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盖蕨属 Athyrium Roth (Athyriac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6-8-31 22:22 ė278次浏览
9. 蹄盖蕨属* Athyrium Roth
名称文献:Roth in Rom. Mag. 2 (1): 105. 1799; Ching in Acta Phytotax. Sin. 16 (3): 12. 1978; Kramer et A. R. Smith in K. Kubitzki, Fam. & Gen. Vasc. Pl. 1: 132. 1990. pro parte; S. H. Wu et Ching, Fern Fam. & Gen. China 278. 1991.
形态特征:陆生,中型草本植物。根状茎短,多为直立,少有横走或斜升,罕细长而横走;叶簇生,罕近生或远生。叶柄长,基部往往加粗,背面隆起腹面凹陷,两侧边缘有瘤状气囊体各一行,向下变为尖削,少为圆柱形,有时无气囊体,向下不尖削;横切面有2条维管束,呈八字形排列,向叶轴连合呈U字形;叶柄基部被鳞片,鳞片红褐色、深褐色或黑褐色,卵状披针形、长钻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由厚壁的狭长细胞构成,膜质,基部着生;叶柄上面有1条纵沟,向上直通叶轴,沟内往往被短腺毛;叶片卵形、长圆形或阔披针形,一回至三回羽状,各回羽片基部合生或分离,通常以锐角沿各回羽轴下面圆形,上面有1条深纵沟,两侧边缘呈刀口状的隆起,但与其上一回羽轴(或主脉)汇合处有1断裂缺口,彼此互通,其下无或有1个肉质的刺状凸起。叶脉分离,叉状或羽状,小脉伸达锯齿顶端。叶干后常为草质,少为纸质或革质,两面通常光滑,罕被鳞片或毛,唯叶轴、羽轴和小羽轴(或主脉)上往往被有短腺毛。孢子囊群圆形、圆肾形、马蹄形、弯勾形、长圆形或短线形,背生、侧生或横跨小脉上;囊群盖圆肾形、马蹄形、弯勾形、新月形、长圆形或短线形,褐色,膜质,边缘啮蚀状或有睫毛,少为全缘,通常宿存,罕无囊群盖或囊群盖不发育。孢子两面型,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豆形,周壁表面具褶皱或无褶皱。染色体基数 x=40。?属的模式种:Athyrium filix-femina (L.) Roth ――Polypodium filix-femina L.
产地分布:本属为蕨类植物中较大、分类最困难的属之一,是蹄盖蕨科的主干,分布于世界各地,主产于温带和亚热带高山林下;估计全世界约有160多种,中国现知有117种和一些变种和杂种,以西南高山地区为分布中心,各省区均有。杂交是造成本属分类困难的原因之一,在日本已报道有60多个杂种,中国究竟有多少杂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检索表
1
孢子周壁表面有明显的褶皱。
2
1
孢子周壁表面无褶皱。
9
2
囊群无盖或盖早消失不易见。
3
2
囊群盖宿存,少有残存能见,或至少幼嫩时可见。
4
3
孢子囊群圆形或椭圆形;叶柄及叶轴深褐色,密被栗黑色或深褐色、卵状披针形和线形两种混生的鳞片;叶下部羽片多对逐渐缩短,羽片钝头;叶柄远较叶片短(种1)。产于四川、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也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缅甸北部、巴基斯坦北部和克什米尔地区。
3
孢子囊群椭圆、弯钩、马蹄或圆肾等形状;叶柄及叶轴禾秆色或略带淡紫红色,仅在叶柄基部被有较多褐色鳞片;叶下部羽片仅1-2对稍缩短,羽片渐尖头;叶柄仅稍短于叶片(种2-3)。分布于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也分布于尼泊尔、印度北部、缅甸、越南和泰国。
4
根状茎直立,叶簇生,羽片通常有短柄,基部上侧呈耳状,小羽片上先出(种15-22)。分布于江西、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东南部;也分布于日本、越南、泰国、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北部、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
4
根状茎细长横走或短横卧,叶远生或近生,或近直立,羽片无柄,基部上侧不呈耳状。
5
5
羽轴及小羽片中肋上面有长针刺状突起(种4)。分布于西藏东南部;也分布于锡金、尼泊尔和印度。
