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松草属 Thalictrum L. (Ranunculac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5-3-29 4:03 ė417次浏览
23. 唐松草属――Thalictrum L.
名称文献:L. Gen. Pl. 164. 1737.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有须根,常无毛。茎圆柱形或有?,通常分枝。叶基生并茎生,少有全部基生或茎生,为一至五回三出复叶;小叶通常掌状浅裂,有少数牙齿,少有不分裂;叶柄基部稍变宽成鞘;托叶存在或不存在。花序通常为由少数或较多花组成的单歧聚伞花序,花数目很多时呈圆锥状,少有为总状花序。花通常两性,有时单性,雌雄异株。萼片4-5,椭圆形或狭卵形,通常较小,早落,黄绿色或白色,有时较大,粉红色或紫色,呈花瓣状。花瓣不存在。雄蕊通常多数,偶尔少数;药隔顶端钝或突起成小尖头;花丝狭线形,丝形或上部变粗。心皮2-20(-68),无柄或有柄;花柱短或长;在花柱腹面有不明显的柱头组织或形成明显的柱头,或柱头向两侧延长成翅而呈三角形或箭头形。瘦果椭圆球形或狭卵形,常稍两侧扁,有时扁平,有纵肋。
产地分布:约有200种,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我国约有67种,在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多数分布于西南部。
功能用途:我国本属植物约有29种可供药用,不少种类均有清热、治湿、发汗、止痢、治目赤等作用,其中有14种在民间用为黄连的代替品,在这些种类中,高原唐松草 T.cultratum、多叶唐松草 T. foliolosum、昭通唐松草 T. glandulosissimum var. chaotungense、滇川唐松草 T. finetii 和贝加尔唐松草 T. baicalense 的根和根状茎均含有小檗碱,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偏翅唐松草 T. delavayi、美丽唐松草 T. reniforme 和大花唐松草 T. grandiflorum 等种类的花较大,萼片紫色或淡红色,可供观赏。叉枝唐松草 T. squarrosum 的叶含鞣质,可提制栲胶。
检索表
1
小叶狭线形或近丝形(甘肃、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南部)。
1
小叶卵形、倒卵形或近圆形。
2
2
小叶盾形(云南东部、四月、湖北、湖南、贵州、广西、广东、浙江、辽宁)。
2
小叶不为盾形。
3
3
花向顶发育,或单生叶腋,或组成总状花序;花丝丝形,花药有短尖头;柱头有宽翅,正三角形。
4
3
花离顶发育,组成有少数或多数花的单歧聚伞花序或圆锥花序。
7
4
叶均茎生,茎下部叶退化呈鳞片状,上部叶为三至四回羽状复叶,小叶小;花单生于茎上部叶腋(云南西北、四川西部、西藏东南至西南)。
4
叶均基生,为二回羽状三出复叶;花组成顶生的总状花序;苞片小,卵形,不分裂。
5
5
心皮有短柄;花梗向下弯曲(西藏、云南西北)。
5
心皮无柄。
6
6
花梗向下弯曲(西藏、新疆)。
6
花梗向斜上方直展(云南西北、四川西部、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河北)。
