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科 Liliac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7-6-4 4:49
ė417次浏览
百合科――LILIACEAE*
形态特征:通常为具根状茎、块茎或鳞茎的多年生草本,很少为亚灌木、灌木或乔木状。叶基生或茎生,后者多为互生,较少为对生或轮生,通常具弧形平行脉,极少具网状脉。花两性,很少为单性异株或杂性,通常辐射对称,极少稍两侧对称;花被片6,少有4或多数,离生或不同程度的合生(成筒),一般为花冠状;雄蕊通常与花被片同数,花丝离生或贴生于花被筒上;花药基着或丁字状着生;药室2,纵裂,较少汇合成一室而为横缝开裂;心皮合生或不同程度的离生;子房上位,极少半下位,一般3室(很少为2、4、5室),具中轴胎座,少有1室而具侧膜胎座;每室具1至多数倒生胚珠。果实为蒴果或浆果,较少为坚果。种子具丰富的胚乳,胚小。
产地分布:本科约230属3 500种,广布于全世界,特别是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产60属约560种,分布遍及全国。还有一些从国外引入栽培的,也收录在本书内。
功能用途:本科许多种类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如黄精、玉竹、知母、芦荟、麦冬、天门冬、土茯苓、藜芦、贝母、重楼等是著名的中药材,葱、蒜、韭、黄花菜、百合等是很好的菜蔬食品,各地常见栽培。至于作观赏用的就更多了,如玉簪、吊兰、郁金香、萱草等,在园艺上很受欢迎。
检索表
1
自养植物,具叶绿素。
2
2
植株具或长或短的根状茎,决不具鳞茎。
3
2
植株具鳞茎,鳞茎或膨大成球形至卵形,或近圆柱状如葱白。
52
3
叶3-15枚,排成一轮生于茎顶端;花单朵顶生,外轮花被片叶状,绿色;植株貌似两轮叶。
4
3
叶和花非上述情况。
5
5
叶顶端卷曲或具卷须。
6
5
叶顶端不卷曲,也不具卷须。
7
7
叶不为上述情况。
8
8
叶较大,或多枚基生,或互生、对生、轮生于茎或枝条上;每个植株的叶几枚到几十枚,极少接近百枚。
9
9
叶具网状支脉;花单性,雌雄异株,通常排成伞形花序;一般为多分枝的或攀援的灌木,极少为草本。
10
9
叶通常具平行支脉,不具网状支脉;花两性,常排成总状花序、圆锥花序或其他花序(异蕊草属 Thysanotus、胡麻花属 Heloniopsis 和万寿竹属 Disporum 具伞形花序);通常为草本,很少茎木质化(朱蕉属 Cordyline、龙血树属 Dracaena 和丝兰属 Yucca 茎木质化)。
11
11
叶扁平(腹背压扁),有上下面之分;近花被基部不具杯状小苞片。
12
12
茎多少木质化,常能增粗,上有近环状的叶痕;叶通常聚生于茎的上部或顶端;一般为圆锥花序,少有总状花序。
13
12
茎草质,不为上述情况;叶基生或生于茎上;花序通常不为圆锥花序(吊兰属Chlorophytum 、鹿药属 Smilacina 和山菅属Dianella例外)。
15
13
叶一般顶端不具明显变成黑色的刺;花较小,花被片不同程度的合生,全长5-25毫米。
14
15
果实在未成熟前,已作不整齐开裂,露出幼嫩的种子,成熟种子为小核果状,貌似2-3个小核果簇生于一个花梗上。
16
15
浆果或蒴果,成熟前决不开裂,成熟种子也不为小核果状。
18
16
花被不具副花冠;叶脉通常不为折扇状,极少具横支脉。
17
18
叶多枚,基生或近基生,茎极短,茎生叶不发达(有时花葶上有少数茎生叶,但很少,且逐渐过渡为苞片,有时有茎或走茎,但匍匐或斜卧地面,决不直立,有时叶的基部互相套迭成假茎状,但不是真正的茎生)。
19
18
叶茎生,即植株有明显的近直立的茎,茎上具互生、对生或轮生的叶,无基生叶。
42
19
伞形花序。
20
19
总状花序、穗状花序或其他花序,但决不为伞形花序。
21
21
花被片等大或内轮三片较大;花梗基部通常有苞片(丫蕊花属Ypsilandra 无苞片)。
22
22
花梗基部有苞片;花药与药室不为上述情况。
23
23
叶硬革质至草质,边缘不具刺状小齿。
24
24
花排成种种花序,通常从叶丛抽出,高举于地面之上。
25
25
叶刚硬,坚挺,粗厚(厚达2-5毫米)。
26
25
叶柔软,草质,薄。
27
27
植株具4至多枚叶;叶柄和花均非上述情况。
28
28
植物几不具根状茎或只具很短的根状茎(知母属有时具较长的横走根状茎,但甚粗,且非每隔一定距离向上发出叶簇),如较长,也是近直立的,非上述情况。
29
29
