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毛蕨属 Pseudocyclosorus Ching (Thelypteridac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7-2-27 7:15 ė199次浏览
12.假毛蕨属 Pseudocyclosorus Ching
名称文献:Ching in Acta Phytotax. Sin. 8(4): 322. 1963 et 16(3): 13. 1978; Holtt. in Kew Bull. 34(3) 499-516. 1980; S. H. Wu et Ching, Fern Fam. & Gen. Pterid. China 341, f. 5-116. 1991; Pic. Ser. in Webbia 31(2): 438, Gen. 2880. 1977.――Thelypteris Subgen. Euthelypteris group 8 Ching in Bull. Fan Mem. Inst. Biol. Bot. ser. 4: 247. 1936――Trigonospara Holtt. in Blumea 19: 29. 1971. ――Pneumatopteris Holtt. in Blumea 19: 42. 1971. pro parte. ――Cyclosorus Subgen. Pseudocyclosorus A. R. Sm. in Kramer et Green, Fam. & Gen. Vasc. Pl. 1: 267. 1990.
形态特征:湿生中型蕨类。根状茎横走、横卧或直立,基部疏生披针形的棕色鳞片。叶远生、近生或簇生;叶柄通常疏被短毛,禾秆色;叶片二回深羽裂,下部羽片通常逐渐缩成耳状、蝶形或突然收缩成瘤状,叶轴在羽片着生处下面通常有一个褐色的瘤状气囊体,有时不明显。叶脉分离,主脉两面隆起,小脉下面稍隆起,相邻裂片基部一对小脉有时伸达软骨质的缺刻,罕有靠合,但通常是上侧一脉伸达缺刻,而下侧一脉伸达缺刻以上的叶边。叶干后通常呈深绿色,多为纸质,少为草质和革质,叶片背面沿羽轴纵沟密生伏贴的刚毛,叶脉上也有疏刚毛,下面脉间多有针状毛,少为光滑无毛。孢子囊群圆形,通常生于侧脉中部,少为上部或下部;囊群盖圆肾形,质厚,多为棕色,宿存,背面被细毛,或光滑无毛,少有腺体。孢子通常为单裂缝,少为三裂缝,外壁有刺状纹饰,周壁有脊状隆起。染色体x=7(35)。
产地分布:全世界约有50种,主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现知有40种,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R. E. Holttum根据叶片下部羽片不缩短,羽片着生处下面叶轴上的气囊体不明显,以及孢子具三裂缝等不同点,把溪边假毛蕨P. cilliatus (Benth) Ching和尾羽假毛蕨P. caudipinnus (Ching) Ching分出,成立三槽孢蕨属Trigonospora Holtt.。但据我们研究,该新属除了孢子具三裂缝这点之外,其他特征和本属其他成员并无明显不同,不宜分立。
检索表
1
叶片下部羽片突然退化成气囊体或退化成耳状或蝶形。
2
1
叶片基部的羽片不逐渐缩小,也不突然退化成瘤状。
36
2
叶片下部多对羽片突然退化成褐色气囊体。
3
2
叶片下部羽片逐渐退化成耳状或蝶形。
7
3
中部羽片上的裂片基部一对小脉伸达缺刻底部。
4
3
中部羽片上的裂片基部上侧一条小脉伸达缺刻底部,而下侧一脉伸至缺刻以上的叶边。
6
4
孢子囊群着生于侧脉上部,靠近叶边。
4
孢子囊群着生于侧脉下部,靠近主脉。
5
5
植株矮小,侧生羽片长约13厘米,宽1-1.4厘米,裂片宽约2毫米。
5
植株高大,侧生羽片长和宽均分别在15厘米和2厘米以上,裂片宽约4毫米。
6
植株高达1米以上;叶片下面脉间有针状细毛;囊群盖上也有毛。
6
植株矮小,高仅25-58厘米,叶片下面脉间和囊群盖上均光滑无毛。
7
叶轴下面多少被有长的针状毛,羽轴和叶脉下面通常也有针状毛,少为无毛。
