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尾草属 Salvia Linn. (Labiat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20-1-3 16:51
ė213次浏览
59. 鼠尾草属――Salvia Linn.
名称文献:Linn. Sp. Pl. 23. 1753; Benth. et Hook. f. Gen. Pl. 2: 1194. 1876; Briq. in Engl. u. Prantl, Nat. Pflanzenfam. 4, 3a: 270. 1897.
形态特征:草本或半灌木或灌木。叶为单叶或羽状复叶。轮伞花序2至多花,组成总状或总状圆锥或穗状花序,稀全部花为腋生。苞片小或大,小苞片常细小。花萼卵形或筒形或钟形,喉部内面有毛或无毛,二唇形,上唇全缘或具3齿或具3短尖头,下唇2齿。花冠筒内藏或外伸,平伸或向上弯或腹部增大,有时内面基部有斜生或横生、完全或不完全毛环,或具簇生的毛或无毛,冠檐二唇形,上唇平伸或竖立,两侧折合,稀平展,直或弯镰形,全缘或顶端微缺,下唇平展,或长或短,3裂,中裂片通常最宽大,全缘或微缺或流苏状或分成2小裂片,侧裂片长圆形或圆形,展开或反折。能育雄蕊2,生于冠筒喉部的前方,花丝短,水平生出或竖立,药隔延长,线形,横架于花丝顶端,以关节相联结,成丁字形,其上臂顶端着生椭圆形或线形有粉的药室,下臂或粗或细,顶端着生有粉或无粉的药室或无药室,二下臂分离或联合;退化雄蕊2,生于冠筒喉部的后边,呈棍棒状或小点,或不存在。花柱直伸,先端2浅裂,裂片钻形或线形或圆形,等大或前裂片较大或后裂片极不明显。花盘前面略膨大或近等大。子房4全裂。小坚果卵状三?形或长圆状三?形,无毛,光滑。
产地分布:约700-(1050)余种,生于热带或温带。我国有78种,24变种,8变型,分布于全国各地,尤以西南为最多。
功能用途:本属丁字形构造的雄蕊,其药隔起着杠杆作用,对蜂媒传粉有巧妙的适应性,当蜂入花采蜜时,头部推动药隔的下臂,同时上臂的花药因杠杆作用向蜂倒下,把花粉抹在蜂背上,带至他花受粉。属中有供药用的如丹参、撒尔维亚等等,还有若干种是民间常用草药,亦有供观赏的种类,如一串红、朱唇等。
检索表
1
雄蕊的药隔多少伸直,不弯成半圆形,下臂药室不育。
47
3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常多分枝;叶几乎全部为茎生。
4
3
多年生草本;茎通常不分枝;叶几乎全部为基出。
6
4
花较大,长在2厘米以上。
5
6
花丝比药隔长。
7
6
花丝比药隔短或相等长。
29
7
花萼的唇部裂至全萼长的1/4至1/3,稀花后裂至1/2。
8
8
花丝比药隔长2倍以上,药隔极短,长约1.8-2.7(3)毫米。
9
8
花丝比药隔长约1倍,或仅稍短,长多在3毫米以上(芭叶鼠尾草S. sonchifolia C. Y. Wu例外)。
15
9
叶柄无翅,稀有叶柄增宽成翅或鞘伏。
10
10
花冠上唇微缺,不裂至近基部。
11
11
花冠较短,长1.2-1.8厘米,上唇密被长柔毛或白色髯毛。
12
11
花冠较长,多在2厘米以上,上唇外面被疏柔毛或近无毛。
13
13
茎及叶柄密被长而开展具节疏柔毛或棕色长柔毛或变无毛;叶基心形或近截形,稀浅戟形;苞片卵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
14
15
叶下面密被白色或褐色绒毛。
16
15
叶下面非被绒毛。
18
16
花冠平伸,不向上弯。
17
18
花冠劲直,长4-5厘米,稀稍短。
19
18
花冠直伸或向上弯曲,长在3.8厘米以下,稀达4厘米。
22
19
花萼较小,长8-19毫米;叶卵圆形或近戟形或长圆状卵圆形或长圆状戟形,边缘具整齐的圆齿。
20
20
花冠红色或青紫色或蓝色而下唇白色或淡紫色;叶上面通常仅一种毛被,下面腺点明显。
21
22
花冠直伸;叶近无毛或上面被具节疏柔毛。
23
22
花冠多少有些向上弯曲,不直伸。
25
23
叶卵圆形或三角状卵圆形,两面均被长毛。
24
25
叶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圆形,稀倒卵圆形或圆形,基部长楔形渐狭或近圆形至浅心形,稀近截形。
26
25
叶卵圆形,阔卵圆形或圆形,基部心形或近戟形,稀截形。
27
27
苞片卵圆形或菱状卵圆形,先端突然渐尖或短渐尖,上面近无毛;叶多数基出,少有茎生叶,叶片被粗伏毛或短柔毛,叶脉羽状开展,叶柄被长柔毛,不增宽成翅;茎被长柔毛,基部通常覆盖褐色嶙片;药隔长3-4毫米。
27
苞片近圆形、宽卵圆形或卵圆形,先端圆形、锐尖或钝,上面通常无毛;茎生叶或苞叶的叶柄有时增大成翅或鞘状,叶脉近掌状开展;茎及叶密被长柔毛。
28
29
叶片下面密被蛛丝状灰白色绒毛。
30
29
叶片下面无蛛丝状灰白色绒毛,被另一种毛被或近无毛。
31
31
花萼外面毛的基部无紫黑色基点或附属物。
32
32
花冠直伸,不弯曲。
33
32
花冠多少有些向下弯,不直伸。
36
33
花萼长在7毫米以上;轮伞花序少花或多花。
34
34
花萼不裂至1/2。
35
36
花萼筒形或筒状钟形;叶先端渐尖;花黄色。
37
36
花萼通常钟形;叶先端非渐尖,稀有先端中齿增大成细尖或短而宽的渐尖(如湖北鼠尾草S. hupehensis Stib.)
