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带蕨属 Vittaria Sm. (Vittariac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8-6-19 1:13 ė224次浏览
1.书带蕨属 Vittaria Sm.
名称文献:Sm. in Mem. Acad. Sc. Turin 5: 413, t. 9, f. 5. 1793; Ching in Sunyatsenia 5 (4): 233. 1940 et in Acta Phytotax. Sin. 16 (3): 11. 1978; S. H. Wu et Ching, Fern Fam. & Gen. China 267. 1991; Copel., Gen. Fil. 225. 1947; Pic. Ser. in Webbia 31 (2): 330. 1977. ――Haplopteris Presl, Tent. Pterid. 141, pl. 5, f. 21. 1836. ――Taeniopsis J. Sm. In Journ. Bot. 4: 67. 1841. ――Taenaopteris Hook., Gen. Fil. pl. 76B. 1842. ――Oetosis Neck. ex Greene in Pittonia 4: 105. 1900 non Neck. 1790, nec O. Ktze. 1891.
形态特征:附生禾草型植物。根状茎横走或近直立,密被须根及鳞片;鳞片以基部着生,粗筛孔状,褐色或深褐色,常有虹色光泽;叶近生。单叶,具柄或近无柄;叶片狭线形,全缘,无毛,表皮有骨针状细胞;中脉明显,下部粗壮,向上到叶片中部或中部以上消失,小脉在中肋两侧明显,侧脉羽状,单一,在叶缘内连结,形成1列狭长的网眼,无内藏小脉。孢子囊群为线形的汇生囊群,无盖,着生于叶下面中肋两侧叶缘内或生于叶缘双唇状夹缝中,与中肋平行,每边1条,混杂有隔丝多数;隔丝顶端膨大,具细长分节的柄;孢子囊的环带由14-18(20)个增厚的细胞组成。孢子长椭圆形或椭圆形,单裂缝,外壁表面具不明显的颗粒状纹饰,或表面纹饰模糊。染色体基数x=15。
产地分布:约有40-5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附生于树干或岩石上。中国约有13种。
检索表
1
孢子囊群生于叶缘之内。
2
1
孢子囊群深陷于叶缘的双唇状夹缝中,唇口向外。(唇边组Sect. Schizolomatopsis X. C. Zhang)。
2
孢子囊群几为表面生;叶边平坦或略反卷。(平边组 Sect. Pseudotaenitis Ching)。
2
孢子囊群深陷于叶缘与中肋之间的沟槽中;叶边常反卷。(卷边组Sect. Vittaria)
3
鳞片短小而平坦,黑褐色,网眼壁厚;孢子囊群线较近叶缘,常被反卷的叶边遮盖。
3
鳞片大而蓬松,扭曲,网眼壁薄,黄褐色;孢子囊群线与叶缘之间有较阔的不育带。
4
4
叶片宽2-3毫米;鳞片细小,长约0.5毫米;孢子囊群线同中肋之间无宽的不育带蕨。
4
叶片宽6毫米以上;鳞片宽大,长达10-20毫米;孢子囊群线与中肋之间有宽的不育带。
5
5
叶柄短而粗壮;叶片宽1-3厘米;鳞片长达20毫米。
5
无叶柄或叶柄较细;叶片宽5-12毫米;鳞片长约10毫米。
6
6
叶片宽6-12毫米;孢子囊群距叶缘约1-1.5毫米。
6
叶片宽5-6毫米;孢子囊群距叶缘约1毫米。
7
鳞片蓬松,扭曲,网眼壁薄,黄褐色。
8
7
鳞片通直,网眼壁厚,黑褐色或黄褐色。
10
8
叶片宽2-4毫米,上面中间具一狭缝,下面中肋粗壮,其两侧无不育空间。
8
叶片宽5-10毫米,或略宽。
9
9
叶片上面中肋处呈一狭缝。
9
中肋在叶片上面隆起,其两侧叶肉凹陷成沟槽状。
10
鳞片黑褐色,长披针形,长约5-10毫米;叶片上面两侧近叶边处各有一条隆起的棱。
10
鳞片黄褐色,短小,钻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约2-3毫米;叶片上面近叶边处无隆起的棱,仅中间凹陷或呈一狭缝。
11
11
中肋在叶下面宽扁,两侧伸展遮盖孢子囊群。
11
中肋在叶片下面隆起,狭窄,与孢子囊群线之间有或宽或窄的不育带。
12
叶片长达1米或更长,宽约1厘米或更宽;叶柄细长;根状茎的鳞片黑褐色,具光泽。
12
叶片长8-30厘米,宽2-4毫米;叶柄短。根状茎上鳞片黄褐色。
《中国植物志》第3(2)卷(1999)
0http://blooge.cn/flora/1460.html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