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萝卜属 Agapetes D. Don ex G. Don (Ericac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7-8-5 3:06
ė204次浏览
16.树萝卜属――Agapetes D. Don ex G. Don
名称文献:G. Don, Gen. Hist. 3: 862. 1834; Dunal in DC. Prodr. 7: 553. 1839; C. B. Clarke in Hook. f. Fl. Brit. Ind. 3: 443. 1881; Airy-Shaw in Bull. Misc. Inf. Kew 1935: 24. 1935; Sleumer in Bot. Jahrb. 70 (1): 95-106. 1939.――Pentapterygium Klotzsch in Linnaea 24: 47. 1851; Hook. f. in Benth. et Hook. f. Gen. Pl. 2: 572. 1876; Drude in Engl. u. Prantl, Nat. Pflanzenfam. 4 (1): 55. 1889. ――Caligula Klotzsch in Linnaea 24: 28. 1851.――Corallobotrys Hook. f. in Benth. et Honk. f. Gen. Pl. 2: 575. 1876; C. B. Claeke in Hook. f. Fl. Brit. Ind. 3: 455. 1882.――Desmogyne King et Prain in Journ. Asiat. Soc. Beng. 67: 297. 1898.
形态特征:附生常绿灌木,或稀为陆生乔木;茎具刚毛或腺柔毛,或无毛,基部通常增大成粗肥的块茎,根亦多为纺锤状。叶互生、近对生或假轮生、散生或2列,无柄或有短柄,革质,全缘或有细锯齿,羽状脉,通常至边缘内网结。花较大或大,总状花序或伞房状花序,腋生,少有顶生,少或多花,稀单花,或数花簇生叶腋或老枝上;花梗裸露,或基部有苞片及2枚小苞片,花梗先端通常扩大成棒状,或有时成浅杯状,以关节着生花萼基部;花萼圆筒状、坛状、钟状或陀螺状,萼筒全部或部分与子房合生,(有的学者如Airy-Shaw则将萼筒与子房合生的部分称为花托receptaculum),有时萼筒具棱或翅,萼檐5浅裂或深裂,裂片通常三角状卵形,或披针形,通常宿存;花冠圆筒形、狭漏斗形或钟形,通常伸长,冠筒圆柱形,或具5棱,直立或稍弯,5浅裂或深裂,裂片三角形或披针形,少有线形,直立或外弯;雄蕊10枚,上位,与花冠等长或稍长,有时与花冠基部稍合生;花丝通常极短,稀伸长,扁平,被短柔毛或长柔毛,或无毛,分离或稍合生;花药长圆形,分离或微粘合,先端常伸长成管状或细尖状的喙,顶孔开裂,药背有钝的或长或短的距,或无距;花盘环状,通常浅裂;子房下位,5室或假10室,胚珠多数;花柱丝状,先端稍增粗,柱头平截、头状,稀浅裂。浆果球形,5或10室。种子多数。
产地分布:本属约80余种。本书基本采用Airy-Shaw的分类系统,分为2个组:第一组为树萝卜组(Sect. Agapetes),组下再分为4个系,分布从东喜马拉雅、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阿萨姆)、缅甸和中国西南部以至中南半岛。我国产51种4变种,均属本组,分属4个系,主要分布于西藏东南部及南部,云南西北部、西部及西南至南部和东南部,有1种分布至广西及贵州。第二组为拟树萝卜组(Sect. Pseudagapetes Airy-Shaw),仅有1种,产马来半岛山区,我国不产。本属所载的国产种类,有一部分由于各种原因,有些有记录的种至今国内尚未见采到标本。
检索表
1
茎和分枝或多或少纤细而曲折,少有粗壮,通常上升;叶通常不为假轮生,狭小,少有较大。
14
2
花序伞房状,有时短总状或花近簇生。
3
3
花药背有距。
4
3
花药背无距。
9
4
叶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至宽椭圆形、具明显边脉。
5
4
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狭长圆形。
6
6
花序无毛。
7
7
花萼裂片大,长圆状披针形或钻形,长7-12毫米。
8
9
叶较小,长6-24厘米,宽2-8厘米。
10
10
花梗先端稍扩大,但不为杯状。
11
11
叶纸质,边缘明显有锯齿。
12
11
叶革质,全缘或有不明显的圆锯齿。
13
14
花序伞房状,极少总状或花簇生或单生,花丝极短。
15
16
叶缘有疏锯齿或不明显的锯齿,或偶尔在基部全缘,叶脉在表面泡状下陷;花药背面有距。
17
16
叶缘先端1半有锯齿或全缘(稀在中部有1-2个齿),叶脉无或稀泡状下陷;花药背面无距。
18
18
花冠短锥状或短圆筒状,长1-2厘米,具5条加厚的脊。
19
18
花冠伸长为圆筒伏,长2-3厘米;花萼长1-2厘米。
20
21
叶长超过6厘米,通常狭而长。
22
21
叶长小于6厘米
28
22
叶宽过1.5厘米。
23
22
叶宽小于1.5厘米。
27
23
花梗先端扩大成杯状。
24
24
花萼明显5裂。
25
25
花萼檐部分裂至基部。
26
28
叶先端渐尖或近渐尖,长2-5.5厘米。
29
28
叶先端圆或锐尖,不为渐尖。
32
29
花梗先端扩大成浅杯状;花萼檐部深裂或浅裂,裂片较长,长5-6毫米。
30
29
花梗先端扩大成棒状;花萼檐部分裂几达基部,裂片短,长约2毫米。
31
32
叶片长2-5厘米。
33
32
叶片长小于2厘米(稀长达2.8厘米)。
34
34
花序有2-3花(少有8花),或花单生;总花梗极短或仅长4毫米,以至花近于簇生。
35
35
花冠裂片非如上述;叶大多革质。
36
36
成熟叶叶脉在表面完全沉入不见,或通常极不显,表面在干时通常具横皱纹。
37
36
成熟叶叶脉在表面深网伏下陷,但不具横皱纹。
38
38
花冠坛状或球形坛状,长5-8毫米,明显具棱或翅。
39
40
花序密被腺毛或具腺疏柔毛。
41
40
花序被腺头刚毛或硬毛。
42
42
叶长4厘米以上。
43
42
叶长小于4厘米。
44
44
花明显具梗,花梗长过5毫米;叶全缘。
45
44
花近无梗或具极短的梗,花梗稀长达5毫米,单花或2-3朵;花冠外有短柔毛或长柔毛,花丝具短柔毛。
46
46
叶两面无毛,偶尔在中脉上具刚毛。
47
47
叶全缘或边缘波状,革质。
48
47
叶缘有明显圆锯齿。
49
49
叶倒卵形至椭圆形,先端圆形或钝,近革质,光亮,边缘具圆锯齿,向基部近全缘。
50
《中国植物志》第57(3)卷(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