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萼组 Sect. Physolychnis (Benth.) Bocquet (Caryophyllac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5-7-2 22:47 ė290次浏览
组8. 囊萼组 Sect. Physolychnis (Benth.) Bocquet
名称文献:Sect. Physolychnis (Benth.) Bocquet, in Candollea 22 (1): 2. 1967. ――Lychnis sect. Physolychnis Berth. in Royle, Illustr. Bot. Himal. 1: 80. 1839. ――Lychnis sect. Gastrolychnis Fenzl in Endl. Gen. Pl. 974. 1840. ――Wahlbergella Fries in Bot. Not. 183: 143. 1843. ――Silene sect.Gastrolychnis (Fenzl) Chowdhuri in Not. Bot. Gard. Edinb. 22: 236. 1957; Chater et Waiters in Tutin et al. Fl. Europ. 1: 166. 1964.
形态特征:多年生植物。茎直立,不分枝。基生叶常莲座状。花两性,微俯垂,单生、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花萼钟形,常呈囊状,口张开,具10条紫色纵脉,脉弧形,顶端连合,脉间宽,膜质;雌雄蕊柄极短;花瓣内藏或露出花萼,紫色、红色或绿白色,爪具耳,瓣片微凹缺、2或4裂;副花冠明显;花柱5。蒴果基部常1室,10齿裂,稀5瓣裂;种子肾形,肥厚,表面具小瘤或短线条纹,脊圆钝或平,或种子压扁,平滑,脊具环翅。
产地分布:我国产26种1亚种5变种。
检索表
1
植株矮小或中等,通常高5-30(稀一40)厘米;茎不分枝,稀分枝;基生叶莲座状,茎生叶少数或无叶;花单生或2-3朵(稀呈总状花序);种子压扁,脊具翅或棘凸(稀具小瘤)。
2
1
植株中等或高大,通常高20-80厘米,不分枝或分枝;基生叶常花期枯萎,茎生叶发达;花通常呈聚伞式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种子肾形,微压扁,脊厚,具小瘤或棘凸。
14
2
花萼狭钟形或卵状钟形;花瓣内藏或微露出花萼;种子较大,压扁,脊具翅(1. 囊萼亚组Subsect. Physolychnis)。
2
花萼宽钟形,常膨大呈囊状;花瓣明显露出或微露出花萼;种子具翅或棘凸(稀具小瘤)(2. 变黑亚组Subsect. Nigrescentes Bocquet)。
3
花单生,稀2-3朵,花萼长13-15毫米,脉端不连结。
3
花呈聚伞式总状花序,花萼较小,脉在萼齿处连结。
4
4
花萼长约10毫米;瓣片2裂,爪具缘毛,耳不明显。
4
花萼长10-13毫米,瓣片2裂,两侧各具1齿,爪具缘毛,耳圆形。
5
种子具翅。
6
5
种子肾形,微压扁,脊厚,具棘凸或小瘤。
13
6
花瓣黄绿色。
6
花瓣紫色或红色。
7
7
瓣片全缘或2裂。
8
7
瓣片4裂或2裂,瓣片两侧各具1细齿。
9
8
瓣片全缘。
8
瓣片2裂。
9
叶片线形。
9
叶片非线形。
10
10
花呈总状花序,花在顶端多少接近,花梗短。
10
花单生或2-3朵,彼此疏离,花梗较长。
11
11
叶片狭椭圆形或披针形,长5-7厘米;瓣爪无毛。
11
叶片不为上述形状;瓣爪具缘毛。
12
12
叶片匙状倒披针形,长3-5厘米,宽10-15毫米;瓣片深4裂;副花冠片近楔状,具细圆齿。
12
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4厘米;瓣片深2裂,有时两侧各具1齿;副花冠片楔形,啮蚀状。
13
叶片倒披针形,长4-10厘米;花萼长15-22毫米;花瓣微露出花萼,瓣片凹缺或2裂,两侧具1齿;副花冠片小,不明显。
13
叶片匙状倒披针形,长2.5-5厘米;花萼长13-17毫米;花瓣明显露出花萼,瓣片4裂;副花冠片近楔形,具缺刻。
14
花茎高度中等;叶片狭,线形至披针形;花萼小,卵状钟形,后期紧贴果实;花瓣内藏或露出花萼(3. 准噶尔亚组 Subsect. Songaricae Bocquet).
14
花茎高度中等至高大;叶片较宽,椭圆形或卵形;花萼钟形,膜质,膨大,与果实间较松弛;花瓣明显露出花萼(4. 印度亚组 Subsect. Indicae Bocquet)
15
花瓣红色或紫色。
16
15
花瓣黄绿色。
22
16
花瓣不露或微露出花萼。
17
16
花瓣明显露出花萼(达5毫米以上)。
20
17
花丝具毛。
18
17
花丝无毛。
19
18
植株被短柔毛;花梗长5-15毫米,花萼狭钟形,长12-15毫米,脉暗绿色或带紫色;瓣片浅2裂,有时两侧各具1细齿;副花冠片小,卵形。
18
植株密被腺毛;花梗长10-50毫米;花萼钟形,长约15毫米,脉紫色;瓣片4裂;副花冠片摺扇状,具缺刻。
19
花萼狭钟形,长8-10毫米,瓣片轮廓卵状,凹缺或浅2裂 (var. kialaensis 花萼稍大,瓣片深2裂),裂片全缘,有时两侧具1不明显的齿,耳全缘;副花冠片小,近圆形。
19
花萼钟形,长10-12毫米,瓣片轮廓近圆形,2裂,裂片具缺刻,两侧常各具1小裂片或细齿,耳啮蚀状;副花冠片摺扇状。
20
花丝无毛,瓣片深4裂,中裂片顶端齿裂,侧裂片线形。
20
花丝具毛,瓣片2裂,裂片全缘,有时两侧具1细齿或细裂片。
21
21
花萼长12-15毫米,瓣片浅2裂(var. herbilegorum 两侧具齿)。
21
花萼长7-10毫米,瓣片深2裂,两侧具1线形裂片。
22
花瓣明显露出花萼;蒴果明显长于宿存萼。
22
花瓣微露出花萼;蒴果比宿存萼短。
23
23
花萼狭钟形,长6-8 (-10) 毫米,脉暗绿色,被短柔毛;瓣片浅2裂,有时两侧具1不明显的齿;副花冠片小,卵形。
23
花萼钟形,长l0-12毫米,脉紫色,被腺毛;瓣片深2裂,两侧具1齿;副花冠片摺扇状,具齿。
24
瓣片2裂,裂片全缘或有齿(var. bhutanica 瓣片4裂)。
24
瓣片4裂。
25
25
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瓣片黄绿色或绿白色。
25
叶片椭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瓣片紫色。
《中国植物志》第26卷(1996)
0http://blooge.cn/flora/27556.html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