叶带状或条形,有时为狭条状倒披针形,一般宽不到3厘米,至少在同一植株上的大多数叶如此(仅西南吊兰 Chlorophytum nepalense 别植株叶宽可达5厘米),无明显的叶柄。
30
29
叶椭圆形、卵形至倒披针形,宽3-5厘米或更宽,有柄。
38
31
花较小,不为上述形状,花被长不及3厘米。
32
32
穗状花序,常多少带肉质;花被片合生成钟状;浆果。
33
32
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花被片离生或合生成圆筒状;蒴果, 极少为浆果(仅夏须草属 The ropogon 为浆果。
34
34
花被片离生;雄蕊6枚。
35
35
植株单生;蒴果;雄蕊与花被片近等长或达花被片长的3/5。
36
36
花药基部不为箭形,也无附属物;花长2-13毫米。
37
37
蒴果具三?;花葶较细,粗1-4毫米,通常具圆锥花序(西南吊兰 Chlorophytum nepalense 为总状花序,但花药长约为花丝的一倍,可以区别于独尾草属 Eremurus);花较稀疏,从几朵至十几朵,少有更多,花梗关节通常位于下部至上部。
38
花较小,长不及1.5厘米;叶柄短于叶片;浆果或浆果状(后期上端开裂)。
39
39
穗状花序,常多少肉质;花被片合生。
40
39
总状花序;花被片离生。
41
42
叶革质至草质,不为上述情况。
43
43
叶椭圆形、卵形或披针形,如为带状或条形,则边缘和叶背中脉决不具锯齿。
44
44
花或花序腋生,决无顶生的(扭柄花属个别种除外)。
45
44
花或花序顶生于茎或枝条末端,有时兼有顶生和腋生的。
48
45
茎不分枝;花被片通常不同程度的合生(扭柄花属 Streptopus 为离生),基部决无囊或距。
46
46
花被片不同程度的合生;地下具粗厚的根状茎,粗3-20毫米;雄蕊贴生于花被筒上或副花冠上;叶基部非心形,边缘也不具睫毛状细齿。
47
48
花被片6,雄蕊6;叶通常多于3枚,基部一般不为心形,如为心形必抱茎,且不具明显的叶柄。
49
49
浆果;柱头不为上述情况;内外轮花被片基部全部无囊或全部具囊(或距)。
50
50
茎不分枝;花被片基部无囊或距。
51
52
花序通常非伞形花序,如为伞形花序则总苞叶状,在蕾期不包住花序(顶冰花属Gagea的一些种);植物一般无葱蒜味。
53
53
花药肾形,背着,汇合成一室,横缝开裂;通常为圆锥花序(棋盘花属Zigadenus有时为总状花序) ;植株基部有撕裂成纤维状或网状的残存叶鞘或鳞茎皮。
54
53
花药条形、矩圆形或其他形状,但决非肾形,基着或丁字状着生,2室,直缝开裂;花单生或排成种种花序,但决不为圆锥花序。
55
55
叶通常超过2枚(只有高山具母 Fritillaria-fusca 和异叶郁金香 Tulipa heterophylla 具2枚叶,但前者叶非真正的对生,后者狭长,宽不及1厘米,可以识别),一般不具网状脉(仅大百合属Cardiocrinum具网状脉);花被片不反折,或至少不为上述那样强烈反折。
56
56
叶其他形状,无网状脉。
57
57
花几十朵或更多,排成密集的总状花序或穗状花序;叶基生,带状或狭条形。
58
57
花1至数朵,至多十几朵,排成稀疏的总状花序、伞形花序或其他花序;叶通常茎生,或兼具基生叶,极少只具基生叶。
60
58
总状花序,不具上述总苞;花被片离生;鳞茎膨大,卵圆形或近球形。
59
60
鳞茎通常不具白粉质鳞片,如有也是单个的球形鳞片;花仰立或平展,花被片基部无蜜腺窝(凹穴)。
61
61
叶全部茎生,如兼具茎生与基生两种叶子,则两者外形相似。
62
61
叶基生,或兼有基生和茎生叶,但在后一种情况下,茎生叶比基生叶小得多,并向上逐渐过渡为苞片。
66
62
花大,花被片长在1.5厘米以上,宽在4毫米以上;茎平滑或近平滑,无小乳突;花药丁字状着生或基着。
63
63
花药丁字状着生;叶通常多于5枚,互生、对生或轮生;植物高大,一般高40厘米以上;花1至多朵,通常平展或斜出,极少仰立。
64
64
鳞茎明显膨大,近卵圆形,由多数稍展开的鳞片组成;须根上不具小鳞茎;在花期只具茎生叶。
65
66
花大,通常单朵顶生,仰立;花被片长约在2厘米以上(只有新疆郁金落T sinkiangensis 与垂蕾郁金香T. patens有例外);叶有时近基生,但非发自鳞茎内,而是生于鳞茎上方的茎上;鳞茎较大,宽1厘米以上。
66
花较小,通常平展或斜出;花被片长不及2厘米;叶有基生和茎生两种,基生叶直接自鳞茎内部发出;鳞茎较小,很少宽达5毫米以上,最大也不超过1厘米。
67
《中国植物志》第14卷(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