5
羽轴及小羽片中肋上面无刺状突起。分布于东北至西藏;也分布于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缅甸及喜马拉雅地区。
6
根状茎细长横走,叶远生(种5-7)。分布于四川、云南中部和西北部、西藏东南部;也分布于缅甸、锡金、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
6
根状茎短横卧叶近生(偶兼有细长地下匍匐茎),或近直立叶簇生。
7
7
叶片卵形至长卵形,顶部急缩,下部羽片仅1-2对稍缩短,羽片有柄,叶柄仅稍短于叶片;叶柄基部鳞片浅褐色;孢子囊群短线形、长圆形或长弯钩形(种8-9)。分布于辽宁、北京、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山东、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河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区;也分布于日本、朝鲜半岛、尼泊尔、越南和缅甸。
7
叶片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顶部渐尖,羽片无柄或偶有极短柄(不超过5毫米);叶柄远较叶片短;叶柄基部鳞片红褐色或栗色;孢子囊群近圆形、椭圆形、圆肾形、短弯钩或马蹄形。
8
8
囊群盖灰白色,边缘具睫毛,叶基部羽片多对逐渐缩短,根状茎短横卧(种10-12)。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宁夏、甘肃、河南、湖北、四川、云南和西藏东南部;也分布于日本、朝鲜半岛、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北部和克什米尔地区。
8
囊群盖浅褐色,全缘,叶基部羽片不缩短或几不缩短,根状茎近直立(种13-14)。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四川和贵州;也分布于朝鲜半岛和日本。
9
根状茎细长横走,叶远生。分布于云南。
9
根状茎直立,叶簇生。
10
10
羽轴或小羽轴或中肋上面无刺状突起(至多在大型植株羽轴顶部偶有极短突起)。
11
10
羽轴或连同小羽轴、中肋上面或长或短具有刺状突起。
15
11
羽片基部明显增宽,不对称,上侧增大呈耳形,下侧通常楔形;叶片若为一回羽状以上分裂,其裂片或小羽片均为上先出;羽轴上面从无刺状突起;小型植物,能育叶长不逾10厘米(种23)。分布于台湾。
11
羽片基部收缩、不变宽或稍增宽,对称或近对称;至少中部以上羽片的小羽片或裂片下先出或对生;大型植株的羽轴上面偶有极短突起;中型植物,能育叶长在10厘米以上。
12
12
叶片上面密被短毛(种24-25)。分布于四川。
12
叶片上面不密被短毛。
13
13
叶片下部羽片的基稍宽或稍有收缩;孢子囊群多为圆肾形、马蹄形、弯钩或长圆形;叶轴和羽轴下面疏被棘头状短腺毛(种29-39)。分布于东北至西藏;也分布于北半球温带。
13
叶片下部羽片的基部明显收缩;孢子囊群多为短线形;叶轴和羽轴下无毛或被短直腺毛。
14
14
叶片三角状卵形,先端急缩,下部数对羽片近对生,基部一对羽片的羽轴下侧裂片较上侧的长(种26)。分布于海南。
14
叶片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渐尖,羽片互生,基部一对羽片的羽轴上下两侧裂片近等长(种27-28)。分布于广西北部、贵州南部和云南东南部。
15
叶片一回羽状,倒披针形,羽片浅裂至深裂,下部羽片多对逐渐缩短,基部一对羽片往往缩短呈耳形(种40)。分布于云南和西藏东南部;也分布于锡金。
15
叶片一至三回羽状,不为倒披针形,下部羽片不缩短,或至多一至数对稍缩短,基部一对羽片从不缩短成耳形。
16
16
叶片狭披针形,羽片在20-25对以上(种41-42)。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广西北部和贵州。
16
叶片较阔,不为狭披针形,羽片在20-25对以下。
17
17
囊群盖呈弯钩、马蹄、圆肾、椭圆、短线等多种形状,侧生、横跨或背生于叶脉上叶柄基部鳞片常为黄褐色、褐色或深褐色。分布于秦岭以南各省区;也分布于日本、朝鲜半岛、锡金、尼泊尔、印度北部、越南、缅甸、泰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喜马拉雅其他地区以及菲律宾。
17
