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属 Cotoneaster B. Ehrhart (Rosac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3-7-29 10:09
ė172次浏览
10. ?子属*――Cotoneaster B. Ehrhart
名称文献:B. Ehrhart, Oecon, Pflanzenhist. 10: 170. 1761; Medic. Gesch. Bot. 85. 1793; Medic. ex Lindl. in Trans. Linn. Soc. Bot. 13: 101. t. 9. 1822; Benth. & Hook. f. Gen. Pl. 1: 627. 1004. 1865. p. p.; Dcne. in Nouv. Arch. Mus. Hist. Nat. Paris 10: 171. t. 12. 19. 1874; Hurusawa in Acta Phytotax. Geobot. 13: 225. 1943; Hutch. Gen. Flow. Pl. 1: 211. 1964.――Mespilus L. Sp. Pl. 478. 1753. p. p. & Gen. Pl. ed. 5. 214. no. 549. 1754. p. p.――Cotoneaster sect. Eucotoneaster Focke in Engler & Prantl, Nat.Pflanzenfam. 3 (3): 21. 1888.
形态特征:落叶、常绿或半常绿灌木,有时为小乔木状;冬芽小形,具数个覆瓦状鳞片。叶互生,有时成两列状,柄短,全缘;托叶细小,脱落很早。花单生,2-3朵或多朵成聚伞花序,腋生或着生在短枝顶端;萼筒钟状、筒状或陀螺状,有短萼片5;花瓣5,白色、粉红色或红色,直立或开张,在花芽中覆瓦状排列;雄蕊常20,稀5-25;花柱2-5,离生,心皮背面与萼筒连合,腹面分离,每心皮具2胚珠;子房下位或半下位。果实小形梨果状,红色、褐红色至紫黑色,先端有宿存萼片,内含1-5小核;小核骨质,常具1种子;种子扁平,子叶平凸。
产地分布:本属的模式种:全缘?子 Mespilus cotoneaster L. = Cotoneaster integerrimus Medic.
产地分布:本属约有90余种,分布在亚洲(日本除外)、欧洲和北非的温带地区。主要产地在中国西部和西南部,共50余种。
功能用途:大多数为丛生灌木,夏季开放密集的小形花朵,秋季结成累累成束红色或黑色的果实,在庭园中可作为观赏灌木或剪成绿篱。有些匍匐散生的种类是点缀岩石园和保护堤岸的良好植物材料。园艺上已培育出若干杂种。繁殖用播种、扦插或嫁接。种子在播种后一年、二年或三年发芽。木材坚韧可作手杖及器物柄。由于本属植物的枝、叶、花、果的形状、大小、颜色和毛绒等性状变异较大,种的范围比较难于划分;又兼本属植物有时进行无融合生殖并形成多倍体,用种子繁殖可以保持亲本特性,就更增加了分类工作的困难。近年西方学者根据腊叶标本或栽培植物,发表了很多新种,在一种之下分离了很多“小种”,原有变种名称一律上升为种,种的名称已增加到两百个以上。本书作者根据近年我国收集的大量腊叶标本进行整理,认为采用“小种”办法过于繁琐,不能反应自然演化的规律。为了便于检查应用,分组时采用花序特性,改变以前用花瓣特性分组的办法;分种时仍然采用“大种”概念,而将有关“小种”或亚种变种,暂列在种的记载之后,摘录要点,供作参考。这些间题的彻底解决,有待今后通过栽培植物观察和使用遗传学、细胞学方法进行研究,目前尚难作出最后的正确结论。??子属分类系统总览?组1. 密花组 Sect. Densiflos Yu 密集的复聚伞花序,花多数在20朵以上;叶片常大形,先端渐尖或急尖,稀圆钝。?系1. 柳叶系 Ser. Salicifolii Yu 常绿或半常绿灌木;叶片革质,下面被绒毛;花瓣白色,开花时平铺展开;果实红色,小核2-3稀4(种1-5)。?系2. 耐寒系 Ser. Frigidi Yu 落叶稀半常绿灌木至小乔木;叶片草质,下面无毛或幼时被毛,老时脱落;花瓣白色,开花时平铺展开;果实红色,稀紫褐色至黑色,小核2(种6-9)。?组2. 疏花组 Sect. Cotoneaster 稀疏的聚伞花序,花常3-15朵,极稀到20朵;叶片常中形,先端急尖、渐尖或圆钝。?系1. 多花系 Ser. Multiflori Pojark. 落叶稀半常绿灌木;叶片草质,下面无毛或有绒毛;花瓣白色,在开花时平铺展开;果实红色,小核1-2(种10-16)。?