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颓子 Elaeagnus pungens Thunb. (Elaeagnac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5-8-27 9:12 ė197次浏览
卵叶胡颓子30. 胡颓子(本草拾遗) 蒲颓子、半含春、卢都子(本草纲目),雀儿酥(炮炙论),甜棒子(湖北),牛奶子根、石滚子、四枣、半春子(湖南),柿模、三月枣、羊奶子(湖北)
名称文献:Elaeagnus pungens Thunb. Fl. Jap. 68. 1784; Schlecht end. in DC., Prodr. 14: 614. 1857; Maxim. in Bull. Acad. St. Petersb. ser. 3, 15: 378; Serv. in Bull. Herb. Boiss. ser. 2, 8: 387. 1908 et in Bot. Centralbl. Beih. 25: 77. fig. 2. 1909; Schneid.,Ill. Handb. Laubh. 2: 413. f. 281d-g. 282a. 1909; 陈嵘, 中国树木分类学 873. 图767. 1937; 裴鉴等, 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 516. 1959;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2: 965. 图3659. 1972.
名称文献:Elaeagnus ovate Serv. in Bull. Herb. Boiss. ser. 2. 8: 376. 1908 et in Bot. Centralbl. Beih. 25: 64. 1909.
形态特征:“灌木,无刺,幼枝锈色,成熟后锈灰色,光亮。叶脱落,近革质,卵形或近圆形,甚小,长2-2.5厘米,宽1.3-1.5厘米,边缘彼状,上面绿色,有时散生银色鳞片,下面银白色,散生红色鳞片;叶柄有沟槽,银白色。花单生,直立,白色,发亮,常1-3花生于极短枝上,萼筒近四角形,极短,长2.5毫米,裂片三角形,内面几无毛,稀微被星状柔毛,长2.5毫米;花柱略具毛,先端内弯,不贴生于花药;花药无毛,几无花丝,与裂片平齐;花盘不明显。果实未见。”
形态特征:常绿直立灌木,高3-4米,具刺,刺顶生或腋生,长20-40毫米,有时较短,深褐色;幼枝微扁棱形,密被锈色鳞片,老枝鳞片脱落,黑色,具光泽。叶革质,椭圆形或阔椭圆形,稀矩圆形,长5-10厘米,宽1.8-5厘米,两端钝形或基部圆形,边缘微反卷或皱波状,上面幼时具银白色和少数褐色鳞片,成熟后脱落,具光泽,干燥后褐绿色或褐色,下面密被银白色和少数褐色鳞片,侧脉7-9对,与中脉开展成50-60度的角,近边缘分叉而互相连接,上面显著凸起,下面不甚明显,网状脉在上面明显,下面不清晰;叶柄深褐色,长5-8毫米。花白色或淡白色,下垂,密被鳞片,1-3花生于叶腋锈色短小枝上;花梗长3-5毫米;萼筒圆筒形或漏斗状圆筒形,长5-7毫米,在子房上骤收缩,裂片三角形或矩圆状三角形,长3毫米,顶端渐尖,内面疏生白色星状短柔毛;雄蕊的花丝极短,花药矩圆形,长1.5毫米;花柱直立,无毛,上端微弯曲,超过雄蕊。果实椭圆形,长12-14毫米,幼时被褐色鳞片,成熟时红色,果核内面具白色丝状棉毛;果梗长4-6毫米。花期9-12月,果期次年4-6月。
产地分布:产上海。
产地分布:产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贵州、广东、广西;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向阳山坡或路旁。日本也有分布。
功能用途:种子、叶和根可入药。种子可止泻,叶治肺虚短气,根治吐血及煎汤洗疮疥有一定疗效。果实味甜,可生食,也可酿酒和熬搪。茎皮纤维可造纸和人造纤维板。
《中国植物志》第52(2)卷(1983)
0http://blooge.cn/flora/12777.html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