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蒿组 Sect. Latilobus Y. R. Ling (Composit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2-10-21 18:23 ė157次浏览
组7.牡蒿组――Sect. 7. Latilobus Y. R. Ling
名称文献:Sect. 7. Latilobus Y. R. Ling in Act. Phytotax. Sin. 18(4): 512. 1980 et in Bull. Bot. Res. 2(2): 14, 26. 1982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有时为半灌木状,稀为一或二年生草本。叶一至二回羽状分裂,小裂片略宽,通常宽(1-)1.5毫米以上,为宽线形、披针形、椭圆形或线状披针形,或叶边缘为深或浅的齿裂。头状花序球形或卵球形;中央两性花的退化子房通常不存在或极小。
形态特征:组模式种:牡贡 A. japonica Thunb.
产地分布:我国有17种,10变种,隶属于6个系中。多数种分布在我国东部、中部、南部至西南省区的低海拔至中海拔的湿润或半湿润地区,少数种也分布到高海拔及华北与西北地区。亚洲东部、南部及北部国家也有。
检索表
1
茎中部叶一至二回或一回羽状全裂或深裂,裂片边缘常有裂齿,裂片宽不及5毫米,或叶匙形,边缘不分裂,仅上端有小锯齿或自上端向基部斜向的浅或深裂或全裂,若叶为3-7深裂者,其头状花序直径达3-4毫米。
2
1
茎中部叶指状3深裂或规整的5深裂,其裂片宽达5-12毫米,或叶为规整的, (-7) 深裂,其头状花序直径不及3毫米。
21
2
头状花序直径3-4毫米。
3
2
头状花序直径1.5-3毫米,稀达3.5毫米,后者头状花序在分枝上密集着生,叶被黄色或灰黄色绢质短柔毛。
5
3
植株高20厘米以上,根状茎稍粗大,茎上端具短的分枝;茎、枝、叶及总苞片近无毛;头状花序宽卵形,在分枝上排成短的穗状花序或穗状花序式的总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狭长、扫帚形的狭圆锥花序,花冠檐部背面无毛。
3
植株高不及20厘米,稀可达30厘米,后者根状茎横卧,不粗大,茎不分枝或极少中部有着生2-3枚头状花序的短分枝;茎、枝、叶及总苞片背面被绢质毛或初时被毛,后渐脱落;头状花序宽卵形,在茎上排成穗状花序式的总状花序或由于下部有数枚极短、着生2-3枚头状花序的分枝,而头状花序在茎上排成总状花序式的狭圆锥花序,花冠檐部背面通常有短柔毛。
4
4
根状茎粗短,直立或稍斜升;中部叶长卵形,一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2-3枚,裂片线状披针形。
4
根状茎细长或稍粗,匍匐或沿伸斜向上;中部叶匙形或倒卵状楔形,自叶上端斜向基部 (2-) 3 (-4) 深裂,稀近全裂,裂片椭圆形或线形。
5
根状茎稍膨大,通常不肥厚,亦不形成短圆柱状;中部叶匙形或倒卵状楔形,不分裂或上端向基部斜向3-5浅裂、深裂或近全裂,或叶二型,其营养枝上的叶匙形或楔形,上端有浅裂缺及锯齿,而茎中部叶为一 (至二) 回羽状或偶成掌状的全裂或深裂。
6
5
根状茎略肥厚,粗短,通常成短圆柱状,营养枝的叶及茎中部叶非匙形,中部叶二回、一至二回或一回羽状全裂或第一回全裂,第二回深裂或浅裂。
12
6
基生叶匙形,通常不分裂;中部叶不分裂或自叶上端斜向基部3-5浅裂、深裂或近全裂。
7
6
基生叶一至二回羽状深裂、全裂或与中部叶同,但叶质厚,中部叶倒卵状匙形、扇形、近匙形、卵形、倒卵形、长圆形或椭圆形,一至二回羽状深裂或全裂,或叶自上端向基部斜向的3-5深裂或全裂,每裂片有1-2枚浅裂齿或锯齿。
8
7
叶匙形,上端截平或半圆形,通常有细锯齿,不分裂或有斜向的3-5浅裂或深裂,其裂片宽,非狭线形。
7
叶狭匙形,上端无细锯齿,自叶上端斜向基部3-5深裂或近全裂,裂片狭线形。
8
具营养枝,营养枝上叶匙形或近匙形,上端有细锯齿,不分裂或有3-5枚浅裂齿,茎中部叶自上端向基部斜向的3-5深裂或羽状全裂。
9
8
无营养枝或有营养枝,但营养枝上的叶与茎生叶同,茎中部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或深裂或叶自端向基部斜向羽状全裂。
10
9
中部叶自叶上端向基部斜向或近掌状的3-5深裂;头状花序直径2-3毫米,具短梗,在分枝的小枝上排列密集,成穗状花序式的总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开展或中等开展、尖塔形的圆锥花序。
9
中部叶自叶上端斜向基部一 (至二) 回羽状全裂,裂片狭匙形或线状倒披针形;头状花序直径1.5-2毫米,在分枝上排成稍疏松的穗状花序式的总状花序或复总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狭长的圆锥花序。
10
