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茎虎耳草 Saxifraga tentaculata C. E. C. Fisch. (Saxifragac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7-10-14 15:10 ė210次浏览
156.秃茎虎耳草(西藏植物志)
名称文献:Saxifraga tentaculata C. E. C. Fisch. in Kew Bull. 1940: 295. 1941; Hara et Williams, Enum. Flow. Pl. Nepal 2: 155. 1979; 西藏植物志 2: 503. 1985.
形态特征:草本,高2.5-6厘米,茎不分枝,细弱,干时紫红色,无毛;鞭匐枝出自茎中部叶腋,淡紫色,丝状,长达22厘米,无毛。叶无柄,茎基部和上部者密集,中部者较疏,长圆形、椭圆状长圆形至匙形,先端钝或近急尖,基部和中部者长4-8毫米,无毛,上部者长达12毫米,宽3-4毫米,淡紫色,具短腺毛(愈近顶部,则毛愈多)。花单生于茎顶,或聚伞花序具2花;花梗淡紫色,长1.5-8毫米,被紫红色短腺毛;托杯宽钟形,长约1.5毫米,疏生腺毛;萼片椭圆形至三角状阔卵形,长2.5-3毫米,宽1.5-2.8毫米,先端钝,具紫色腺毛,3脉;花瓣黄色,倒阔卵形,长3-3.2毫米,宽2-2.6毫米,先端钝圆,5脉;雄蕊长约2.8毫米;子房宽圆锥形,托杯以上长约2毫米,花柱极短。花期7-8月。
产地分布:产我国西藏(乃东、亚东)。生于海拔4 000-4 600米。不丹、尼泊尔也有。模式标本采自西藏乃东(泽当)至亚东一带。
《中国植物志》第34(2)卷(1992)
0http://blooge.cn/flora/38945.html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