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李科 Rhamnac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7-9-8 12:48 ė191次浏览

鼠李科――RHAMNACEAE
形态特征:灌木、藤状灌木或乔木,稀草本,通常具刺,或无刺。单叶互生或近对生,全缘或具齿,具羽状脉,或三至五基出脉;托叶小,早落或宿存,或有时变为刺。花小,整齐,两性或单性,稀杂性,雌雄异株,常排成聚伞花序、穗状圆锥花序、聚伞总状花序、聚伞圆锥花序,或有时单生或数个簇与,通常4基数,稀5基数;萼钟状或筒状,淡黄绿色,萼片镊合状排列,常坚硬,内面中肋中部有时具喙状突起,与花瓣互生;花瓣通常较萼片小,极凹,匙形或兜状,基部常具爪,或有时无花瓣,着生于花盘边缘下的萼筒上;雄蕊与花瓣对生,为花瓣抱持;花丝着生于花药外面或基部,与花瓣爪部离生,花药2室,纵裂,花盘明显发育,薄或厚,贴生于萼筒上,或填塞于萼筒内面,杯状、壳斗状或盘状,全缘,具圆齿或浅裂;子房上位、半下位至下位,通常3或2室,稀4室,每室有1基生的倒生胚珠,花柱不分裂或上部3裂。核果、浆果状核果、蒴果状核果或蒴果,沿腹缝线开裂或不开裂,或有时果实顶端具纵向的翅或具平展的翅状边缘,基部常为宿存的萼筒所包围,1至4室,具2-4个开裂或不开裂的分核,每分核具1种子,种子背部无沟或具沟,或基部具孔状开口,通常有少而明显分离的胚乳或有时无胚乳,胚大而直,黄色或绿色。
产地分布:约58属,900种以上,广泛分布于温带至热带地区。我国产14属,133种,32变种和1变型,分别隶属于鼠李族、枣族、翼核果族和咀签族,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以西南和华南的种类最为丰富。
检索表
1
子房下位,3室,果实常具纵向连接假壁的3翅,分核不开裂;花盘五裂,在子房上部与萼筒合生,攀援灌木,有卷须 (4. 咀签族Trib. GOUANIEAE Reiss.)。
1
子房上位或半下位,果实无翅或具不开裂的翅;直立灌木、藤状灌木或乔木,无卷须。
2
2
果实球形,顶端具纵向伸长为长圆形的翅,不开裂(3.翼核果族Trib. VENTILAGINEAE Hook. f.) 。
2
果实顶端无纵向的翅,或周围有木栓质或木质化的圆翅。
3
3
浆果状核果或蒴果状核果,具软的或革质的外果皮,无翅,内果皮薄革质或纸质,具2-4分核。
3
核果,无翅,或有翅;内果皮坚硬,厚骨质或木质,1-3室,无分核;种皮膜质或纸质。
4
子房明显上位;浆果伏核果,倒卵形或近球形,不开裂,基部与宿存的萼筒分离。
5
4
子房半下位;蒴果状核果,圆球形,成熟时室背开裂,基部或中部以上与萼筒合生。
8
5
花序轴在结果时膨大成肉质;叶具基生三出脉。
5
花序轴在结果时不膨大成肉质;叶具羽伏脉。
6
6
花无梗(稀具短梗),排成穗状花序或穗状圆锥花序,顶生或兼腋生。
6
花具明显的梗,排成腋生聚伞花序。
7
7
萼筒浅钟状或稀半球形;核果具不开裂的分核;种子无沟;茎常具l对钩状皮刺;叶革质;常绿藤状灌木。
7
萼筒深钟状;核果通常有沿内棱裂缝开裂或稀不开裂的分核;种子背面常有沟,稀无沟;枝端通常有枝刺或稀无刺;叶纸质或稀近革质;落叶稀常绿灌木或乔木。
8
腋生聚伞花序;侧脉2-5对;外果皮薄;落叶灌木或藤状灌木。
8
腋生或顶生聚伞总状或聚伞圆锥花序;侧脉11-15对;外果皮厚而易脆;常绿乔木或稀灌木。
9
叶具羽状脉,无托叶刺;核果圆柱形。
10
9
叶具基生三出脉,稀五出脉,通常具托叶刺;核果非圆柱形。
13
10
叶边缘具锯齿或近全缘;腋生聚伞花序;萼片内面中肋中部具喙状突起;花盘薄或稍厚,浅杯状,结果时不增大。
11
10
叶全缘;花通常排成顶生聚伞总伏或聚伞圆锥花序;萼片内面中肋有或无喙状突起;花盘肥厚,壳斗状,包围子房之半,结果时增大或不增大。
12
11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纸质;聚伞花序无苞叶;花盘薄,五边形。
11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革质;腋生聚伞花序,生于具叶状苞叶的花枝上;花盘圆形,稍厚。
12
直立灌木或乔木;小枝粗糙,具纵裂纹;叶基部不对称;萼片内面中肋中部具喙状突起;花盘五边形,结果时不增大;核果1室,具1种于。
12
藤状灌木,稀直立矮灌木;小枝平滑;叶基部对称;萼片内面中肋仅顶端增厚,中部无喙状突起,花盘10裂,齿轮状,结果时明显增大成盘状或皿状,包围果实的基部;核果2室,每室具1种子。
13
果实周围具平展的杯状或草帽状的翅。
13
果实无翅,为肉质核果。
《中国植物志》第48(1)卷(1982)
0http://blooge.cn/flora/1294.html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