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属 Corylus L. (Betulac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9-11-27 4:12 ė211次浏览
1.榛属-Corylus L.
名称文献:L., Gen. Pl. 730. 1753.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很少为乔木;树皮暗灰色、褐色或灰褐色,很少灰白色;芽卵圆形,具多数覆瓦状排列的芽鳞。单叶,互生,边缘具重锯齿或浅裂;叶脉羽状,伸向叶缘,第三次脉与侧脉垂直,彼此平行;托叶膜质,分离,早落。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每2-3枚生于上一年的侧枝的顶端,下垂;苞鳞覆瓦状排列,每个苞鳞内具2枚与苞鳞贴生的小苞片及1朵雄花;雄花无花被,具雄蕊4-8枚,插生于苞鳞的中部;花丝短,分离;花药2室,药室分离,顶端被毛;花粉粒赤道面观宽椭圆形,极面观近三角形,通常具3孔,外壁在孔处不加厚,表面具颗粒;雌花序为头状;每个苞鳞内具2枚对生的雌花,每朵雌花具1枚苞片和2枚小苞片(在发育过程中苞片与小苞片不同程度地愈合),具花被;花被顶端有4-8枚不规则的小齿;子房下位,2室,每室具1枚倒生胚珠;花柱2枚,柱头钻状。果苞钟状或管状,一部分种类果苞的裂片硬化呈针刺状。坚果球形,大部或全部为果苞所包,外果皮木质或骨质;种子1枚,子叶肉质。
产地分布:本属约20种,分布于亚洲、欧洲及北美洲;我国有7种3变种,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
检索表
1
果苞钟状,其裂片全部硬化为分叉的针刺状,花药紫红色(组1.刺榛组Sect. 1. Acanthochlamys Spach)
1
果苞钟状或管状,裂片不硬化;花药黄色或红色(组2.榛组Sect. 2. Corylus)
2
叶矩圆形、倒卵状矩圆形;果苞背面无或偶有刺状腺体(西藏、云南、四川西部和西南部)。
2
叶宽倒卵形或宽椭圆形;果苞背面具或疏或密的刺状腺体(甘肃、陕西、四川东部和北部)。
3
果苞钟状,与果近等长或稍长于果,但长不超过果的1倍(亚组1.榛亚组Subsect. 1. Corylus)
3
果苞管状,长于果1-3倍[亚组2. 华榛亚组Subsect. 2. Siphonochlamys(Bobr.)P. C. Li]
4
果苞的裂片条形,反折,裂片的边缘具1-3枚羽状小裂片;叶矩圆形、卵状矩圆形,较少宽椭圆形,顶端近尾状(云南西北部)。
4
果苞的裂片条形,不反折,裂片的边缘具锯齿或全缘。
5
5
小枝、叶柄、叶片背面、果苞均密被黄色的绒毛;叶近圆形或宽卵形,边缘具不规则的锯齿;叶柄粗壮,长7-12毫米;果苞通常与果等长或稍短于果(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与西南部)。
5
小枝、叶柄、叶片背面、果苞均无毛或疏被长柔毛;叶卵形、矩圆形、椭圆形、宽倒卵形,很少近圆形,边缘的中部以上具浅裂或缺刻;叶柄长1-3厘米;果苞长于果,极少稍短于果。
6
6
叶的顶端凹缺或截形、中央具突尖;花药黄色;果苞裂片的边缘全缘,很少有锯齿(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
6
叶的顶端尾状;花药红色;果苞裂片的边缘有锯齿;很少全缘(四川东部、陕西、甘肃、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
7
灌木;果苞外面密被黄色刚毛、叶的边缘具粗锯齿,中部以上具浅裂,基部的两侧近于对称(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
7
乔木;果苞外面疏被短柔毛或密被绒毛,很少无毛;叶的边缘具重锯齿,基部的两侧不对称
8
8
果苞外面疏被短柔毛或无毛,有多数明显的纵肋,密生刺状腺体,裂片披针形,较少为三角形(云南、四川西南一部)。
8
果苞外面密被黄色绒毛,无明显纵肋,无或多少具刺状腺体,裂片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贵州、四川、湖北西部、河南、陕西、甘肃)。
《中国植物志》第21卷(1979)
0http://blooge.cn/flora/10439.html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