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锦属 Parthenocissus Planch. (Vitac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5-11-28 0:47 ė261次浏览
2. 地锦属 Parthenocissus Planch.
名称文献:Planch. in DC. Monogr. Phan. 5: 447. 1887; Suesseng. in Pflanzenfam. ed. 2. 20d: 309. 1953. ――Hedera Linn. Sp. Pl. 202. 1753.――Psedera Necker, Elem. Bot. 1: 158. 1790.
形态特征:木质藤本。卷须总状多分枝,嫩时顶端膨大或细尖微卷曲而不膨大,后遇附着物扩大成吸盘。叶为单叶、3小叶或掌状5小叶,互生。花5数,两性,组成圆锥状或伞房状疏散多歧聚伞花序;花瓣展开,各自分离脱落;雄蕊5;花盘不明显或偶有5个蜜腺状的花盘;花柱明显;子房2室,每室有2个胚珠。浆果球形,有种子1-4颗。种子倒卵圆形,种脐在背面中部呈圆形,腹部中棱脊突出,两侧洼穴呈沟状从基部向上斜展达种子顶端,胚乳横切面呈W形。染色体基数x=20。?本属的模式种:五叶地锦 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 (L.) Planch. =Hedera quinquefolia L.
产地分布:地锦属约13个种,分布于亚洲和北美。我国有10种,其中1种由北美引入栽培。
功能用途:本属植物在我国记载较早并能从形态上识别者可见于《本草纲目》,称之为地锦;在近代志书中较早可见于陈嵘编著的《中国树木分类学》 (1937),称为红葡萄藤,下列别称趴山虎;刘慎谔等人 (1955) 编著的《东北木本植物图志》中把本属称为地锦属;胡先? (1955) 编著的《经济植物手册》则把本属称为爬山虎属,此后我国大多数志书或文献中记载本属植物时均照此称谓。近年来本属植物多用于城市垂直绿化,不同的种类附着并铺散在墙壁上构成不同风格的图案,有的种类分枝后仍向上垂直生长,有的斜向两侧并不断分枝呈扇形扩展或向两侧平展,春夏翠绿,秋天有的种类叶色变成鲜红或紫红,甚为美丽;野生群集铺地者,远可见一片绯红,盛似“地锦”。作者与园林学者们讨论认为,恢复本属植物原称地锦,较能表达该类植物园林上雅致的特性。
检索表
1
叶为掌状复叶,或长枝上为单叶,但叶型明显较小。
2
1
叶为单叶,仅在植株基部2-4个短枝上着生有3出复叶。
9
2
叶为3小叶或长枝上着生有小型单叶;花序为圆锥状或伞房状多歧聚伞花序。
3
2
叶为掌状5小叶;花序主轴明显,为典型的圆锥状多歧聚伞花序。
7
3
花序主轴明显,为典型的圆锥状多歧聚伞花序,花序下部大多3-5叶,着生在较为仲长的枝条顶端; 花瓣内面顶端常有显著的舌片状附属物; 卷须顶端嫩时微膨大为拳头状。
3
花序主轴不明显,构成疏散伞房状多歧聚伞花序;卷须顶端嫩时细尖而微卷曲或膨大呈圆珠状。
4
4
花序下大多有3-5叶,着生在较为伸长的枝条顶端;花瓣内顶端有舌状附属物。
4
花序为疏散的多歧聚伞花序,花序下部大多仅1-2 (3)叶,着生在极为缩短的短枝顶端;花瓣内面顶端无舌状附属物。
5
5
植株有显著的两型叶,主枝或短枝上集生有三小叶组成的复叶,侧出较小的长枝上常散生有较小的单叶;卷须嫩时顶端膨大成圆珠状。
5
植株叶主要为单型,通长由3小叶组成的复叶,稀偶混生有较小的3裂单叶;卷须嫩时顶端细尖并微卷曲。
6
6
小枝、叶柄和叶片下面沿中脉和侧脉被硫柔毛;小叶较大,长5-13厘米,宽通常3-6.5厘米,中央小叶边缘每侧有6-11个急尖锯齿;叶柄较长,长3.5-15厘米,花序通常较长,长4-9厘米,基部叶较多,通常有3-5片。
6
小枝、叶柄和叶片下面无毛或叶片下面沿中脉微被短柔毛;小叶较小,长2.5-5厘米,宽1.5-3厘米,中央小叶边缘有3-5个粗钝锯齿;叶柄较短,长1-3 (4)厘米;花序较短,长1-2厘米,基部通常有1-2(3)片叶。
7
卷须嫩时顶端细尖且微卷曲;嫩芽为红色或淡红色。
7
卷须嫩时顶端膨大成块状;嫩芽绿色或绿褐色。
8
8
茎干扁圆或明显有6-7棱,但不呈四方形;叶表面显著呈泡状隆起。
8
茎干有4棱,横切面显著呈四方形; 叶表面不呈泡状隆起。
9
老枝无木栓翅;小枝无毛或嫩枝被极为稀疏的柔毛;叶柄和叶片无毛或叶片下面脉上被稀疏短柔毛。
9
老枝大多有木栓翅,或1-2年生枝无木栓翅;小枝密被锈色柔毛;叶柄和叶片下面密被锈色柔毛,叶片上面被短柔毛。
《中国植物志》第48(2)卷(1998)
0http://blooge.cn/flora/4607.html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