7
小叶背面密被分枝的星状毛;花序圆锥状;花丝丝形(云南大理、昆明)。
7
小叶无星状毛。
8
8
基生叶不存在,茎生叶数个,都是一回三出复叶;花序有少数花;萼片白色;花丝狭线形(云南、四川西部、西藏南部)。
8
基生叶存在,如不存在时,则茎生叶为二回以上的复叶。
9
9
萼片长5.5-30毫米,紫色、堇色或紫红色;花丝丝形;花序圆锥状或伞房状。
10
9
萼片长在5毫米以下,淡黄绿色、绿白色或白色,如偶尔长达6毫米,并带粉红色时,则花丝上部倒披针形。
16
10
茎、叶、花序、子房都有毛;瘦果扁平,半倒卵形,无翅;花序圆锥状。
11
10
植株全部无毛。
12
11
小叶长12-25毫米,宽15-32毫米;花序上的毛长约0.1毫米(西藏南部和东部)。
11
小叶长4-12毫米,宽3.5-10毫米;花序上的毛长约0.05毫米(西藏东部)。
12
茎上部叶腋有珠芽;花序圆锥状;瘦果无翅(西藏南部)。
12
无珠芽。
13
13
茎高20-28厘米;小叶多全缘;花序伞房状,有少数花;萼片长13-20毫米;心皮约40;瘦果纺锤形,无翅(四川北部、甘肃南部)。
13
茎高60-200厘米;小叶三裂或有齿;花序圆锥状,通常有多数花;萼片长5.5-14毫米;心皮15-22;瘦果斜倒卵形,扁,沿腹?和背?有狭翅。
14
14
花药的尖头长1-1.5毫米(云南东部、贵州西部)。
14
花药的尖头长0.1毫米。
15
15
萼片宽2.2-5毫米,长5.5-9(-12)毫米(云南、四川西部、西藏东部)。
15
萼片宽7毫米,长10-14毫米(云南西北)。
16
花柱拳卷,常呈钩状,腹面上部生一狭条柱头组织,没有形成明显的柱头。(次16项见512页)
17
16
花柱直,腹面上部或全部密生柱头组织,形成明显的柱头,柱头有时向两侧延宽成翅。
35
17
花序有毛。
18
17
植株全部无毛。
24
18
小叶草质,脉平,脉网不明显;雄蕊8-12;花序有极短的毛,有少数花(云南西北、四川西部、西藏)。
18
小叶纸质,背面脉隆起,形成明显脉网;雄蕊在20枚以上。
19
19
小叶无毛,卵形,长5-8厘米;心皮无柄(湖北西部)。
19
小叶背面有毛。
20
20
心皮有短柄,被短柔毛;小叶长1.6-3厘米(四川、贵州西部、湖北西部、甘肃和陕西的南部)。
20
心皮无柄。
21
21
小叶卵形或狭卵形,长3-8厘米,顶端急尖或短渐尖,边缘有锐齿(四川、湖北西部、甘肃、陕西、河南)。
21
小叶近圆形或圆卵形,长达3厘米,顶端圆形或钝,边缘有钝齿。
22
22
叶背面以及茎、叶柄、花梗都有长约0.05毫米的短腺毛(云南、四川西南、贵州西部。
22
叶背面有长0.2-0.3毫米的毛。
23
23
叶背面有稀疏的微硬毛;花梗有长0.05毫米以下的短腺毛(云南)。
23
叶背面和花梗均密被长为0.2-0.3毫米的短柔毛,无腺毛(云南西北、甘肃和陕西的南部)。
24
小叶卵形,顶端急尖或短渐尖,长5-10厘米。
25
24
小叶近圆形、楔形或宽卵形,顶端圆形、截形或钝,多较小,长在3厘米以下,祗在峨眉唐松草长3-7厘米,如小叶为卵形,顶端急尖时,则长在5厘米以下。
26
25
小叶三浅裂,基部圆形、截形或浅心形,每边有5-10个尖齿;心皮3-6(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河南东南)。
25
小叶不分裂或不明显三浅裂,基部宽楔形,每边有2-5个宽三角形钝齿;心皮10-13(四川峨眉)。
26
复单歧聚伞花序狭长,外形似总状花序。
27
26
简单或复杂的单歧聚伞花序多少呈伞房状,或分枝较多而近圆锥状。
