苋科 Amaranthac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9-7-7 18:40 ė287次浏览
苋科 ――AMARANTHACEAE
形态特征:一年或多年生草本,少数攀援藤本或灌木。叶互生或对生,全缘,少数有微齿,无托叶。花小,两性或单性同株或异株,或杂性,有时退化成不育花,花簇生在叶腋内,成疏散或密集的穗状花序、头状花序、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苞片1及小苞片2,干膜质,绿色或着色;花被片3-5,干膜质,覆瓦状排列,常和果实同脱落,少有宿存;雄蕊常和花被片等数且对生,偶较少,花丝分离,或基部合生成杯状或管状,花药2室或1室;有或无退化雄蕊;子房上位,1室,具基生胎座,胚珠1个或多数,珠柄短或伸长,花柱1-3,宿存,柱头头状或2-3裂。果实为胞果或小坚果,少数为浆果,果皮薄膜质,不裂、不规则开裂或顶端盖裂。种子1个或多数,凸镜状或近肾形,光滑或有小疣点,胚环状,胚乳粉质。
产地分布:约60属,850种,分布很广。我国产13属,约39种。
检索表
1
叶互生。
2
1
叶对生或茎上部叶互生。
6
2
草本、亚灌木或攀援灌木;总状花序、穗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胚珠数个至多数;浆果(12种;我国2种,产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广西、广东、台湾)。
2
草本或直立灌木。
3
3
胚珠或种子2个至数个,种子少有为1个。
4
3
胚珠或种子1个。
5
4
浆果;花柱很短或几无。
4
胞果盖裂;花柱伸长(约60种;我国3种,分布几遍全国,野生或栽培)。
5
花两性,数花成聚伞花序,再形成头状花序;花丝基部连合成杯状;花柱丝状,柱头微2裂;种子有假种皮(单种属,分布亚洲热带地区,我国产广东海南岛)。
5
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成密生花簇,再排成穗状或圆锥花序;花丝离生;花柱短或无,柱头2-4,条形;种子无假种皮(60种;我国13种,从东北至西南,野生或栽培)。
6
在苞片腋部有2朵或更多、朵花,其中能育两性花1至数朵,常伴有退化成钩状的不育花1至数朵(27种;我国4种,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广西、广东、台湾)。
6
在苞片腋部有1朵花,无退化的不育花。
7
7
雄蕊花药2室。
8
7
雄蕊花药1室。
11
8
无退化雄蕊;花无毛(27种;我国1种,产广东海南岛)。
8
有退化雄蕊。
9
9
花小,无毛;花在花期后向下折,贴近伸长的总梗;小苞片有刺,基部翅状,在花期后外折(约3-5种;我国3种,除东北、内蒙古、新疆、青海外,全国分布)。
9
花微小,常有绵毛或短柔毛;花在花期后仍向上,不贴近总梗;小苞片无刺,基部不成翅状,在花期后不外折。
10
10
叶对生或互生;花被片卵形或矩圆形;胞果不裂或不规则开裂;种子肾状圆形,侧扁(约10种,产我国3种,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
10
叶全部对生,或偶轮生;花被片披针状钻形;胞果顶端横盖裂;种子卵形,干燥时在种脐对面有窠状凹陷(仅1种,分布东南亚,我国产广东海南岛)。
11
花单性或两性,成穗状花序,再排成圆锥花序(80种;我国1种,江苏、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栽培)。
11
花两性,成头状花序。
12
12
有退化雄蕊;柱头1,头状(200种;我国4种,产华东、华中、西南、华南,野生,或在其他地区栽培) 。
12
无退化雄蕊;柱头2-3,或2裂。
13
13
头状花序球形或半球形;花丝基部连合成管状或杯状,离生部分不裂至2裂(100种;我国2种,1种广泛栽培,另1种产广东海南岛及西沙群岛,台湾)。
13
头状花序球形或圆柱状;花丝基部连合成杯状,离生部分不裂(10种;我国1种,产台湾)。
《中国植物志》第25(2)卷(1979)
0http://blooge.cn/flora/1231.html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