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角蕨科 Aspleniac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5-2-5 5:26 ė248次浏览
铁角蕨科 ASPLENIACEAE
形态特征:多为中型或小型的石生或附生(少有土生)草本植物,有时为攀援。根状茎横走、卧生或直立,被具透明粗筛孔的褐色或深棕色的披针形小鳞片,无毛,有网状中柱。叶远生、近生或簇生,草质、革质或近肉质,光滑或有时疏被不规则的星芒状薄质小鳞片,有柄,基部不以关节着生;叶柄草质,常为栗色并有光泽,或为淡绿色或青灰色,上面有纵沟,基部有维管束两条,横切面呈卵圆形或椭圆肾形,左右两侧排成八字形,向上结合成X字形,在羽状叶上的各回羽轴上面有1条纵沟,两侧往往有相连的狭翅,各纵沟彼此不互通;叶形变异极大,单一(披针形、心脏形或圆形)、深羽裂或经常为一至三回羽状细裂,偶为四回羽状,复叶的分枝式为上先出,末回小羽片或裂片往往为斜方形或不等边四边形 (trapeziform),基部不对称,边缘为全缘,或有钝锯齿或为撕裂。叶脉分离,上先出,一至多回二歧分枝,小脉不达叶边,有时向叶边多少结合,在细裂叶的种类,每一末回裂片仅有1条单脉。孢子囊群多为线形,有时近椭圆形,沿小脉上侧着生,罕有生于相近脉的下侧,通常有囊群盖(在药蕨属Ceterach Willd.近退化);囊群盖厚膜质或薄纸质,全缘,以一侧着生于叶脉,通常开向主脉(中脉),或有时相向对开,在细裂叶的种类中,每一末回裂片只有1条叶脉及孢子囊群,囊群盖通常开向上侧叶边;孢子囊为水龙骨型,环带垂直,间断,约由20个增厚细胞组成。孢子两侧对称,椭圆形或肾形,单裂缝,周壁具褶皱,褶皱连接形成网状或不形成网状,表面具小刺或光滑,但常因不同的分类群而变化很大,外壁表面光滑。染色体x=12, (36)[细辛蕨属Boniniella (x=19) 除外]。
产地分布:约有10属,700余种,广布于世界各地,主产热带。其中铁角蕨属 Asplenium L. 为种类最多、形体变化最大的1个属,为本科的中心属(其少数种类产于北半球寒温带),其他各卫星属的种类很少或只有一二种,分布区较为局限或呈现洲际间断分布。许多属和种生于干旱生境和石灰岩石缝中。中国现有8属,131种,分布全国各地,以南部和西南部为其分布中心。
检索表
1
叶为单叶,不分裂。
2
1
叶为深羽裂或通常为一至多回羽状。
7
2
叶脉分离,从不在近叶边处彼此结合。
3
2
叶脉近叶边多少连结,叶边全缘。
4
3
叶片基部楔形,罕为近圆形,边缘通常有缺刻或锯齿,偶为全缘。
3
叶片基部心脏形,两侧明显扩大成圆垂耳,彼此以阔缺口分开,全缘。
4
叶片团扇形或卵形,基部心脏形。
5
4
叶片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基部楔形,偶为心脏形。
6
5
根状茎短而直立;叶簇生,叶片团扇形,小脉不达叶边,顶端具明显的膨大水囊。
5
根状茎长而横走;叶远生,叶片卵形,小脉达叶边,顶端不具膨大的水囊。
6
热带雨林或季雨林内粗壮附生植物;叶大,革质或近革质,先端从不延伸成为细长鞭状而着地生根;侧脉顶端有规则地与叶边平行的一条边脉相结合。
6
华北温带石生植物;叶小,草质或纸质,先端往往延伸成细长鞭状并着地生根;小脉沿主脉两侧连结成1-2列长网眼,向叶边分离。
7
叶不为深羽裂,叶片披针形、椭圆形或卵形,一至多回羽状,羽片在平面上为对称或近对称排列。
7
叶片披针形,深羽裂,裂片互生,在平面上相互交错成一曲折且交互凹凸的排列。
8
8
叶片下面光滑无鳞片;叶脉分离;囊群盖大;产西南干湿季交替地区的岩石上。
8
叶片下面密被覆瓦状淡棕色卵形的宿存鳞片;叶脉网状;囊群盖退化;产西北干旱地区的石缝中。
《中国植物志》第4(2)卷(1999)
0http://blooge.cn/flora/1097.html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