38
38
叶宽卵圆形或宽心形,长与宽近相等或相等;花冠稍向上弯曲,基部向上渐增大,不在萼外突然背部或腹部增大。
39
38
叶卵圆形或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圆形,长与宽不相等;花冠大多数双曲形,基部狭筒形,在萼外突然腹部或背部增大。
42
39
花冠黄色,长不达4厘米;叶先端钝或锐尖。
40
40
花萼较小,长1-1.6厘米,钟形。
41
42
轮伞花序不紧密,幼时不集合成球果状;苞片非近圆形。
43
44
花冠黄色。
45
45
叶柄被倒刺硬毛;花冠上唇向上举;叶轮廓三角状卵圆形或三角状戟形,长2-7(9)厘米,宽1.3-6(7)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基部戟形或近截形,基裂片或长或短,先端钝或锐尖或尾状渐尖……var.formosana(Hayata) Kudo。
45
叶柄不具倒刺硬毛;花冠上唇平伸,不向上举。
46
46
叶卵圆形或长圆状卵圆形,稀有近圆形或椭圆形,长3-9厘米,宽2-8厘米,先端钝或圆形或锐尖,基部心形或浅戟形,上面被或密或疏的紧贴长柔毛或短柔毛,下面在脉上被开展的疏柔毛或幼时密被长柔毛。
48
多年生草本;茎不分枝或少分枝;叶为单叶或奇数羽状复叶;花较大。
49
49
花萼上唇有明显的3齿,齿直伸;花冠通常无毛环;花药下臂突然增大成近直角的薄片状(组2.大叶鼠尾草组 Sect. Aethiopis Benth.)叶为单叶,宽大,倒卵圆形,长达35厘米,宽达25厘米,边缘具疏离的深波状小裂片。
49
花萼上唇全缘或顶端具3枚小尖头;花冠筒通常具毛环或不完全毛环,稀无毛环。
50
50
叶全部为单叶,茎生;苞片通常具艳色。
62
51
花冠筒内无毛,长管状,比花萼长2-3倍或稍超过花萼。
52
51
花冠筒内有完全或不完全毛环。
54
52
花萼内无长硬毛环;植株近无毛或被短柔毛或疏柔毛。
53
54
花冠下唇中裂片微缺,顶端不成流苏状。
55
55
花冠大型,长在1.5厘米以上。
56
55
花冠小型,一般长不超过1.3厘米。
61
56
叶为羽状复叶,间有单叶混生。
57
57
花冠筒内藏或稍伸出花萼,冠檐比冠筒伸出部分长,上唇镰刀状或盔状,向上伸,几与下唇成一直角。
58
58
花萼内面被白色长硬毛毛环;叶柄及茎被长柔毛或变无毛。
59
59
花冠筒内仅具毛环;花冠紫色,稀白色或淡黄色。
60
62
野生植物;花冠筒内藏,内面无毛环或具不完全毛环(组3.多球苏组Sect. Pleiosphace Benth.)花萼上唇宽大,圆形;苞片比花萼长,密覆瓦状,淡紫色;花序劲直,多分枝;叶具细皱。
63
野生植物;花冠筒内藏,内面无毛环或具不完全毛环(组3.多球苏组Sect. Pleiosphace Benth.)花萼上唇宽大,圆形;苞片比花萼长,密覆瓦状,淡紫色;花序劲直,多分枝;叶具细皱。
63
栽培植物;花冠筒外伸,药隔下臂外弯,纵的靠合或联合;叶平滑〔亚属3.美洲鼠尾草亚属Subg. Jungia(Moench)Briq.]草本,半灌木或灌木;花萼卵圆形,钟形或管形,上唇全缘或具3齿,后齿等大或较长;花冠上唇直立,内凹。
65
花萼筒内具毛环或不完全毛环,稀有两排长柔毛。
66
65
花萼筒内无长硬毛毛环。
70
66
植株较高大,高在11厘米以上;小叶较大。
67
67
花萼内面喉部全部被长硬毛;花冠下唇裂片不同形,中裂片最大,且先端微缺。
68
68
叶为一回至四回羽状复叶。
69
70
花冠筒内有毛环。
71
70
花冠筒内无毛环。
77
71
轮伞花序偏向一侧;花冠下唇中裂片全缘或微缺,舌状,长椭圆形或半圆形至长圆形。
72
71
轮伞花序整齐;花冠下唇中裂片微缺或2浅裂,非舌状。
73
73
药隔无附属物。
74
74
花冠上唇直伸,压扁或两侧折合。
75
75
叶为单叶及复叶,或为一回至二回羽状复叶。
76
77
茎通常直立;叶为单叶或复叶;花萼上唇先端非截形。
78
78
叶为三出叶或具3-5小叶的复叶,无单叶。
79
79
叶为三出叶, 顶生小叶菱状卵圆形,长3-4厘米,宽1.5-2 厘米,先端钝或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粗大有时双重圆齿状锯齿,草质,两面被糙伏毛,侧生小叶卵圆形,较小,长1.5-2.5厘米,宽1-1.5厘米,基部多少偏斜。
《中国植物志》第66卷(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