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蕨科 Drynariac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2-12-11 8:00 ė232次浏览
槲蕨科DRYNARIACEAE
形态特征:大型或中型,附生植物,多年生。根状茎横生,粗肥,肉质,具穿孔的网状中柱,密被鳞片;鳞片通常大,狭长,基部盾状着生,深棕色至褐棕色,不透明,中部细胞具加厚隆起的细胞壁,不为明显的筛孔状,边缘有睫毛状锯齿。叶近生或疏生,无柄或有短柄,基部不以关节着生于根状茎上(有时有关节的痕迹,但完全无功能);叶片通常大,坚革质或纸质,有滑润感,一回羽状或或羽状深羽裂,二型或一型或基部膨大成阔耳形;在二型叶的属中,叶分两种,一种为大而正常的能育叶,有柄,一种为短而基生的不育叶,槲斗状,坚硬的干膜质、灰棕色(有时淡绿色)、无柄或有极短的柄,又称腐殖质积聚叶(humus-collecting leaves);正常的能育叶羽片或裂片以关节着生于叶轴,老时或干时全部脱落,羽柄或中肋的腋间往往具腺体。叶脉为槲蕨(drynarioid vena-tion),即一至三回叶脉粗而隆起,明显,彼此以直角相连,形成大小四方形的网眼,小网眼内有少数分离小脉。孢子囊群或大或小,如为小点状,则生于小网眼内的分离小脉上,有时生于几条小脉的交结点上;如为大者则孢子囊群多少沿叶脉扩展成长形或生于两脉间,不具囊群盖,也无隔丝;孢子囊为水龙骨型,环带由11-16个增厚细胞组成。孢子两侧对称,椭圆形,单裂缝。原叶体表面除生有多细胞的分枝毛外,还有具粗筛孔的鳞片。
产地分布:本科有8属,32种。多分布于亚洲,延伸到一些太平洋的热带岛屿,南至澳大利亚北部,以及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及附近岛屿。除槲蕨属有16种外,其余大都为单种属,其形态变异很大而奇特。我国有4属,12种。
检索表
1
叶二型 (除Drynaria parishii外) ,不育叶为槲斗状的聚积叶,远较小。
1
叶一型。
2
2
叶片一回羽状。
2
叶片一回羽状深裂,基部通常膨大呈耳状。
3
3
叶片的能育部分狭缩。
3
叶片的能育部分不狭缩。
《中国植物志》第6(2)卷(2000)
0http://blooge.cn/flora/1127.html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