孔;萼片具3脉;花瓣粉红色或白色,倒卵形,具5或6脉。
179
181
叶片具1-9窝孔;聚伞花序具2-8花,或单花生于茎顶;萼片具3-9脉,脉于先端不汇合、半汇合至汇合(同时交错存在);花瓣无毛或具粗毛,3-9脉,无痂体。
182
181
叶片具1-7窝孔;单花生于茎顶;萼片具3脉,脉于先端汇合;花瓣无毛,3-6脉,无痂体或具2痂体。
191
182
叶互生;小主轴之叶片具1-9窝孔;萼片具3-9脉;花瓣具3-9脉,无毛或具粗毛。
183
182
叶对生或近对生;小主轴之叶具1-7窝孔;萼片具3-7脉;花瓣具7-11脉,无毛。
189
183
小主轴之叶具1-9窝孔;单花生于茎顶;萼片具3-9脉;花瓣白色,无毛。
184
183
小主轴之叶具3-7窝孔;聚伞花序具2-8花,稀单花;萼片具3-7脉;花瓣白色、黄色、红色或紫红色,无毛或具粗毛。
186
184
小主轴之叶具1或3窝孔;无花梗;萼片先端无毛,3-4或3-7脉;花瓣具3-6脉,或具5-9脉。
185
186
小主轴之叶具3-7窝孔;无花梗或近无花梗;萼片具3或3-4脉;花瓣白色或红色,3-5脉。
187
186
小主轴之叶具3-7或3-5(-6)窝孔;具明显花梗;萼片具3或3-5脉;花瓣粉红至紫红色,或为黄色,3-5或7-9脉。
188
189
小主轴之叶具3-7或5-7窝孔;萼片先端和腹面无毛,背面和边缘中下部具腺毛,3或3-5脉;花瓣白色或黄色,倒卵形,先端钝圆,11或8脉。
190
191
花茎具叶;叶互生或对生,有时3枚轮生;叶片具1-7分泌钙质之窝孔;萼片在花期直立,具腺毛;花瓣白色或黄色,3-6脉,无痂体;花盘环状或不明显。
192
192
小主轴之叶互生,具1或5窝孔;花瓣白色或黄色,3-6或3-4脉。
193
192
小主轴之叶对生,有时3枚轮生,具1-7窝孔;花瓣白色,3-5脉。
194
193
花茎长1.4-1.9毫米,隐藏于莲座叶丛中,不外露,无毛;小主轴之叶具1窝孔;萼片先端和两面均无毛,仅边缘先端以下具腺睫毛;花瓣白色,倒卵形、狭倒卵形至长圆形,先端微凹或钝圆,3-6脉。
194
小主轴之叶具3或3-7窝孔;花瓣具3-5或5脉。
195
196
叶片先端通常具短尖头,稀无短尖头;萼片具3-6脉,脉于先端不汇合、半汇合至汇合(同时交错存在),或汇合;花瓣具(1-)3-10脉,无痂体或具2痂体。
197
197
萼片具3-6脉,脉于先端不汇合、半汇合至汇合(同时交错存在);花瓣黄色或红色,(1-)5-10脉,无痂体,或具2痂体。
198
197
萼片具3-5脉,脉于先端汇合;花瓣黄色,5-7脉,具2痂体。
201
198
植物体之腺毛具棒状腺头,或具球形腺头;萼片,3-6脉;花瓣黄色或红色,(1-)3-l0脉,具2痂体。
199
199
腺毛具球形或棒状腺头;萼片在花期由直立变开展,或为直立,腹面无毛,3-5或3-6脉;花瓣黄色或淡红色,1-3或3-5脉。
200
202
花茎无叶,花葶状;小主轴之叶腹面无毛,背面上部和边缘中部以上具流苏状毛;萼片腹面无毛,背面被腺毛,边缘先端具膜质流苏状腺睫毛,以下无毛,或具腺睫毛,3脉;花瓣全缘,3-5脉,无痂体;花盘不明显。
202
花茎具叶,有时隐藏于莲座叶丛中;小茎轴之叶两面无毛,边缘具流苏状睫毛;萼片两面无毛,或背面疏生腺毛,边缘具流苏状腺睫毛,5或3-7脉;花瓣边缘具细锯齿或全缘,3脉,具2痂体;花盘环状。
203
《中国植物志》第34(2)卷(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