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颓子属 Elaeagnus Linn. (Elaeagnac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8-2-28 23:09
ė205次浏览
1.胡颓子属――Elaeagnus Linn.
名称文献:Linn. , Sp. Pl. 12l. 1753 et Gen. Pl. 5 ed. 148. 1754; A. L. Juss. , Gen. Pl. 75. 1783; A. Rich. in Mem, Soc. Nat. Paris 378. 1823; Endl. , Gen. Pl. 2115. 1840, Benth. et Hook. , Gen. Pl. 3: 204. 1880; Gilg in Engl. et Prantl. , Nat. Pflanzenfam. 3: 6a, 250-251. 1894; Serv. in Bot. Centralbl. Beih. 25: 24. 1909. ――Octarillum Lour. , Fl. Cochinch. 90. 1794. Aet ea gnus Cav., Descr. Pl. Lecc. Publ. 350. 1802.
形态特征:常绿或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直立或攀援,通常具刺,稀无刺,全体被银白色或褐色鳞片或星状绒毛。单叶互生,膜质,纸质或革质,披针形至椭圆形或卵形,全缘、稀波状,上面幼时散生银白色或褐色鳞片或星状柔毛,成熟后通常脱落,下面灰白色或褐色,密被鳞片或星状绒毛,通常具叶柄。花两性,稀杂性,单生或1-7花簇生于叶腋或叶腋短小枝上,成伞形总状花序;通常具花梗;花萼筒状,上部4裂,下部紧包围子房,在子房上面通常明显收缩;雄蕊4,着生于萼筒喉部,与裂片互生,花丝极短,花药矩圆形或椭圆形,丁字药,内向,2室纵裂,花柱单一,细弱伸长,顶端常弯曲,无毛或具星状柔毛,稀具鳞片,柱头偏向一边膨大或棒状。花盘一般不甚发达。果实为坚果,为膨大肉质化的萼管所包围,呈核果状,矩圆形或椭圆形、稀近球形、红色或黄红色;果核椭圆形,具8肋,内面通常具白色丝状毛。?本属模式种:沙枣Elaeagnus latifolia Linn.
产地分布:本属约有80种,广布于亚洲东部及东南部的亚热带和温带,少数种类分布于亚洲其它地区及欧洲温带地区,北美也有。我国有约有55种,全国各地均产,但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更为普遍。
功能用途:本属经济价值颇大,是一类野生核果类植物,不少种类的果实富有维生素,糖类及有机酸,可作果脯、果酱、果酒、果汁、果糕等果品加工原料。翅果油树的种仁(子叶)含有丰富的油脂,所榨取的油脂可作食用及其它工业用。其次,有许多种类可作药用,如胡颓子、角花胡颓子、披针叶胡颓子、宜昌胡颓子、星毛羊奶子、木半夏、沙枣、长叶胡颓子等,开发野生药源上有一定价值。本属许多种为丛生灌木,冬季或春夏季开淡白色或金黄色的小形花,常密集下垂,秋季或春夏季结成粉红色下垂的果实,在庭园中常有栽培,作为观赏灌木或绿篱。有些种的树皮含单宁,可提取栲胶,供制革用。少数种类也是固沙造林树种。
检索表
2
花大,萼筒钟形或钟状漏斗形,长7-10毫米,喉部宽4.5-7毫米,花柱无毛,稀被鳞片。
3
2
花较小,萼筒圆筒形、漏斗形、四角形 (角柱状) 、钟形或杯状,长2-8 (-11)毫米,喉部宽2-4毫米,花柱通常具星状柔毛,稀无毛。
7
3
花丝比花药长,通常长2-3毫米。
4
3
花丝比花药短或等长,长0.5-1.8毫米。
5
5