28
27
花药狭长圆形;花柱向腹面弯曲;瘦果扁平,半月形(云南西北、西藏东部、四川西部、青海东南、甘肃南部)。
27
花药椭圆形;花柱向背面弯曲;瘦果稍扁,近椭圆球形(云南西北、西藏东部、四川西部)。
28
心皮有短柄。
29
28
心皮无柄。
30
29
茎高10-20厘米;小叶长5-10毫米;心皮30-50(台湾)。
29
茎高45-65厘米;小叶长14-40毫米;心皮10-20(四川东北、湖北、甘肃、陕西、河南西部、山西、河北)。
30
小叶小,长3-8毫米(台湾)。
30
小叶长在8毫米以上。
31
31
花丝狭线形;心皮25-68(云南西部、西藏南部)。
31
花丝倒披针形或棒形;心皮在25枚以下。
32
32
小叶长3-7厘米;花序近圆锥状,多回两歧状分枝(四川峨眉一带)。
32
小叶长在2.5厘米以下。
33
33
单歧聚伞花序常多回两歧状分枝;瘦果狭椭圆形(西藏南部、云南、四川、甘肃南部、湖北、贵州、广东北部、福建西部)。
33
花序分枝少,有少数花。
34
34
须根不变粗;萼片长约2毫米;心皮8-16,成熟时狭卵形或披针形(广西北部、湖南、四川)。
34
须根末端稍增粗;萼片长3-4.5毫米;心皮3-6,成熟时纺锤形(江西、浙江、安徽、江苏)。
35
花丝上部倒披针形或棒形,下部渐变细呈丝形。(次35项见514页)
36
35
花丝狭线形或丝形,有时顶部稍微变宽或变粗。
55
36
心皮无柄。
37
36
心皮有柄。
41
37
花柱明显,腹面上部形成柱头;多歧聚伞花序有多数花,伞房状;植株无毛。
38
37
花柱极短,腹面全部密生柱头组织。
39
38
小叶浅裂,浅裂片宽卵形,叶缘不反卷(四川西北、青海、甘肃、陕西、河南、安徽、山东、山西、河北、内蒙古、东北)。
38
小叶深裂成狭卵形或披针形的小裂片,边缘反卷(河北北部、内蒙古、辽宁西部)。
39
花序为简单的单歧聚花序或为有3-4花的蝎尾状聚伞花序;瘦果纺锤形;植株无毛(江西南丰、福建崇安)。
39
多歧聚伞花序有多数花,伞房状;瘦果卵球形。
40
40
植株无毛(云南西北、四川西南)。
40
小叶背面有短糙毛(四川木里)。
41
茎生叶3-5个,为三回以上羽状三出复叶;花柱明显,在腹面上部形成柱头。
42
41
茎生叶1-2,或不存在,远比基生叶为小,为一或二回三出复叶,或为单叶;心皮有细柄,花柱极短,腹面全部密生柱头组织。
47
42
心皮有极短柄。
43
42
心皮有细长柄,柄与瘦果近等长或比瘦果长。
45
43
茎高达55厘米,粗约2毫米,无毛或有时有极短的毛(四川西部的居群);小叶长1-3厘米;花序稀疏,有少数花,花梗长1-3厘米;心皮2-5;瘦果纺锤形(四川、贵州北部、湖北西部、陕西南部)。
43
植株无毛;茎高50-100厘米,粗4-7毫米;小叶长1-6厘米;花序近圆锥状,短而密,花梗长3-7毫米;心皮3-7;瘦果近球形。
44
44
柱头小,椭圆形(西藏东南、青海、甘肃、陕西、河南西部、山西、河北、内蒙古、东北)。
44
柱头大,钻形(四川西部、甘肃南部)。
45
多歧聚伞花序伞房状,有多数花;瘦果倒卵球形,有3-4条纵翅;植株无毛(浙江、山东、山西、河北、内蒙古、东北)。
45
花序圆锥状,常有多数花;瘦果扁,无翅。
46
46
小叶背面沿脉有短毛;雄蕊30-45;果梗直(四川西部、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河北)。
46
植株无毛;雄蕊10-15;果梗反曲(吉林、黑龙江)。
47
茎生叶为单叶,2,对生,近圆形或椭圆形(吉林、黑龙江)。
47
茎生叶为一或二回三出复叶,通常互生。
