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线蕨属 Adiantum L. (Adiantac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6-9-20 12:27
ė230次浏览
铁线蕨属――Adiantum L.
名称文献:L., Sp. P1. 1094. 1753; Ching in Sunyatsenia 5:229. 1940 et in Acta Phytotax. Sinica 6: 301, 1957.
形态特征:陆生中小形蕨类,体形变异很大。根状茎或短而直立或细长横走,具管状中柱,被有棕色或黑色、质厚且常为全缘的披针形鳞片。叶一型,螺旋状簇生、二列散生或聚生,不以关节着生于根状茎上;叶柄黑色或红棕色,有光泽,通常细圆,坚硬如铁丝,内有一条或基部为两条而向上合为一条的维管束;叶片多为1-3回以上的羽状复叶或1-3回二叉掌状分枝,极少为团扇形的单叶,草质或厚纸质,少为革质或膜质,多光滑无毛;叶轴、各回羽轴和小羽柄均与叶柄同色同形;末回小羽片的形状不一,卵形、扇形、团扇形或对开式,边缘有锯齿,少有分裂或全缘,有时以关节与小柄相连,干后常脱落。叶脉分离,罕为网状(如Hewardia J.Sm.),自基部向上多回二歧分叉或自基部向四周辐射,顶端二歧分叉,伸达边缘,两面可见。孢子囊群着生在叶片或羽片顶部边缘的叶脉上,无盖,而由反折的叶缘覆盖,一般称这反折覆盖孢子囊群的特化边缘为“假囊群盖”;假囊群盖形状变化很大,一般有圆形、肾形、半月形、长方形和长圆形等等,分离,接近或连续,假囊群盖的上缘(反卷后与羽片相连的边)呈深缺刻状、浅凹陷或平截等等;孢子囊为球圆形,有长柄,环带直立,大都由18个(有时达到28个)加厚的细胞组成;孢子四面型,淡黄色,透明,光滑,不具周壁。染色体X,15,(30),290。
产地分布:本属现有200多种,广布于世界各地,自寒温带到热带,尤以南美洲为最多;我国现有30种,5变种和4变型,主要分布于温暖地区。染色体X=30,(29)。
功能用途:本属植物,现知有如下用途:1.药用:本属许多种类可以全草人药,用于治人畜疾病。2.指示植物:本属大多数种类,要求石灰质,可做钙质土壤的指示植物。3.栽培观赏:本属大部分的种类,外形优美雅致,国外历来栽培观赏;我国一些地方的植物园、公园也引种栽培,常见的有铁线蕨A. capillus-veneris L.和原产于南美洲的楔叶铁线蕨A. cuneatum Langsol. et Fisch.,秦仁昌1957年发表的缙云铁线蕨A. lingiiChing(Acta Phytotax. Sinica 6(4):341,1957)与后者极相似,可能就是引种栽培的种;我国新发现的荷叶铁线蕨A. reniforme var. sinense Y. X. Lin,是一种单叶的小型蕨类,具有细长的叶柄,叶片形似荷叶,又像金钱,不仅可以用来治病,也是一种稀有的观赏植物。我国的铁线蕨可分下列7个系:
检索表
1
叶为羽状复叶。
2
2
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一回羽状。
3
2
叶片扇形,掌状,1-3回二叉分枝或2-4回羽状复叶。
15
3
羽片全缘,干后易从羽柄顶端的关节处脱落。白垩铁线蕨系 Ser. Gravesiana
4
3
羽片边缘多少分裂,干后不易从羽柄顶端脱落(种18除外)。
8
4
植物体直立,高3厘米以上,通常有5-7片或更多的扇形羽片;囊群盖肾形或长形,上缘弯凹或平截,每羽片1至多枚。
5
5
植物体较坚挺,柄较粗、羽片阔扇形,柄长不到羽片长度的1/5。
6
6
羽片团扇形或倒三角形(囊群盖上缘平直,不凹陷),鳞片边缘无锯齿。
7
8
叶轴顶端通常延伸成鞭状。鞭叶铁线蕨系 Ser. Caudata
9
9
叶柄、叶轴和羽片两面密被多细胞的棕色长硬毛。
10
9
叶柄、叶轴和羽片两面光滑无毛,或偶有一、二硬毛。
12
10
羽片上边缘深裂成许多狭长的裂片;产长江以南各省,常见。
11
12
叶柄、叶轴和羽柄两侧不具上述狭翅。
13
13
羽片半月形、团扇形或近圆形,有较长的柄。
14
15
叶片1-3回掌状二叉分枝。
16
15
叶片2-4回羽状分枝。
19
16
叶片一回二叉掌状分枝,每个分枝的上侧生出2--6(8)片一回羽状的羽片(掌叶铁线蕨系 Ser. Pedata)
17
16
叶片2-3回二叉分校或近二叉分枝,自第一回分枝的上下两侧均生出一回羽状的羽片。(扇叶铁线蕨系 Ser. Flabellulata)
18
19
小羽片下面有稀疏、深棕色的紧贴的针状长刚毛,或叶柄及分枝和小羽柄上面有棕色的短硬毛。
20
19
小羽片下面光滑,叶柄、各分枝和小羽柄均光滑无毛。
21
21
叶片细裂,末回小羽片长宽约1厘米,上缘不分裂,扇形、卵形或倒三角形,基部楔形。(细叶铁线蕨系 Ser. Venusta)
22
21
叶片通常粗裂,小羽片远较大,常呈不对称的斜扇形,上缘有不同程度的分裂。(铁线蕨系 Ser. Veneri-Capilliiformia)
36
22
小羽片上缘具有细尖的或有芒刺头的密齿牙,叶片薄草质或纸质。
23
22
小羽片上缘全缘,或在不育羽片的上缘及能育羽片上缘的不育部分有三角状钝齿或波状圆齿突起,羽片草质。
33
23
植株远较大,高超过巧厘米,通常3回羽状;囊群盖圆形、圆肾形或长圆形。
24
24
叶柄基部密被棕色多细胞的长刚毛(易擦落而留下痕迹,手摸有粗糙感)。
25
24
叶柄基部光滑无毛。
26
26
叶轴、各回羽轴和羽柄着生处,有棕色、多细胞的节状软毛,小羽片革质。
27
26
叶轴、各回羽轴和羽柄着生处无棕色、多细胞的节状软毛;小羽片草质。
28
28
囊群盖圆形或肾形,上缘呈缺刻或弯凹。
29
28
囊群盖长形或圆肾形,上缘平截或略弯凹。
31
29
囊群盖圆形,上缘呈缺刻状,小羽片叶脉明显凸起,下面草绿色。
30
31
小羽片上缘的锯齿长而锐尖。
32
33
小羽片上缘全缘或有波状圆齿。
34
34
小羽片上缘平滑,孢子囊群每羽片常为2个。
35
36
小羽片的裂片全缘,至多先端呈不明显的波状。
37
36
小羽片的裂片先端有啮蚀状的齿牙。
39
37
植株较高大,高达30厘米以上,末回小羽片长宽近相等。
38
《中国植物志》第3(1)卷(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