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荛花 Wikstroemia hainanensis Merr. (Thymelaeac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4-11-1 17:30 ė115次浏览

9.海南荛花(中山大学学报)
名称文献:Wikstroemia hainanensis Merr. in Lingn. Sci. Journ. 14: 40. 1935; 蔡少兰, 中山大学学报5 (2): 103. 1956; 海南植物志1: 436. 1964;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2: 956, 图3642. 1972.
形态特征:灌木,高约1-2.5米;小枝圆柱形,棕褐色,幼枝被紧贴的微柔毛,老枝无毛。叶对生,纸质,卵形、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2-10厘米,宽1-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无毛。侧脉每边8-12条,纤细,明显;叶柄长1-2毫米,近无毛。总状花序紧缩近头状,由3-7花组成,顶生或生于侧枝顶端,花序梗通常长3-4毫米,被短柔毛。花黄色,无毛,花萼筒长约1.3-1.5毫米,直径约1毫米,裂片4,椭圆状卵形,先端钝,长3-4毫米,宽2-3毫米;雄蕊8,2列,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长约1.5-2毫米;子房椭圆形,无毛,花柱短,柱头头状,具乳突,花盘鳞片4枚,线形。果椭圆形,长约7毫米,成熟时红色,基部为残存的花萼所包被。花期5-9月。
产地分布:海南特产。喜生于低海拔的疏林中及干燥山坡向阳处。模式标本采自海南崖县之羊令山。
《中国植物志》第52(1)卷(1999)
0http://blooge.cn/flora/14114.html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