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头蹄盖蕨(原变种) Athyrium vidalii var. vidalii (Athyriac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9-4-10 4:26 ė184次浏览
56a. 尖头蹄盖蕨(原变种)图版47: 1-5
名称文献:var. vidalii
形态特征:根状茎短,直立,先端密被深褐色、线状披针形、先端纤维状的鳞片;叶簇生。能育叶长50-65厘米;叶柄长20-30厘米,直径2.5-3毫米,基部黑褐色,密被与根状茎上同样的鳞片,向上禾秆色,光滑;叶片长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先端急狭缩,长渐尖,基部不变狭,二回羽状;羽片约12对,下部的近对生,向上的互生,斜展,有柄(长4-7毫米),披针形,中部的长10-15厘米,宽2-2.5厘米,先端长渐尖,有时尾状,基部对称,圆截形,稍变狭,一回羽状;小羽片约16对,互生,几平展,无柄,下部的长圆状披针形,长1.2-2厘米,中部宽4-5毫米,尖头,基部不对称,上侧截形,并有钝圆的耳状凸起,下侧楔形,两侧边缘常有波状浅裂,或有尖锯齿。叶脉上面不明显,下面可见,在小羽片上为羽状,侧脉7对左右,斜向上,下部的分叉,耳片和裂片上的为羽状。叶干后纸质,褐绿色,两面无毛;叶轴禾秆色,有时带淡紫红色,羽轴下面通常淡紫红色,无毛或有毛,上面有贴伏的短硬刺。孢子囊群长圆形或短线形,每小羽片6-7对,在主脉两侧各排成1行,稍近主脉,叶耳上有1-2枚;囊群盖长圆形,有时小羽片基部为弯钩形,浅褐色,膜质,全缘或有不整齐的小齿,宿存。孢子周壁表面无褶皱。染色体数目n=80。
产地分布:分布于陕西(太白山)、甘肃(康县)、安徽(绩溪)、浙江(淳安、江山、金华、临安、龙泉、庆元、遂昌、泰顺、文成)、江西西部(武功山)、福建、台湾(新竹关山、南投、嘉义阿里山)、河南南部、湖北(恩施、神农架、建始、兴山)、湖南(桑植、石门、永顺)、广西(九万大山)、重庆(南川金佛山、石柱、酉阳)、四川(大相岭、都江堰、峨眉山、马边)、贵州(道真、贵阳、江口梵净山)和云南(维西)。生山谷林下沟边阴湿处,海拔600-2700米。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图版47: 1-5
《中国植物志》第3(2)卷(1999)
0http://blooge.cn/flora/11661.html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