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属 Rhododendron L. (Ericac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8-9-28 17:23 ė239次浏览

4. 杜鹃属 Rhododendron L.
名称文献:L. Sp. Pl. 392. 1753; Benth. et Hook. f. Gen. P1 2 (2): 599. 1876; Drude in Engler u. Plantl, Nat. Pflanzenfam. 4(1): 35. 1889; Sleumer in Bot. Jahrb. Syst. 74(4): 511-553. 1949; Cullen et Chamb. in Not. Bot. Gard. Edinb. 36: 105-126. 1978 et 37: 327-338. 1979; Cullen in ibid. 39: 1-207. 1980; Chamb. In ibid. 39: 209-486. 1982.
形态特征:灌木或乔木,有时矮小成垫状,地生或附生;植株无毛或被各式毛被或被鳞片。叶常绿或落叶、半落叶,互生,全缘,稀有不明显的小齿。花芽被多数形态大小有变异的芽鳞。花显著,形小至大,通常排列成伞形总状或短总状花序,稀单花,通常顶生,少有腋生;花萼5(-6-8)裂或环状无明显裂片,宿存;花冠漏斗状、钟状、管状或高脚碟状,整齐或略两则对称,5(-6-8)裂,裂片在芽内覆瓦状;雄蕊5-10,通常10,稀15-20(-27),着生花冠基部,花药无附属物,顶孔开裂或为略微偏斜的孔裂;花盘多少增厚而显著,5-10(-14)裂;子房通常5室,少有6-20室,花柱细长劲直或粗短而弯弓状,宿存。蒴果自顶部向下室间开裂,果瓣木质,少有质薄者开裂后果瓣多少扭曲。种子多数,细小,纺锤形,具膜质薄翅,或种子两端有明显或不明显的鳍状翅,或无翅但两端具狭长或尾状附属物。?属的模式种:Rhododendron ferrugineum L.
产地分布:约960种,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主产东亚和东南亚,形成本属的两个分布中心,2种分布至北极地区,1种产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不产。我国约542种(不包括种下等级),除新疆、宁夏外,各地均有,但集中产于西南、华南。
检索表
1
花序顶生,有时紧接顶生花芽之下有侧生花芽,有极少种类如朱砂杜鹃亚组中的几种,花序出自上部叶腋。
2
1
花序腋生,通常生枝顶叶腋,有时因叶早落或退化而成假顶生,或生于去年生枝下部叶腋。
7
2
植株被鳞片,有时兼有少量毛。
3
2
植株无鳞片,被各式毛被,或无毛。
4
3
叶常绿,稀半落叶或落叶;花出现在发叶之后;枝、叶通常不被毛;花柱通常细长,少有短而弯弓状。
3
落叶或半落叶,稀常绿,花通常出现在发叶之前;枝、叶通常被毛;花柱通常短而弯弓状。
4
花梗具叶状苞片;花冠辐状,联合部分短于裂片,1侧分裂几达基部;花柱短于花冠,从花冠裂片间向外下弯。
4
花梗毛苞片;花冠联合部分通常长于裂片,不1侧开裂;花柱细长,伸直。
5
5
花和新的叶枝出自同一顶芽,即花出自上部芽鳞腋间,新的叶枝出自同一芽的下部腋间;叶常绿或部分落叶;茎、叶、花序及蒴果通常有扁平糙状毛。
5
花出自顶芽;新的叶枝出自侧芽,即出自去年生枝的叶腋;无毛或有各式毛,但无扁平糙状毛。
6
6
叶常绿;雄蕊10(-12-20);通常为大灌木或乔木。
6
落叶;雄蕊5(国产种);通常为低矮灌木(国产种)。
7
新叶枝出自花芽下面的叶腋内;叶有鳞片;落叶或半常绿;花序(通常单花)出自假顶生花芽或芽之下的叶腋
7
新叶枝出自假顶生花芽内,或出自较低部位叶芽的腋间;叶常绿。
8
8
植株有鳞片;蒴果短,长圆形。
8
植株无鳞片;蒴果卵球形或细长圆柱形。
《中国植物志》第57(1)卷(1999)
0http://blooge.cn/flora/4740.html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