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楠属 Photinia Lindl. (Rosac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20-4-16 16:15 ė254次浏览

15. 石楠属*――Photinia Lindl.
名称文献:Lindl. in Trans. Linn. Soc. 13: 103. t. 10. 1822; DC. Prodr. 2: 631. 1825; Benth. & Hook. f. Gen. Pl. 1: 627. 1865; Focke in Engler & Prantl, Nat. Pflanzenfam. 3 (3): 25. 1888; Hutch. Gen. Flow. Pl. 1: 214. 1964. ――Pourthiaea Dcne. in Nouv. Arch. Mus. Hist. Nat. Paris 10: 146. 1871; Focke l. c. 26. f. 10 m-n.
形态特征:落叶或常绿乔木或灌木;冬芽小,具覆瓦状鳞片。叶互生,革质或纸质,多数有锯齿,稀全缘,有托叶。花两性,多数,成顶生伞形、伞房或复伞房花序,稀成聚伞花序;萼筒杯状、钟状或筒状,有短萼片5;花瓣5,开展,在芽中成覆瓦状或卷旋状排列;雄蕊20,稀较多或较少;心皮2,稀3-5,花柱离生或基部合生,子房半下位,2-5室,每室2胚珠。果实为2-5室小梨果,微肉质,成熟时不裂开,先端或三分之一部分与萼筒分离,有宿存萼片,每室有1-2种子;种子直立,子叶平凸。
产地分布:本属的模式种:石楠 Photinia serrulata Lindl.
产地分布:全世界约有60余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及南部,我国约产40余种。
功能用途:本属植物常有密集的花序,夏季开白色花朵,秋季结成多数红色果实,可供观赏之用。木材坚硬,可作伞柄、秤杆、算盘珠、家具、农具等用。石楠属分类系统总览?组1. 常绿石楠组 Sect. Photinia 叶片革质,常绿;花常成复伞房花序,总花梗和花梗不具疣点。?系1. 齿叶系 Ser. Serrulatae Kuan 叶边有锯齿。(种1-19)?系2. 全缘系 Ser. Integrifoliae Kuan 叶边全缘或有波状浅齿,极稀有显明锯齿。(种20-22)?组2. 落叶石楠组 Sect. Pourthiaea (Dcne.) Schneid. 叶片纸质,冬季凋落;花成伞形、伞房或复伞房花序,稀成聚伞花序;总花梗和花梗在果期常具显明疣点。?系1. 多花系 Ser. Multiflorae Kuan 花序具多数花,通常在10朵以上,伞房状或复伞房状。(种23-38)?系2. 少花系 Ser. Pauciflorae Kuan 花序具少数花,通常6-10朵,伞形、伞房状或聚伞状。(种39-40)
检索表
1
叶常绿;花序复伞房状;总花梗和花梗在果期无疣点。
2
1
叶在冬季凋落;花序伞形、伞房或复伞房状,稀为聚伞状;总花梗和花梗在果期有显明疣点。
23
2
叶边全部或一部分有锯齿。
3
2
叶边全缘。
21
3
叶片下面无黑色腺点。
4
3
叶片下面有黑色腺点。
20
4
花序无毛或疏生柔毛。
5
4
花序有绒毛、绵毛或密生柔毛。
10
5
叶柄长2-4厘米;叶片长椭圆形、长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
5
叶柄长0.5-2厘米。
6
6
花瓣内面有毛;叶片椭圆形、长圆形或长圆倒卵形,先端渐尖。
6
花瓣无毛。
7
7
总花梗和花梗有柔毛。
8
7
总花梗和花梗无毛。
9
8
叶片卵形、倒卵形或长圆形,先端尾尖,边缘有锐锯齿。
8
叶片长圆形、倒披针形,或稀为椭圆形,先端急尖或渐尖,边缘有具腺的细锯齿。
9
叶片长圆披针形或带状披针形,先端急尖,边缘有圆钝锯齿,侧脉18-20对。
9
叶片倒披针形,先端急尖,常具短尖,边缘有尖锐细锯齿,侧脉9-13对。
10
叶柄长2-4厘米。
10
叶柄长在2厘米以下。
12
11
叶边全部有浅锯齿;总花梗及分枝密生黄色绒毛;花梗短;萼筒及萼片有绒毛。
11
叶边有尖锐锯齿,基部近全缘;总花梗及分枝密生灰白色绵毛;花梗长2-5毫米;萼筒及萼片无毛或微有柔毛。
12
叶边有锐齿或钝齿,一部分近全缘。
13
12
叶边有刺状锯齿。
19
13
叶片下面有柔毛或绒毛;叶边有显明锯齿。
14
13
叶片两面无毛,或仅中脉初微有柔毛,以后脱落。
18
14
叶片下面密生黄色绒毛,永不脱落;叶片带状长圆形或狭披针形,先端圆钝,具短尖头,基部宽楔形。
14
叶片下面有褐色或灰色柔毛或绒毛,逐渐脱落。
15
15
叶边中部以上有疏生内弯细锯齿,中部以下近全缘,侧脉近20对,叶片长圆椭圆形。
