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蕨科 Sinopteridac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5-9-18 10:15 ė293次浏览
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
形态特征:中生或旱生中小形植物。根状茎短而直立或斜升,少为横卧或细长横走(如金粉蕨属),有管状中柱,或少为简单的网状中柱,被以基部着生的披针形鳞片。叶簇生或罕为远生,有柄,柄为圆柱形或腹面有纵沟,通常栗色或栗黑色,很少为禾秆色,光滑,罕被柔毛或鳞片;叶一型,罕有二型或近二型,二回羽状或三至四回羽状细裂,卵状三角形至五角形或长圆形,罕为披针形。叶草质或坚纸质,下面绿色,或往往被白色或黄色腊质粉末。叶脉分离或偶为网状(网眼内不具内藏小脉)。孢子囊群小,球形,沿叶缘着生于小脉顶端或顶部的一段,或罕有着生于叶缘的小脉顶端的连结脉上而成线形(如金粉蕨属、黑心蕨属),有盖(隐囊蕨属无盖),盖为反折的叶边部分变质所形成,连续或少有断裂,全缘,有齿或撕裂。孢子为球状四面型,暗棕色,表面具颗粒状、拟网状或刺状纹饰。
产地分布:约有14属,主要分布于世界亚热带。我国有以下9属。
检索表
1
叶显著二型,植株小而多回细裂;叶脉分离,能育叶高出不育叶;孢子囊群生于叶脉顶端。
1
叶一型(如为近二型,则叶脉网状),植株通常较大;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或小脉顶端的连结边上。
2
2
叶柄和叶轴为禾秆色(偶为栗棕色),叶片三至四回羽状细裂,末回能育小羽片形如荚果;孢子囊生于小脉顶端的连结边脉上。
2
叶柄栗色或栗黑色(旱蕨属少数种类为禾秆色);叶片二回羽裂至三回粗羽裂,末回能育裂片不为果状;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成熟时彼此汇合)或生于小脉顶端连结的边脉上(黑心蕨属)
3
3
叶下面不被白色或黄色蜡质粉末。
4
3
叶片下面照例被白色或黄色腊质粉末。
9
4
叶片披针形或三角状披针形,或为细裂的长圆形。
5
4
叶片五角形(即基部羽片的下侧基部小羽片伸长)。
8
5
孢子囊群无盖(即叶边不反折);叶片下面密被金黄色柔毛。
5
孢子囊群有盖(即叶边变为千膜质而反折);叶片下面通常光秃。
6
6
通常为旱生常绿植物;叶纸质,分裂度较粗,多回奇数羽伏,顶端常有1片分离的羽片或尾状。
6
通常为中生夏绿植物;叶草质,多回羽状分裂,顶部羽裂渐尖。
7
7
成熟叶的柄圆柱形,基部的鳞片大,卵状阔披针形,膜质,边缘有锯齿和睫毛。
7
成熟叶的柄上面有1条纵沟,基部的鳞片小,狭披针形,质厚,全缘。
8
胞子囊群线形,生叶缘的一条边脉上,根状茎上的鳞片中央黑色,有淡棕色膜质阔边。
8
孢子囊群圆形,分开(成熟时汇合),生叶脉顶端;根状茎上的鳞片一色,或有淡棕色的狭边。
9
叶片下面有粗而隆起的栗黑色密小脉(从横断面看排成瓦楞形);孢子囊群由1-(2)个大形的有阔环带的孢子囊组成(单孢子囊群)。
9
叶下面有细而不隆起的绿色疏小脉;孢子囊群由几个较小而不具阔环带的孢子囊组成。
《中国植物志》第3(1)卷(1990)
0http://blooge.cn/flora/365.html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