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科 Rubiac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2-8-12 16:43
ė270次浏览
茜草科 RUBIACEAE
形态特征:乔木、灌木或草本,有时为藤本,少数为具肥大块茎的适蚁植物;植物体中常累积铝;含多种生物碱,以吲哚类生物碱最常见;草酸钙结晶存在于叶表皮细胞和薄壁组织中,类型多样,以针晶为多;茎有时有不规则次生生长,但无内生韧皮部,节为单叶隙,较少为3叶隙。叶对生或有时轮生,有时具不等叶性,通常全缘,极少有齿缺;托叶通常生叶柄间,较少生叶柄内,分离或程度不等地合生,宿存或脱落,极少退化至仅存一条联接对生叶叶柄间的横线纹,里面常有粘液毛 (colleter)。花序各式,均由聚伞花序复合而成,很少单花或少花的聚伞花序;花两性、单性或杂性,通常花柱异长,动物(主要是昆虫)传粉;萼通常4-5裂,很少更多裂,极少2裂,裂片通常小或几乎消失,有时其中1或几个裂片明显增大成叶状,其色白或艳丽;花冠合瓣,管状、漏斗状、高脚碟状或辐状,通常4-5裂,很少3裂或8-10裂,裂片镊合状、覆瓦状或旋转状排列,整齐,很少不整齐,偶有二唇形;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而互生,偶有2枚,着生在花冠管的内壁上,花药2室,纵裂或少有顶孔开裂;雌蕊通常由2心皮、极少3或更多个心皮组成,合生,子房下位,极罕上位或半下位 (Tsiangia, Gaertnera, Pagamea),子房室数与心皮数相同,有时隔膜消失而为1室,或由于假隔膜的形成而为多室,通常为中轴胎座或有时为侧膜胎座,花柱顶生,具头状或分裂的柱头,很少花柱分离 (Galium等);胚珠每子房室1至多数,倒生、横生或曲生。浆果、蒴果或核果,或干燥而不开裂,或为分果,有时为双果爿(Galium);种子裸露或嵌于果肉或肉质胎座中,种皮膜质或革质,较少脆壳质,极少骨质,表面平滑、蜂巢状或有小瘤状凸起,有时有翅或有附属物,胚乳核型,肉质或角质,有时退化为一薄层或无胚乳(Guettarda等),坚实或嚼烂状;胚直或弯,轴位于背面或顶部,有时棒状而内弯,子叶扁平或半柱状,靠近种脐或远离,位于上方或下方。X = 6-17,通常11,次为9和12。
产地分布:本科属、种数无准确记载,Airy-Shaw 的统计为S00属6000种;而 E. Robbrecht** 的统计为637属10700种。广布全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少数分布至北温带。我国有18族、98属、约676种,其中有5属是自国外引种的经济植物或观赏植物。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南部和西南部,少数分布西北部和东北部。
检索表
2
果干燥。
3
2
果肉质。
37
3
花单生或组成聚伞花序、伞房花序、伞形花序或圆锥花序。
4
4
种子无翅。
5
6
果纵裂或不裂。
7
6
果盖裂。
17
7
雄蕊4或5。
8
7
雄蕊2枚。
16
8
萼裂片等大或近等大。
9
9
花序顶生,通常延长,聚伞花序或由多数聚伞花序复合成蝎尾状、伞房状、间断的穗状或圆锥状。
10
9
花序疏散,二歧分枝,或紧缩成头状或花单生。
11
11
花瓣顶端不裂。
12
12
雄蕊着生在花冠的喉部和檐部。
13
13
花通常4数。
14
13
花通常5数,很少6数。
15
17
花冠非辐状。
18
19
