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草科 Boraginac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5-12-2 4:58
ė245次浏览
紫草科――BORAGINACEAE
形态特征:多数为草本,较少为灌木或乔木,一般被有硬毛或刚毛。叶为单叶,互生,极少对生,全缘或有锯齿,不具托叶。花序为聚伞花序或镰状聚伞花序,极少花单生,有苞片或无苞片。花两性,辐射对称,很少左右对称;花萼具5个基部至中部合生的萼片,大多宿存;花冠筒状、钟状、漏斗状或高脚碟状,一般可分筒部、喉部、檐部三部分,檐部具5裂片,裂片在蕾中覆瓦状排列,很少旋转状,喉部或筒部具或不具5个附属物,附属物大多为梯形,较少为其它形状;雄蕊5,着生花冠筒部,稀上升到喉部,轮状排列,极少螺旋状排列,内藏,稀伸出花冠外,花药内向,2室,基部背着,纵裂;蜜腺在花冠筒内面基部环状排列,或在子房下的花盘上;雌蕊由2心皮组成,子房2室,每室含2胚珠,或由内果皮形成隔膜而成4室,每室含1胚珠,或子房4(-2)裂,每裂瓣含1胚珠,花柱顶生或生在子房裂瓣之间的雌蕊基上,不分枝或分枝;胚珠近直生、倒生或半倒生;雌蕊基果期平或不同程度升高呈金字塔形至锥形。果实为含1-4粒种子的核果,或为子房4(-2)裂瓣形成的4(-2)个小坚果,果皮多汁或大多干燥,常具各种附属物。种子直立或斜生,种皮膜质,无胚乳,稀含少量内胚乳;胚伸直,很少弯曲,子叶平,肉质,胚根在上方。
产地分布:约100属,2000种,分布于世界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地中海区为其分布中心。我国有48属(其中Anchusa, Symphytum 二属系引种的属),269种,遍布全国,但以西南部最为丰富。
检索表
1
子房不分裂;花柱自子房顶端生出。
2
2
花柱2裂或不裂;柱头1或2;核果通常裂为2或4个分核;子叶无褶。
3
4
果实多浆,有明显分化的肉质中果皮或呈浆果状,内果皮发达,成熟时不裂或裂为2分核;乔木或灌木。
5
5
花柱2裂;柱头2。
6
7
果实成熟时有明显的中果皮。
8
9
子房4裂,有4粒胚珠,成熟时4裂片发育成4个小坚果,有时1-3个不发育。
10
10
花药药隔顶端不呈锥状突起,不旋转。
11
11
花冠喉部无附属物。
12
11
花冠喉部或筒部有5个向内突出,与花冠裂片对生的附属物,若无附属物则在附属物的位置上有向筒部延伸的纵褶或毛条。
17
12
花药离生,基部不为箭形。
13
13
雄蕊内藏;小坚果着生面居果的基部;雌蕊基平。
14
14
花冠辐射对称,5裂片近等大;花冠筒比檐部长。
15
15
雄蕊轮生,生于同一水平面上;小坚果无柄。
16
17
花萼裂片近等大,在结果时稍增大但不呈蚌壳状。
18
18
小坚果着生面内凹并有脐状组织,周围有环状突起。
19
18
小坚果着生面不内凹,无脐状组织和环状突起。
23
19
花冠筒直。
20
20
花冠附属物位于喉部。
21
21
雄蕊着生于花冠附属物之下;花冠檐部深裂,裂片非牙齿状。
22
23
花药先端无小尖头;小坚果非桃形。
24
24
小坚果有锚状刺或翅。
25
24
小坚果无锚状刺。
35
25
雌蕊基平;茎生叶近无毛。
26
25
雌蕊基金字塔形或锥形;茎生叶具硬毛或稀无毛。
27
27
花冠檐部明显较筒部短或稍短,近直立;雄蕊、花柱外伸。
28
27
花冠檐部与筒部近等长或比筒部长;雄蕊及花柱内藏。
30
28
雄蕊着生花冠附属物下方,花药长圆形,与花丝近等长或较长,基部箭形。
29
30
小坚果着生面居果的顶部。
31
30
小坚果着生面居果腹面中部或中部之下。
32
32
雌蕊基锥状,与小坚果近等长或比小坚果长。
33
33
小坚果背盘边缘非翅状。
34
35
小坚果四面体形或双凸镜状。
36
35
小坚果非四面体形,也非双凸镜形。
42
36
雄蕊伸出花冠喉部。
37
36
雄蕊内藏。
39
37
叶不为心形;小坚果无杯状突起。
38
39
小坚果背面有膜质的杯状突起。
40
39
小坚果无膜质的杯状突起。
41
42
雄蕊内藏。
43
43
花数朵至多数,组成各种聚伞花序。
44
44
小坚果背面或腹面有碗状、盘状或环状突起。
45
44
小坚果无上述突起。
47
45
小坚果的突起1层,或为2层而外层全缘。
46
47
雌蕊基锥状或柱状。
48
《中国植物志》第64(2)卷(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