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沙草 Orinus thoroldii (Stapf ex Hemsl.) Bor (Gramin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8-5-9 13:48 ė136次浏览

1.固沙草(禾本科图说)
名称文献:Orinus thoroldii (Stapf ex Hemsl.) Bor in Kew Bull. 1951: 454. 1952;中国主要植物图说 禾本科284. 图 229. 1959;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134. 图 7097. 1976. Diplachne shoroldii Stapf ex Hemsl, in Journ. Linn. Soc. Bot. 30: 121. 1894. ――Orinus arenicola Hitchc. in Journ. Wash. Acad. Sci. 23: 136. 1933.
形态特征:多年生。具长根茎,径1-3毫米,其上密被有光泽的鳞片,鳞片老后易脱落。秆直立,细硬,平滑无毛或偶有极稀疏的长柔毛,高12-20(25)厘米(亦有可高达50厘米者)。叶鞘被长柔毛,近鞘口处毛通常较密;叶舌膜质,钝圆,先端常呈撕裂状,长1-1.5毫米;叶片扁平或内卷呈刺毛状,先端尖锐,长2-6(9)厘米,宽2-5毫米,两面均稀疏被有少许柔毛,有时在叶片基部边缘两侧被有疣毛。圆锥花序长4.5-7.5(15)厘米,分枝单生,长(1)3-5(7)厘米;小穗含2-3-5小花,长5-6.5毫米(少有长至11毫米者);小穗轴无毛,长(1)1.5-2.5毫米;颖宽披针形,质薄,常背部带紫色而边缘膜质透明,无毛或亦可被少量长柔毛,第一颖具1脉,长3-4毫米,第二颖具3脉,长4-5毫米;外稃遍生长柔毛,具3脉,无芒,有时具小尖头,背部具浅褐色至黑褐色斑点,或有时黑褐色斑连成一片几达基部,第一外稃长4.5-5(7)毫米,基盘无毛;内稃与外稃等长或稍长(有时稍短乃至显著短于外稃,长仅及其3/4),先端有裂,脊及脊的两侧均被长柔毛,脊间上半部具黑褐色斑,亦具柔毛;花药淡黄色,长(1)3-3.5毫米。颖果狭长圆形,具?。花期8月。
产地分布:产我国西藏;生于高海拔(3 300-4 300米)干燥沙地或沙丘及低矮山坡上,在西藏的大片沙丘上形成特殊植物群落。克什米尔地区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我国西藏。
功能用途:是良好的固沙植物。
《中国植物志》第10(1)卷(1990)
0http://blooge.cn/flora/31301.html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