48
48
小叶背面有短柔毛(四川东南、贵州、湖南)。
48
植株无毛。
49
49
花序圆锥状,有少数稀疏的花;柱头线形(四川西北、青海东部、甘肃、陕西南部)。
49
花序多少呈伞房状或近似伞形花序。
50
50
多歧聚伞花序的分枝密集,似伞形花序;瘦果长达1.8毫米(云南西北、四川、湖北西部、湖南西北)。
50
复单歧聚花序的分枝稀疏排列,多少呈伞房状;瘦果长3毫米以上。
51
51
小叶卵形或菱状卵形;花丝比花药宽。
52
51
小叶近圆形或倒卵形。
53
52
根有小块根;茎生叶通常对生;瘦果狭椭圆形(辽宁、吉林、黑龙江)。
52
根无块根;茎生叶互生;瘦果狭长圆形、或近镰刀形(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安徽)。
53
柱头近扁球形,长在0.5毫米以下;小叶薄草质(广西东部、广东、湖南东南、江西西南)。
53
柱头线形,长约1毫米。
54
54
小叶革质(台湾)。
54
小叶草质(广东海南)。
55
植株有毛。(次55项见515页)
56
55
植株无毛。
67
56
叶两面有毛,表面有小腺毛。
57
56
叶表面无毛。
60
57
叶向上近直展;小叶狭楔形,三裂,或倒披针状条形,不分裂,长达4厘米,宽3-12毫米;圆锥花序塔形,有多数密集的花;柱头有正三角形宽翅(黑龙江西南部)。
57
叶斜展;小叶楔状倒卵形、宽倒卵形或近圆形。
58
58
枝条和叶轴上的毛长达0.05毫米;心皮1-3,柱头无翅;花药顶端钝(云南丽江金沙江河谷)。
58
枝条和叶轴上的毛长0.2-0.4毫米;心皮斗4-8,柱头有翅,狭三角形或三角形。
59
59
小叶较小,长0.7-1.6厘米,叶轴上的毛长达0.2毫米;花药顶端有小短尖头;柱头翅较狭,狭三角形(云南大理、宾川)。
59
小叶较大,长1.5-2.5厘米,叶轴上的毛长达0.4毫米;花药顶端钝;柱头翅较宽,三角形(云南昭通)。
60
花单性;花序圆锥状(四川西部、西藏东部)。
60
花两性。
61
61
单歧聚伞花序有少数花,稀疏,多少呈伞房状;叶背面有在放大镜下才能看到的短毛。
62
61
花序圆锥状,有多数花。
63
62
瘦果扁,新月形(云南西北)。
62
瘦果稍扁,斜椭圆球形(西藏,察隅,察瓦龙)。
63
花梗有开展的短柔毛(陕西洵阳)。
63
花梗无毛。
64
64
叶鞘有宽2.5-5毫米的膜质褐色翅。
64
叶鞘有狭翅或无翅。
65
65
柱头有宽翅,正三角形;瘦果两侧扁,无翅,有短毛(西藏、四川西部、青海、新疆、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
65
柱头无翅或有极狭翅。
66
66
柱头无翅;瘦果近扁平,有狭翅,疏被短毛;小叶背面无白粉(西藏东南、云南西北、四川西部)。
66
柱头有狭翅;瘦果稍两侧扁,无翅并无毛;小叶背面常有白粉(西藏、云南西北、四川西部、甘肃南部)。
67
复单歧聚伞花序狭长,近似总状花序;小叶草质,脉平,脉网不明显。
68
67
花序伞房状或圆锥状。
69
68
萼片长约1.5毫米;柱头极短,无翅;果梗向下反曲(四川西部、甘肃、青海、西藏)。
68
萼片长3-4毫米;柱头狭长,有狭翅;果梗近直展(云南西北、四川西部、青海东南)。
69
小叶大,宽4.4-8.5厘米,近圆形;圆锥花序狭长;柱头小,无翅(河南)。
69
小叶宽在2.5厘米以下,或宽达5-5.5厘米(东亚唐松草,黄唐松草)但小叶不近圆形,花序圆锥状,柱头有宽翅。
70
70
