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座莲属 Angiopteris Hoffm. (Angiopteridac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4-2-19 13:50 ė247次浏览
1. 观音座莲属――Angiopteris Hoffm.
名称文献:Hoffm. in Comment. Soc. Gott. XII (1796) 29, non Adanson, 1763.
形态特征:大形陆生植物,高1-2米或更高。根状茎肥大,肉质圆球形,幅射对称。叶大,二回羽状(偶为一回羽状),有粗长柄,基部有肉质托叶状的附属物;末回小羽片概为披针形,有短小柄或几无柄;叶脉分离,二叉分枝或单一,自叶边往往生出倒行假脉,长短不一;孢子囊留靠近叶边,以两列生于叶脉上,通常由7-30个孢子囊组成,概无夹丝(产中国的种类)。
产地分布:本属约有两百种,分布于旧大陆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向北达日本;中国约有60余种。根状茎内富于淀粉,供食用。
检索表
1
叶为一回羽状;羽片仅有倒行假脉的痕叟,长20-35厘米,长4-4.5厘米。
1
叶为二回羽状(少有近于二回羽状),小羽片一般远较小。
2
2
自叶边的两脉间有明晰的倒行假脉,或者只有一些短假脉的隐约的痕叟。
3
2
自叶边的两脉间不具倒行假脉的痕叟。
41
3
倒行假脉明晰,其长往往超过孢子囊留,行向主脉。
4
3
倒行假脉短,只是隐约的痕叟,而且一般不超过孢子囊留(或在同一小羽片上有时不常见)。
29
4
小羽片的顶端为尾状(至少下部的小羽片是这样)。
5
4
小羽片的顶部为渐尖头。
10
5
小羽片为线状披针形,宽约1.5厘米,顶部以下几为全缘。
5
小羽片为披针形或倒阔披针形,宽1.5-2.5厘米或较宽,有锯齿。
6
6
小羽片为披针形,其下部的为短尾尖。
7
6
小羽片多少为倒阔披针形,长尾尖,叶为草质或厚草质。
9
7
小羽片1.5厘米,下面有许多小鳞片散生。
7
小羽片宽2厘米或更宽。
8
8
叶近革质,下面光滑无鳞片,小脉不明显。
8
叶为草质,下面主脉上有棕色长鳞片,小脉明显。
9
小羽片为尾尖头,尾头长2-3厘米,倒行假脉下行到中途;叶柄无鳞片。
9
小羽片的尾头长1.5-2厘米,倒行假脉下行到距主脉不远处;叶柄有很多鳞片。
10
小羽片近于全缘,或稍有浅波状的小圆齿。
11
10
小羽片有明显的锯齿或齿牙。
16
11
顶部的小羽片为狭线状披针形,宽不超过1厘米,长约8厘米。
12
11
顶部小羽片为披针形,宽1。5厘米以上(到2.5厘米),较长。
13
12
倒行假脉为不透明;植株高大,柄粗达3-4厘米。
12
倒行假脉自叶边起为半透明;植株矮小细瘦,高不及1米,柄粗约1厘米。
13
羽片有长柄(长15厘米),下部的小羽片比上部的稍短。
13
羽片的柄短(2-3厘米)。
14
14
小羽片向下渐缩短(基部一对的长仅3厘米),叶干后为褐绿色。
14
小羽片向下略精缩短,(基部一对长达10厘米)。
15
15
孢子囊留近边缘生,叶干后变为黑褐色。
15
孢子囊留离边较远,外方有一条不育的宽边(1.5毫米),叶干后为棕绿色。
16
小形植物,下部的小羽片长不到10厘米,宽约1厘米。
17
16
植物形体高大,下部的小羽片长达10厘米,宽1.3厘米以上。
18
17
孢子囊留的位置距叶边甚远(1.5毫米),下部的小羽片渐缩短到2-3厘米。
17
孢子囊留的位置接近叶边,下部的小羽片略较短。
18
叶边有锐齿牙(如有圆齿状的锯齿则小羽片基部为片裂)。
19
18
叶边有钝齿牙,圆齿或锯齿(小羽片的基部从不片裂)。
22
19
下部的小羽片为线状披针形(宽不到1厘米),齿牙特别尖长。
19
下部的小羽片为披针形,宽约1.5厘米,锯齿较短。
20
20
小羽片的基部几为对称的楔形,有短柄,孢子囊留短(长超过宽不到2倍),小羽轴顶部两侧有狭翅。
20
小羽片有长柄(约1厘米),基部几为对称的圆形,或常为不规则的片裂;孢子囊留长超过宽2倍,小羽轴顶部两侧无翅。
21
21
片的边缘有三角形的尖锯齿。
21
片的边缘有圆齿状的锯齿。
22
叶为革质,边缘有灰白色加厚的粗齿牙,下部的小羽片有圆而加阔的基部。
22
叶为草质或纸质,锯齿较小,也不为灰白色而加厚。
23
23
中部的小羽片长约20厘米,中部宽3.5-4厘米。
23
小羽片远较小。
24
24
小羽片有长柄(约1厘米),基部为不规则的片裂。
24
小羽片无柄或有短柄,基部正常形,从不分裂。
25
25
孢子囊留直达叶边,没有一条明显的叶边。
25
孢子囊留外方有一条不育的叶边。
26
26
羽片有较长的柄(长约6厘米以上)。
26
羽片有短柄(长约3厘米)。
27
27