囊群盖通常为短线形或长圆形,通直,侧生于叶脉上,常靠近中肋,至多在叶片顶部或小羽片基部上侧偶有弯弓;叶柄基部鳞片常为黑色或黑褐色。分布于秦岭以南各省区;也分布于日本、朝鲜半岛、越南北部、缅甸、斯里兰卡、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
18
叶中部以上羽片之小羽片或羽裂片上先出,偶下先出或近对生,叶轴及羽轴禾秆色,偶有带淡紫红色,下面无毛或具极疏毛;羽轴两侧狭翅边缘或羽裂片间缺刻处无毛(种43-51)。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也分布于日本、朝鲜半岛和菲律宾。
18
叶中部以上羽片之小羽片或羽裂片下先出或近对生;叶轴及羽轴通常带淡紫红色,少有禾秆色,下面有毛;羽轴两侧狭翅边缘或羽裂片间缺刻处有毛或无毛。
19
19
囊群盖通常为肾形、圆肾或椭圆形;叶片阔卵形,基部一对羽片最大,顶部渐尖;鳞片黄褐色(种52)。分布于陕西、甘肃东南部、湖北、湖南、四川和云南。
19
囊群盖通常为长圆、弯钩或马蹄形;叶片通常为长圆状卵形,顶部急缩或渐尖,基部一对羽片和第二对羽片近等大或稍大;鳞片褐色或深褐色。
20
20
羽片有明显的柄,长一般在2毫米以上,除基部一对近对生以外,皆为互生;羽轴两侧狭翅边缘或羽裂片间缺刻处无毛,罕有毛;囊群盖边缘近全缘或啮蚀状(种53一59)。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也分布于日本、朝鲜半岛、越南、泰国、缅甸、锡金、尼泊尔、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
20
羽片通常无柄,少有极短柄,长也在2毫米以内,基部3对以上往往对生或近对生;羽轴两侧狭翅边缘或羽裂片间缺刻处通常有毛,少无毛;囊群盖边缘通常睫毛状,少有撕裂或啮蚀(种60-74)。分布于四川西部、云南和西藏;也分布于锡金、尼泊尔、印度北部和喜马拉雅其他地区。
21
羽轴上面的刺状突起钻形,较短,小羽轴或中肋上面无刺状突起,偶有也很短。分布于秦岭以南各省区;也分布于日本、朝鲜半岛、印度、越南和缅甸。
21
羽轴和小羽轴上面照例有长针形刺状突起,在末回裂片中肋上面也常有刺状突起。分布于长江流域、华东、华南、西南和西藏;也分布于日本、朝鲜半岛、越南北部、缅甸、斯里兰卡、印度、锡金、不丹、尼泊尔。
22
叶片阔卵形或卵形,先端往往急缩,少为长卵形,先端短渐尖;羽片通常有明显的柄(一般在2-3毫米以上)(种75-82)。分布于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和贵州;国外分布于日本和朝鲜半岛。
22
叶片长圆状卵形或披针形,少有卵形,先短渐尖,少有急缩;羽片通常无柄,或有极短柄(长不及2毫米)。
23
23
小羽片或裂片圆钝头或截头,边缘有圆形浅裂片或波状齿;中肋两边囊群之间的间隔通常宽于囊群到裂片边缘的距离(种83)。分布于广西西南部和云南东南部;也分布于越南。
23
小羽片或裂片尖头或钝尖头,边缘裂片或锯齿不为圆形波状;中肋两边囊群之间的间隔通常窄于囊群到裂片边缘的距离(种84-96)。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也分布于日本、缅甸和印度。
24
叶片可达三回羽状以上;二回小羽片有明显的柄;叶轴和羽轴下面无毛(种97-99)。分布于四川、云南和西藏;也分布于缅甸北部。
24
叶片1-2回羽状;小羽片至多羽裂;叶轴和羽轴下面有毛或无毛。
25
25
孢子囊群长圆形或短线形,通直,贴近小羽片或裂片的中肋着生,成熟时往往部分覆盖其上;叶轴及羽轴下面无毛,至多在羽轴基部稍有微毛(种100-106)。分布于四川、云南和西藏东南部;也分布于缅甸、不丹、尼泊尔、印度。
25
孢子囊群弯弓或通直,不贴近小羽片或裂片的中肋着生,成熟时不覆盖其上;叶轴及羽轴下面被短毛,罕无毛。
26
26
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分离羽片通常在18对以上;叶轴近顶部通常有芽胞,偶无(种107-109)。分布于江西、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也分布于日本、缅甸、尼泊尔、印度。
26
叶片阔卵形、卵形或披针形;分离羽片不超过15对;叶轴近顶部通常无芽胞,偶有(种110-117)。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也分国、越南北部、印度、斯里兰卡。
《中国植物志》第3(2)卷(1999)
0http://blooge.cn/flora/1817.html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