中部叶长2-3厘米,自叶上端向基部斜向3-5深裂或近全裂,裂片宽1-2毫米。
10
中部叶长1-2厘米,一至二回羽状深裂或全裂,每侧有裂片2枚,有时再分裂,裂片或小裂片宽0.5-1毫米。
11
11
中部叶的裂片狭线形或狭线状披针形,长0.5-0.8(-1)厘米,裂片全缘或有少数疏齿;头状花序直径1-1.5毫米。
11
中部叶的裂片近匙形或狭倒披针形,常成镰状弯曲,长0.3-0.4毫米,先端常再2-3深裂或为浅裂齿,裂片或裂齿先端钝尖;头状花序直径1.5-2毫米。
12
茎分枝多而长,叉开生长;基生叶宽卵形或近圆形或倒卵形,宽 (3-) 4厘米以上;头状花序直径1-2.5毫米,在茎上排成开展或中等开展的圆锥花序。
13
12
茎不分枝或有分枝,枝短或略长,贴向茎端生长,基生叶卵形、长卵形或长圆形,宽不及3厘米;头状花序直径2-3毫米,在茎上排成狭窄或狭长、扫帚形的圆锥花序。
17
13
植株高 (40-)50厘米以上;基生叶宽卵形或倒卵形,多少成大头羽状分裂,或基生叶近圆形或倒卵状宽匙形,不分裂或仅先端有浅裂齿,中部叶羽状全裂,每裂片常有小裂齿;头状花序排成开展、多分枝的圆锥花序。
14
13
植株高30-40厘米;基生叶具不明显的大头羽状分裂;头状花序在茎上排成中等开展或略狭窄的圆锥花序。
15
14
基生叶宽卵形或倒卵形,一至二回大头羽状全裂。
14
基生叶近圆形或倒卵状宽匙形,不分裂或仅先端有浅裂齿或为大头羽状深裂。
15
叶质稍肥厚,下部叶羽状全裂,裂片先端具3枚规整的浅裂齿。
15
叶质不肥厚,下部叶羽状全裂,裂片具不规则的裂齿与锯齿或无裂齿与锯齿。
16
16
中部叶羽状全裂,裂片具2-3枚浅裂齿。
16
中部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小裂片狭线形或狭线状披针形。
17
茎、枝、叶及总苞片背面初时密被灰白色或灰黄色带绢质的短柔毛,后渐稀疏;中部叶每侧具3-4枚裂片。
17
茎、枝、叶初时微有短柔毛,后无毛;中部叶每侧具2-3枚裂片。
18
18
中部叶无柄,一至二回羽状全裂,每侧裂片2-3枚,不再分裂或基部裂片再分裂;头状花序多数,无梗,在分枝上密集着生成密穗状花序,而在茎上组成狭而伸长的圆锥花序。
18
中部叶具短柄,一至二回羽状深裂,具二回分裂者,通常为侧边的中部裂片再分裂;头状花序在茎或分枝上稍疏松排列,并在茎上组成狭窄、总状花序式的圆锥花序或为狭长、扫帚形的圆锥花序,稀近于总状花序。
19
19
植株高不及20厘米;中部叶一 (至二) 回羽状全裂或深裂;茎、枝、叶被宿存的灰白色或灰黄色柔毛;头状花序直径 (2-) 2.5-3毫米,在茎上排成总状花序或总状花序式的圆锥花序。
19
植株高 (15-)20-70厘米;茎、枝、叶初时被灰白色短柔毛,后脱落;中部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或深裂;头状花序直径1. 5-2(-2.5) 毫米,在茎上排成狭长、扫帚形的圆锥花序。
20
20
基生叶卵形,长2-3厘米,二回羽状深裂,小裂片椭圆形或长卵形。
20
基生叶长椭圆形,长3厘米以上,二回羽状全裂,小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
21
分枝长8厘米以上;叶背面无毛或被短柔毛,指状3深裂或,深裂;头状花序两性花花冠檐部背面无短柔毛,或叶3-5(-7) 深裂,侧边中部与基部裂片具1-2枚椭圆形深裂片,后者两性花的花冠檐部背面有短柔毛。
22
21
分枝短,长不及8厘米;叶背被灰白色蛛丝状绵毛,指状3深裂;两性花花冠檐部背面有短柔毛。
26
22
分枝多而长,长15厘米以上,常屈曲平展;中部叶大,长5-12厘米,5或3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8厘米,宽5-12毫米;头状花序在茎上组成开展、多分枝的圆锥花序。
23
22
分枝长8-14厘米,斜向上展;中部叶小,长不及3厘米,3或5深裂或, (-7) 深裂,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不及2厘米;头状花序在茎上组成开展或狭窄的圆锥花序。
24
23
叶背面被宿存、微带绢质的短柔毛。
23
叶背面初时被短柔毛,后脱落。
24
中部叶指状3深裂或5(-7) 深裂,基部与中部裂片偶具1-2枚小裂片;头状花序在茎上排成中等开展或狭窄的圆锥花序,两性花花冠檐部背面有短柔毛。
24
中部叶指状3深裂,稀5深裂或不分裂;头状花序在茎上排成开展的圆锥花序,两性花花冠檐部背面无柔毛。
25
25
中部叶3深裂,稀5深裂;头状花序无梗或具极短梗。
25
中部叶通常不分裂或3深裂;头状花序具梗,梗长0.5-1厘米。
26
植株高10厘米以上,叶长5-7 厘米,裂片宽3-4毫米。
26
植株高不及10厘米,叶长2-4厘米,裂片宽1-1.5毫米。
《中国植物志》第76(2)卷(1991)
0http://blooge.cn/flora/41438.html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