15
叶边全部有具腺锯齿。
16
16
叶片长圆卵形、长圆倒卵形或长圆披针形,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侧脉12-15对;萼筒及花梗有长柔毛。
16
叶片披针形、倒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先端急尖,基部渐窄至楔形。
17
17
叶片具侧脉12-15对;萼筒及花梗有灰色绒毛。
17
叶片具侧脉30-34对;萼筒及花梗无毛。
18
叶片长圆形、椭圆形或长圆倒卵形,先端急尖,并有凸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侧脉12-14对。
18
叶片倒卵形或倒披针形,先端圆钝,或有凸尖,基部楔形或渐狭,侧脉9-11对。
19
幼枝、叶柄、总花梗及叶片下面被灰色绒毛;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倒卵形,长4.5-7厘米,宽4-5厘米。
19
幼枝、叶柄、总花梗及叶片下面被长柔毛;叶片倒卵形或长圆倒卵形,长2-5厘米,宽1-2厘米。
20
总花梗、花梗及萼筒外面微被长柔毛;叶柄长10-25毫米,有腺体和锯齿。
20
总花梗、花梗及萼筒外面均密被白色绒毛;叶柄长8-15毫米,无腺体和锯齿。
21
花序无毛或疏生柔毛;叶片革质,不外卷,两面无毛;叶柄长1-4厘米。
21
花序密生绒毛;叶片厚革质,微外卷,上面无毛,下面中脉密生绒毛;叶柄短粗或近于无柄。
22
22
萼筒钟状,外面无毛。
22
萼筒筒状,外面密被绒毛。
23
花序具多数花,通常在10朵以上,伞房状或复伞房状。
24
23
花序具少数花,通常6-10朵,伞形、伞房状或聚伞状。
39
24
花序无毛。
25
24
花序有毛。
34
25
叶片披针形,长3厘米,宽8毫米,全缘或有不显明的钝锯齿。
25
叶片长3.5-12厘米,边缘有锯齿。
26
26
叶脉在叶片上面深陷;果实及宿存萼片如坛子状,长8-10毫米;叶片长圆倒卵形或长圆倒披针形。
26
叶脉在叶片上面微陷。
27
27
叶片先端渐尖或尾尖。
28
27
叶片先端急尖或短渐尖。
32
28
叶片边缘有疏生锯齿。
29
28
叶片边缘有密生锯齿。
31
29
叶片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两面无毛,边缘微外卷,有浅锐锯齿;果实卵形,果梗长4-6毫米。
29
叶片长圆形、倒卵状长圆形、卵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边缘不外卷,有具腺的锐锯齿。
30
30
叶片上面无毛,下面中脉被柔毛,侧脉9-14对;果实卵形,果梗长1-2厘米。
30
叶片两面无毛,侧脉6-8对;果实椭圆形,果梗长1.5-2.5厘米。
31
叶片薄纸质,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长7-10.5厘米,宽1.5-3.5厘米;果梗长8-12毫米。
31
叶片厚纸质,披针形或长圆形,长4-8.5厘米,宽1-2厘米;果梗长2-5毫米。
32
叶片基部不对称,下面被柔毛;叶片长圆形或倒披针形,先端急尖或短渐尖,侧脉5-7对;叶柄长7-10毫米。
32
叶片基部对称,老时下面无毛。
33
33
叶片宽披针形,先端急尖,侧脉4-7对;叶柄长5-7毫米。
33
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先端短渐尖,侧脉10-12对;叶柄长3.5毫米。
34
总花梗及花梗均轮生;叶片倒卵状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
34
总花梗及花梗均互生。
35
35
叶片下面绒毛永存,侧脉10-15对;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披针形。
35
叶片下面被绒毛或柔毛,不久即脱落。
36
36
叶片披针形或带状披针形,边缘有远隔稀疏锯齿或几全缘。
36
叶片边缘有尖锐锯齿。
37
37
果实及宿存萼片如坛子状。
37
果实及宿存萼片不成坛子状。
38
38
叶片披针形,下面无毛,侧脉6-10对。
38
叶片倒卵形或长圆倒卵形,成熟时仅下面叶脉有柔毛,侧脉5-7对。
39
幼枝、叶片下面、叶柄、花梗及萼筒均无毛;叶片椭圆形、椭圆卵形或菱状卵形。
39
幼枝、叶片下面、叶柄、花梗及萼筒均密生褐色硬毛;叶片椭圆形。椭圆披针形或近卵形。
《中国植物志》第36卷(1974)
0http://blooge.cn/flora/5066.html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