花丝长0.5-0.6毫米,花淡白色,花萼裂片长2-4毫米。
6
7
萼筒较短,明显四角形 (角柱状) 或杯状,在裂片下面常急骤收缩,花萼裂片常与萼筒等长或更长,稀较短。
8
7
萼筒圆筒形、钟形或漏斗形,不为四角形或杯形,有时微具4肋,花萼裂片基部不收缩或微收缩,裂片通常比萼筒短,稀等长。
13
8
花具梗,花序比叶柄长,花萼裂片与萼筒等长或更长。
9
9
萼筒明显四角形 (角柱状) ;叶片阔椭圆形或椭圆形,厚革质,网状脉在上面明显。
10
9
萼筒杯状钟形,略具4 肋;叶片狭椭圆形至椭圆形或倒卵形,网状脉在上面不显著;直立灌木。
11
11
萼筒杯状钟形,长3-4 毫米;叶片椭圆形至窄椭圆形,稀披针形。
12
13
花柱具星状柔毛。
14
13
花柱无毛。
28
14
萼筒钟形或短圆筒状钟形,长4-5 (-6) 毫米,白色或淡白色,稀褐色。
15
14
萼筒圆筒形或圆筒状漏斗形,长 (4-) 5-11毫米,白色或褐色。
19
15
叶片椭圆形或披针形,叶柄长不超过15毫米;花萼裂片比萼筒短;果实具白色或褐色鳞片。
16
16
幼枝和果实具锈色或褐色鳞片。
17
17
花淡白色,萼筒圆筒状钟形;叶片下面灰白色。
18
19
萼筒漏斗形或圆筒状漏斗形。
20
19
萼筒圆筒形。
22
20
幼枝锈色或深褐色;叶片椭圆形或倒披针状椭圆形,干燥后上面褐色。
21
22
萼筒长5-8 (-10毫米,裂片长1.5-4毫米;叶片下面通常淡白色,稀褐色。
23
23
果实长12-16毫米,褐色或锈色,稀淡白色;叶片椭圆形至阔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
24
24
花柱直立或弯曲,但不扭曲成圆圈。
25
25
花梗长2-5毫米 (披针叶胡颓子E. lanceolata的变种可达6-8毫米,但花为褐色或淡褐色) ,花白色或淡白色。
26
26
叶片纸质或近革质,较小,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基部楔形。
27
28
攀援灌木或藤本。
29
28
直立灌木,稀蔓状。
31
29
花大,萼筒圆筒形,长7-9毫米,裂片长4-5毫米。
30
31
侧脉与中脉开展成50-60度的角,网状脉在上面明显可见。
32
31
侧脉与中脉开展成45-50度的角,网状脉在上面不明显。
33
34
乔木或大灌木;果实无汁,粉质或干棉质;1-3花簇生新枝叶腋。
35
34
小灌木;果实多汁,1-2花簇生新枝基部叶腋或1-5花簇生叶腋短小枝上。
37
35
花盘发达,明显管状或圆锥形,包围花柱的下部;果实粉质,卵圆形或椭圆形,微具肋,无翅;叶片窄披针形或椭圆形,无毛或有时有星状柔毛。
36
37
叶片下面或多或少具星状绒毛或柔毛,侧脉在上面通常凹下。
38
37
叶片下面无毛、侧脉在上面通常不凹下。
46
38
叶冬季多少有部分残存,半常绿灌木。
39
39
幼枝和花各部均具星状绒毛。
40
39
幼枝无毛或有毛;花各部无毛。
42
40
花萼裂片比萼筒短,萼筒长5-7毫米。
41
42
幼枝无毛;萼筒长3-6毫米。
43
43
叶发于春季,大小形状一致;萼筒钟形或杯状,长3-5毫米。
44
44
花梗极短,长约1毫米或几无,萼筒钟形或圆筒形,长4-5毫米。
45
46
果实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2-16毫米;萼筒圆筒形或钟形。
47
47
果梗直立,长3-18毫米。
48
47
果梗下弯,长15-45毫米。
50
48
幼枝和果实密被锈色或褐黄色鳞片;萼筒长5-6毫米。
49
《中国植物志》第52(2)卷(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