系2. 尖叶系 Ser. Acuminati Yu 落叶灌木;叶片草质,下面无毛或具稀疏柔毛;花瓣粉红色,开花时直立;果实红色或黑色,小核1-3,稀4-5 (种17-23)。?系3. 全缘系 Ser. Integerrimi Pojark. 落叶至半常绿灌木;叶片草质至近革质,下面密被绒毛或短柔毛;花瓣红色,开花时直立;果实红色,稀黑色,小核2-3,稀4-5 (种24-37)。?组3. 单花组 Sect. Uniflos Yu 花常单生,稀2-5朵簇生;叶片多小形,先端圆钝或急尖。?系1. 小叶系 Ser. Microphylli Yu 平铺或矮生常绿灌木;叶片革质;花瓣白色,在开花时平铺展开;果实红色,小核2-3,稀4-5(种38-43)。?系2. 两列系 Ser. Distichi Yu 平铺或矮生落叶或半常绿灌木;叶片草质;花瓣红色,开花时直立;果实红色,稀紫黑色,小核2-3,稀1或4(种44-58)。
检索表
1
密集的复聚伞花序,花多数在20朵以上;花瓣白色,开花时平铺展开;叶片多大形,长2.5-12厘米。
2
1
花单生或稀疏的聚伞花序,花朵常在20以下。
10
2
叶片革质,下面密被绒毛;果实红色。
3
2
叶片革质或草质,下面无毛或最初有毛,以后脱落近于无毛;果实红色,稀黑色。
7
3
叶片先端急尖到渐尖,下面初被绒毛,老时逐渐脱落。
4
3
叶片先端圆钝或急尖,下面密被绒毛,永不脱落。
6
4
花序长2.5-5厘米。
5
7
半常绿灌木,叶片革质。
8
7
落叶灌木至小乔木,叶片草质。
9
10
花多数3-15,极稀到20朵;叶片中形,长1-6 (-10) 厘米;落叶极稀半常绿灌木。
11
10
花单生,稀2-3 (7) 朵簇生;叶片多小形,长不足2厘米,先端圆钝或急尖。
40
11
花瓣白色,在开花时平铺展开;果实红色。
12
11
花瓣粉红色,开花时直立;果实红色或黑色。
18
12
叶片下面无毛或稍具柔毛。
13
12
叶片下面被绒毛或柔毛。
14
14
萼筒外面无毛。
15
14
萼筒外被柔毛或绒毛。
16
16
落叶灌木;叶片草质;药黄色。
17
18
叶片下面无毛或具稀疏柔毛。
19
18
叶片下面密被绒毛或短柔毛;果实红色稀黑色。
25
19
果实红色;花常2-11 (13) 朵。
20
19
果实黑色;花2-21 (25) 朵。
22
20
萼筒外面稍有柔毛。
21
22
萼筒外面被柔毛。
23
23
叶片先端多渐尖,下面被短柔毛;果实具3-5小核。
24
25
萼筒外面无毛或有稀疏柔毛。
26
25
萼筒外面密被绒毛或短柔毛。
32
26
叶片先端圆钝或急尖。
27
26
叶片先端急尖或渐尖。
31
27
果实红色,具2小核。
28
28
叶片椭圆形或宽卵形,稀长圆卵形或近圆形,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
29
29
花2-5 (7) 朵,花序长不及叶片之半,花直径7-8毫米。
30
32
叶片先端圆钝稀急尖,上面具短柔毛,下面具绒毛。
33
32
叶片先端急尖至渐尖。
35
33
果实红色,小核2-3。
34
35
果实桔红色至深红色。
36
35
果实暗红色至紫黑色。
39
36
花序有花3-7 (11) 朵;叶片上面有稀疏柔毛。
37
36
花序有花5-15朵;叶片上面有稀疏柔毛或近于无毛。
38
40
花瓣白色,在开花时平铺展开;果实红色,小核2-3,稀4-5;平铺或矮生常绿灌木。
41
40
花瓣红色,在开花时直立;果实红色,稀紫黑色,2-3小核,稀4或1;平铺或直立,落叶或半常绿灌木。
46
41
叶片下面无毛或具稀疏柔毛。
42
41
叶片下面密被柔毛或绒毛。
43
43
萼筒外被疏柔毛;叶片先端圆钝稀微凹或急尖,下面被疏柔毛。
44
44
花单生,稀2-3朵。
45
46
叶片下面无毛或具极稀疏柔毛。
47
46
叶片下面密被绒毛;花常单生。
59
47
萼筒外面无毛;直立灌木。
48
47
萼筒外面微具柔毛。
52
48
茎多少呈二列分枝状;叶片上面具柔毛,下面较少;果实倒卵形或球形,有短梗,下垂。
49
48
茎具不规则分枝;果实近球形,无梗,直立。
51
49
小枝被糙伏毛,不具疣状突起。
50
52
平铺矮生灌木;花1-2朵。
53
52
直立灌木;花2-3 (4) 朵。
55
53
茎丛生地上,不规则分枝。
54
55
果实红色,小核1-3。
56
55
果实黑色,小核1-3。
58
56
小枝有糙伏毛,无疣状突起。
57
《中国植物志》第36卷(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