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马兜铃 Aristolochia howii Merr. et Chun (Aristolochiac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9-9-4 23:10 ė204次浏览
3.南粤马兜铃(新拟)侯氏马兜铃(海南植物志)、汪喉和、雅布伦(黎语)图版47:1-5
名称文献:Aristolochia howii Merr. et Chun in Sunyatsenia 5: 46. pl. 7, f. 1. 1940;海南植物志1: 328. 1964――Hocquartia houii (Merr. et Chun) Migo in Journ. Shanghai Sci. Inst. sect. 3. 14:334. 1944.
形态特征:木质藤本,块根长圆形或卵形,常数个相连,外皮粗糙,灰褐色;茎长6-7米或更长,老茎有纵裂纹及增厚的木栓层;小枝平滑或稍具纵棱,嫩时密被棕色长柔毛,以后被毛渐脱落。叶革质,叶形各式,阔长圆状倒披针形、线形或长圆形,长7-20厘米,宽度常因形状不同而变异较大,通常上部宽5-10厘米,向下渐狭,最下部宽仅1-2厘米,有时上部与下部近等宽,宽2-6厘米,顶端短尖至渐尖,中部以下渐狭,基部狭心形,两侧裂片下垂或稍内弯,湾缺深3-5毫米,宽2-3毫米,边全缘或上部每边有1-3个微波状圆裂齿,或有时仅一边有齿另一边全缘,下面密被微柔毛,沿叶脉上被倒生长柔毛,以后毛渐脱落;叶脉两面均明显,下面凸起,侧脉每边7-12条,横出或斜出,近边缘彼此连接,网脉明显凸起;叶柄长1-2厘米,常弯扭,密被棕色长柔毛。花单生或2朵聚生,有时排成总状花序,生于叶腋或老茎;花梗纤细,长3-4厘米,常向下弯垂,疏被长柔毛;小苞片着生于花梗近基部,钻形,极小,密被长柔毛;花初呈粉红色,以后暗褐色,花被管中部急遽弯曲,下部长2-3厘米,直径3-5毫米,弯曲处至檐部与下部近等长但稍狭,常有1/3与下部贴生,具纵脉纹,外面被棕色长柔毛,内面近基部密被细柔毛,其余无毛;檐部扩展呈盘状,正圆形,直径1.5-3厘米,边缘浅3裂,裂片平展,阔卵形,近等大;花药长圆形,长达3毫米,成对贴生于合蕊柱上,并与其裂片对生;子房圆柱形,长约1厘米,6棱;合蕊柱顶端3裂,裂片顶端尖,边缘向下延伸,具乳头状突起。蒴果长圆状,长约4厘米,成熟时6瓣开裂;种子卵形,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背面平凸状,腹面凹入,中间具海绵质种脊,灰褐色。花期5-9月,果期10-12月。
产地分布:产于海南岛(万宁、琼中、琼海、保亭、崖县等)。生于海拔200-600米、阳光充足、土壤比较干燥的疏林中。模式标本采自保亭。
功能用途:块根供药用,有抗菌、消炎、解毒之效;治高热、肺炎和喉痛等。
图版47:1-5
《中国植物志》第24卷(1988)
0http://blooge.cn/flora/37006.html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