小羽片为狭披针形,下部的宽约1.3厘米(顶部的较宽较长),下面有棕色鳞片。
27
小羽片较宽,下部的宽约1.5厘米,下面无鳞片。
28
28
小羽片斜向上方,倒行假脉下达1/2处。
28
小羽片几水平开展,倒行假脉向下几达主脉。
29
孢子囊留离叶边甚远,其外方有一条宽而平坦的不育叶边。
30
29
孢子囊留接近叶缘,其外方浚有明显的不育宽叶边。
38
30
小羽片为长圆形,长约11厘米,长约2.4厘米,有尾头。
30
小羽片为披针形,渐尖头。
31
31
小羽片有长柄(约4毫米),基部为楔形。
31
小羽片几无柄,基部为圆形。
32
32
小羽片上面有一条灰白色的加厚叶边(由膨大的水囊所形成)。
33
32
小羽片的边缘不同上述。
34
33
中部小羽片长达10厘米,宽1.8-2.2厘米,草质。
33
中部小羽片长8厘米,宽约1.5厘米,厚纸质。
34
中部的小羽片长15厘米,宽2.5-3厘米,为阔披针形。
34
小羽片远较狭,为披针形。
35
35
小羽片主脉下面有棕色鳞片,中部的长12-14厘米。
35
小羽片下面无鳞片,中部的长9-11厘米。
36
36
叶为厚纸质,小羽片宽1.5厘米,边缘有较大的钝齿牙。
36
叶为草质,小羽片宽2厘米,边缘有浅波状的齿牙。
37
37
羽轴的顶部两侧有阔翅;小羽片有平坦的边缘。
37
羽轴的顶部两侧无翅或有很狭的边,小羽片的边缘反?。
38
小羽片为狭披针形,长9-10厘米,宽1厘米,有长的锐锯齿,其上着生孢子囊留,外方无连续的不育边缘。
38
小羽片为披针形,宽1.5厘米以上,具短小锯齿,孢子囊留的外方有一条连续的不育狭边。
39
39
中部的小羽片长15-17厘米,宽2.5-3厘米,对生,倒披针形(即自中段以上的最宽处向下稍变狭)。
39
中部的小羽片为披针形,长约7-8厘米,宽1.5-2厘米,互生。
40
40
小羽片宽2厘米,有锯齿,无柄,产峨眉山。
40
小羽片宽1.5厘米,几全椽,有明显的短柄,产海南。
41
羽轴的顶部两侧无翅。
42
41
羽轴的顶部两侧有宽翅,往往下延至第五对小羽片(有时为短的狭翅)。
54
42
小羽片(至少生于羽轴下部的)为尾头,向下部渐缩短,长约4-5厘米,宽1.5-2厘米。
43
42
小羽片为披针形,渐尖头(少有近于尾头),远较狭,向下部不为显著的缩短。
44
43
小羽片近全缘,其小圆齿,孢子囊留外方有一条不育的阔边。
43
小羽片有尖锯齿,不育叶边较狭。
44
叶边有圆齿牙,上部的小羽片为披针形,宽2厘米。
45
44
叶边的锯齿不同前述。
46
45
齿牙的高不及宽,小羽片为近于尾头。
45
圆齿牙的高超过宽,小羽片为渐尖头。
46
小羽片极多,中部的长仅3-3.5厘米,宽约7毫米,短渐尖头,基部楔形。
46
小羽片数较少,中部的远较大,长渐尖头。
47
47
小羽片为阔披针形,宽2.5厘米。
48
47
小羽片为披针形,羽轴中部以下的较狭。
49
48
小羽片长约11厘米,有长柄(在基部的长约8毫米)。
48
小羽片长16-22厘米,柄极短。
49
孢子囊留的外方有一条不育的阔边,小羽片基部几为心脏形,宽1.5厘米。
49
孢子囊留(至少生于顶生小羽片以下的小羽片)的外方只有一条不育的狭边或几无边。
50
50
顶生的一枚小羽片特大,宽达3.5厘米,长17厘米,而中部的小羽片长约7厘米。
50
顶生小羽片和其下面的几同大,中部的小羽片较大。
51
51
小羽片有柄,边缘有较大的齿牙。
51
小羽片几无柄,边缘有小锯齿。
52
52
小羽片几水平开展。
52
小羽片斜向上方。
53
53
小羽片宽约1厘米,下面为绿色。
53
小羽片宽1.5厘米,下面为淡灰色。
54
羽片有长柄(长约20-30厘米)。
54
羽片的柄短(通常长3-7厘米)。
55
55
羽轴下面有很多刺头突起,因此甚为粗糙。
55
羽轴下面平滑。
56
56
叶边上面有灰绿色膨大突起的水囊。
56
叶边上面无上述现象。
57
57
小羽片有粗大锐锯齿,基部为阔圆形。
57
小羽片仅有矮小的钝锯齿。
58
58
叶为薄草质,边缘有小尖锯齿,子囊留近圆形,通常由6个孢子囊组成。
58
叶为纸质,边椽有小的钝锯齿,子囊留线形,通常由12个以上的孢子囊组成。
59
59
叶干后为绿色,叶柄及羽轴为淡禾?色。
60
59
叶干后为黑褐色,叶柄和羽轴也为黑褐色。
62
60
小羽片向顶部急收缩成短渐尖头,向上弯弓。
60
小羽片的顶部逐渐变狭,成为长渐尖头或尾尖,通直。
61
61
小羽片斜向上方,尾尖。
61
小羽片几水平开展,长渐尖头。
62
羽轴顶部两侧有阔翅下延,经过5-6对小羽片,基部为阔圆截形。
62
羽轴顶部两侧有狭翅,只限于顶端一对小羽片,基部为圆形。
《中国植物志》第2卷(1959)
0http://blooge.cn/flora/380.html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