8
7
叶轴、羽轴和叶脉下面仅被细毛,至多在末端有一二根针状长毛。
31
8
囊群盖背面有毛。
9
8
囊群盖背面光滑无毛。
22
9
羽片极斜向上,基部下侧裂片明显缩小或不缩小。
10
9
羽片平展,或略斜展,基部一对裂片或仅上侧裂片明显伸长。
13
10
羽片基部下侧裂片明显缩小。
11
10
羽片基部下侧裂片不缩小。
12
11
植株高55-110厘米,羽片中部宽1.4-1.5厘米,主脉上面稍下凹,被伏贴的针状毛,无光泽。
11
植株高仅25-40厘米,羽片中部宽9-10毫米,主脉上面呈圆形隆起,近光滑,有光泽。
12
叶轴、羽轴和主脉下面混生稀疏的长针状毛和短细毛,脉间下面无毛。
12
叶轴、羽轴和主脉下面只密生长针状毛,脉间下面有毛。
13
孢子囊群着生于侧脉中部以下,靠近主脉。
14
13
孢子囊群着生于侧脉中部。
15
14
叶二型;羽片基部一对裂片不明显伸长,羽片基部一对小脉的上侧一脉伸达缺刻底部。
14
叶一型;羽片基部一对裂片明显伸长,裂片基部的小脉均伸达缺刻底部。
15
叶片背面脉间有细刚毛。
15
叶片背面脉间无细刚毛。
16
16
囊群盖上毛多且密。
17
16
囊群盖上仅有稀少的细毛。
20
17
叶片下部仅2-3对羽片退化成蝶形。
18
17
叶片下部多对羽片退化成蝶形或小耳片。
19
18
侧生羽片多达30对,平展。
18
侧生羽片约有17对,基部一对略反折向下,其余的向上弯弓。
19
下部羽片的基部一对裂片不明显缩短。
19
下部多对羽片基部的一对裂片明显缩短。
20
叶片下部有7-9对羽片突然退化成线状小耳片,基部的缩小成瘤状,下面脉间光滑无毛。
20
叶片下部有3对羽片突然退化成蝶形。
21
21
羽片基部一对裂片(尤其上侧1片)明显增大,边缘羽裂;裂片长11-14毫米,宽5-6毫米;叶草质;孢子囊群着生于侧脉中上部。
21
羽片基部一对裂片略缩短;裂片长9毫米,宽3毫米;叶纸质,孢子囊群着生于侧脉中部。
22
羽片狭线形,斜向上。
23
22
羽片不为狭线形,平展,至少下部羽片平展。
24
23
羽片极斜向上,基部上侧裂片明显伸长;囊群盖上有腺体。
23
羽片略斜向上,基部上侧裂片不明显伸长;囊群盖上无腺体。
24
羽轴和叶脉下面有腺体。
25
24
羽轴和叶脉下面无腺体。
29
25
叶片下面脉间光滑无毛。
26
25
叶片下面脉间有毛。
28
26
孢子囊群着生于侧脉中上部,靠近叶边。
26
孢子囊群着生于侧脉中部。
27
27
羽片披针形,基部上侧一脉伸达缺刻底部,下侧一脉伸至缺刻以上的叶边。
27
羽片线状披针形,基部一对小脉均伸达缺刻底部。
28
植株高达1.4米,叶片长约1米,羽片宽2-2.5厘米,长达17厘米;裂片彼此以宽的间隔分开,下面沿羽轴叶脉疏被短毛。
28
植株高90厘米,叶片长50厘米;羽片宽仅1.5厘米,长9-13厘米;裂片彼此以狭的间隔分开,下面沿羽轴、叶脉混生疏短刚毛和细毛。
29
叶片下面脉间有细毛。
29
叶片下面脉间光滑无毛。
30
30
下部羽片基部的裂片全缘。
30
下部几对羽片基部的裂片边缘浅羽裂。
31
羽片平展或近平展。
32
31
羽片斜展。
35
32
囊群盖上有细毛。
32
囊群盖上光滑无毛。
33
33
囊群着生于侧脉中部。
33
囊群着生于侧脉中上部。
34
34
叶脉单一,不分叉,下面密被腺体。
34
叶脉二叉,下面不被腺体。
35
植株高1.2米以上;叶片长达1米,中部宽30厘米;中部羽片长25厘米,宽约3厘米;裂片多达35对,长1.2厘米以上。
35
植株高在1米以下;叶片长70-80厘米,宽约20厘米;中部羽片长10-15厘米,宽1.2-2厘米;裂片30对以下,长不及9毫米。
36
裂片基部一对小脉伸达缺刻底部。
36
裂片基部只有一条小脉伸达缺刻底部,另一条伸至缺刻以上的叶边。
37
37
叶片下面脉间无毛,囊群盖上也无毛。
37
叶片下面脉间有细毛,囊群盖上也有毛。
38
38
孢子囊群着生于侧脉下部,靠近主脉灌。
38
孢子囊群着生于侧脉中上部,靠近叶边。
《中国植物志》第4(1)卷(1999)
0http://blooge.cn/flora/4649.html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