花冠裂片覆瓦状排列;蒴果室背或室间开裂;植物有明显的茎。
20
21
花冠裂片镊合状排列。
22
21
花冠裂片旋转状排列或覆瓦状排列。
25
22
胎座短小,生于隔膜的中部或下部;蒴果自上至下开裂。
23
23
花序上有1或2枚苞片变态为叶状,色白而宿存;萼裂片全正常,绝不变态成叶状。
24
25
花冠裂片覆瓦状排列。
26
27
叶对生。
28
28
胎座肥厚,黑色或褐色;种子向上覆瓦状叠生;内果皮骨质,先自顶部至基部室间开裂,而后室背开裂。
29
28
胎座、种子的排列方式及内果皮的开裂方式均与上述不同。
30
30
胎座“丫”形或“一丨”形,位于子房上部1/3处或位于隔膜的中部;柱头纺锤形。
31
30
胎座小瘤状,倒卵形,位于子房隔膜上部1/3处;柱头球形或倒卵状棒形。
32
32
头状花序明显顶生。
33
33
萼裂片不脱落,留附于蒴果的中轴上。
34
34
顶芽显著,金字塔形或圆锥形;托叶全缘或有时微凹;头状花序通常7个以上,作各式排列。
35
35
头状花序3-9个或更多,有侧生花序轴。
36
37
花冠裂片旋转状排列或覆瓦状排列。
44
38
花药彼此分离,柱头裸露。
39
39
花序上有些花的萼裂片中有1枚或几枚变态为叶状,色白而宿存。
40
39
花序上的花萼裂片均正常,绝不变态成叶状,亦非白色。
41
41
花序无总苞。
42
42
子房2室;树皮松软,海绵质。
43
45
子房1室,具侧膜胎座。
46
45
子房通常2室或偶有多于2室。
47
47
有刺灌木或乔木。
48
47
无刺灌木或乔木或木质藤本。
50
48
花冠高脚碟状。
49
50
胚珠和种子嵌于肥厚、肉质胚乳中。
51
50
胚珠和种子均裸露,不嵌于胎座中。
53
51
子房每室有胚珠2颗,很少3颗或1颗;果实每室有种子1-3颗。
52
53
花组成顶生和腋生的花序;无抑缩短枝。
54
54
花单性,雌雄异株。
55
54
花两性。
56
56
萼檐有4-5个明显的裂片;果无明显的纵槽和纵棱;胚珠每子房室通常多于2颗,着生方式明显与上述不同。
57
57
花序腋生。
58
59
珠孔向上;胚珠悬垂于子房室顶;种子具上向的胚根。
60
59
珠孔向下;胚珠上升;种子具下向胚根。
66
60
花冠裂片覆瓦状排列或镊合状排列。
61
61
种子有胚乳;珠柄不增厚。
62
64
花单性或杂性;核果室顶不穿孔,亦无珠柄覆盖。
65
66
花冠裂片镊合状排列。
70
67
花序顶生或腋生。
68
68
小苞片离生,绝不合生成杯状副萼;花冠裂片通常4。
69
70
胚珠着生在子房室的基底;托叶离生。
71
70
胚珠着生在隔膜上。
86
71
雄蕊通常着生在花冠喉部。
72
72
乔木或灌木,若为草本,则花单朵顶生。
73
74
子房下位。
75
75
子房2室;果2室或含两个1室的分核。
76
75
子房4-10室,通常4-5室,极少兼有3室。
80
76
花被和雄蕊均5数;叶对生。
77
77
花序疏散,多花。
78
77
花序紧密,头状,有总苞,或仅有花1朵,且无总苞。
79
81
直立灌木或草本;子房5室,很少4室。
82
82
蒴果纵裂;灌木。
83
86
托叶不为叶状。
87
88
花序松散,聚伞状或伞形状;萼管彼此分离;果非合心皮果。
89
89
直立灌木。
90
91
萼檐宿存,不脱落;子房2室。
92
92
果不开裂或纵裂。
93
94
花柱内藏,很少微伸出。
95
95
果不膨胀,亦不成膀胱状。
96
96
花冠辐状,偶有钟状或短漏斗状。
97
《中国植物志》第71(1)卷(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