所有小叶均不分裂,全缘,小,椭圆形,长4-10毫米(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
70
叶的大部或全部小叶均分裂,多有齿。
71
71
小叶小,长1.5-4毫米。
72
71
小叶长在6毫米以上。
73
72
基生叶在开花时枯萎;小叶草质,顶生小叶三浅裂至三全裂或不分裂;柱头无翅;瘦果扁平,沿腹缝线和背缝线有狭翅,每侧各有1条纵脉(云南西北、四川西南、西藏南部)。
72
基生叶在果期仍存在;小叶薄革质,带肉质,顶生小叶三全裂;柱头有翅;瘦果椭圆球形,无翅,每侧各有3条纵?(新疆西部)。
73
花序分枝纤细,花梗丝形,长达3.5厘米;花药无短尖头(云南、四川西南)。
73
花序分枝和花梗多少粗壮,花梗不呈丝形,较短;花药顶端有短尖头。
74
74
圆锥花序多少呈伞房状,上部宽,下部窄,近二叉状分校,花梗长1.5-3厘米;瘦果狭卵球形,长5-6毫米;柱头有宽翅,正三角形(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东北)。
74
圆锥花序塔形,不明显二叉状分枝;瘦果长在4毫米以下。
75
75
茎生叶向上直展;花序狭塔形,分枝近向上直展;柱头正三角形。
76
75
茎生叶和花序分枝都斜上展;花序塔形。
78
76
果梗与瘦果近等长;小叶和其裂片的顶端急尖或尖锐(四川、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
76
果梗比瘦果长3倍以上。
77
77
小叶倒卵形至楔形,和其裂片的顶端急尖、钝或圆形,基部圆形,宽楔形或楔形(新疆)。
77
小叶楔形或狭楔形,和其裂片的顶端尖锐,基部狭楔形(吉林、黑龙江)。
78
柱头有不明显的狭翅,狭三角形或线形。
79
78
柱头有较宽翅,三角形或正三角形。
81
79
小叶草质,背面脉近平,脉网不明显,无白粉;瘦果稍两侧扁,斜狭倒卵形或镰状弯曲(四川、湖北西部)。
79
小叶背面脉多少隆起,形成明显的脉网。
80
80
小叶草质,背面干时无白粉,长1-2.5厘米;花序分枝稀疏;瘦果无柄,稍扁,狭椭圆球形(云南、四川西南)。
80
小叶较厚,纸质,背面干时有白粉,长0.6-1.4厘米;花序分枝较密集;瘦果有柄,明显两侧扁,斜倒卵形。
81
小叶草质,脉近平,脉网通常不明显。
82
81
小叶纸质或亚革质,脉在叶片背面多少隆起,常形成明显的脉网;瘦果卵球形;花丝丝形;柱头正三角形。
84
82
小叶长0.6-1(-1.5)厘米;瘦果扁平;花丝丝形;柱头正三角形(山西、河北)。
82
小叶较大,长1.3-7厘米;瘦果稍两侧扁,卵球形或倒卵球形。
83
83
顶生小叶长1.3-3厘米;花梗长8-25毫米;花丝较宽,狭线形;柱头小,较狭,三角形(四川、湖北西部)。
83
小叶较大,顶生小叶长4-7厘米;花梗长5-10 毫米;花丝丝形;柱头较大,正三角形(新疆)。
84
花梗长15-30毫米;小叶背面淡绿色,脉不明显隆起(新疆)。
84
花梗长3-8毫米。
85
85
小叶宽0.4-1.3厘米,背面淡绿色,脉稍隆起(四川西部、青海、新疆、甘肃、山西)。
85
小叶宽1.5-4(-5)厘米,背面有白粉呈粉绿色, 脉明显隆起(广东北部、湖南、贵州、四川、湖北、安徽、江苏北部、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河北、内蒙古、东北)。
《中国植物志》第27卷(1979)
0http://blooge.cn/flora/18066.html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