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竹亚属 Subgen. Bambusa (Gramin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2-5-27 17:22 ė210次浏览
亚属1. 蝴竹亚属 Subgen. Bambusa
名称文献:Bambusa Subgen. Ischurochloa (Buse) Keng f. in Fl. Ill. Pl. Prim. Sin. ―― Gram.(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 41页. 1959, descr. in Sinice. ―― Gen. Ischurochloa Buse in Miq., Pl. Jungh. 389. 1854.
形态特征:竹株在竿下部分枝上具有小枝短缩所成的软刺或硬刺;箨鞘通常为厚革质,其背面纵肋显著;箨片不易自其箨鞘上脱落;枝条中的主枝较粗壮,通常有1-3主枝。?模式种:印度蝴竹 Bambusa arundinacea (Retz.)Willd.
产地分布:本亚属30余种(如包括主产于中、南美洲的瓜多竹属 Guadua Kunth 则多至60种),其分布主要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较孝顺竹亚属和单竹亚属之种类更喜高温多湿而不善忍耐寒冷气温。本书现列出我国25种 1),其产区多在华南及西南诸省区。
检索表
1
竿的下部枝条于节处具有许多锐利的硬质枝刺,并能相互交织成网状,有如藩篱。
2
1
竿的下部枝条多少具有硬质或软质的枝刺,或具其一或两者兼备,但枝刺不交织成网。
7
2
箨鞘背面仅在近基部处被有毛茸。
3
2
箨鞘背面常在中部以下乃至全体被有或疏或密的毛茸。
5
3
箨片基底与箨耳直接连通,两者间无明显界限(至少在竿下部的箨上为如此);箨舌近于全缘,但边缘密生细短纤毛。
3
箨片与箨耳两者间有明显的界限;箨舌边缘齿裂或条裂,被流苏状毛茸。
4
4
竿下部节间光滑无毛;箨鞘先端近截形;两箨耳的大小近相等,常外翻。
4
竿下部节间被有纵列成行的小刺毛;箨鞘先端宽拱形;箨耳彼此不等大,亦不外翻。
5
竿下部各节在箨环之上下方各生有一圈白色绢毛环带。箨鞘背部密生小刺毛;箨耳常呈新月形,能外翻。
5
竿下部各节在箨环之上下方均无绢毛环带,或仅在箨环下方有着一圈棕色绢毛环带。
6
6
箨鞘先端作下凹的宽弧形,其两侧的顶端向上高突,形成三角状的尖角;箨耳微弱或不见,如存在时,仅为窄线形
6
箨鞘先端作拱起的宽弧形;其两侧的顶端并无耸起的尖角;箨耳显著,卵状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
7
箨耳较大,其中的大耳宽达1-2厘米。
8
7
箨耳较小,其大耳的宽度不及1厘米。
12
8
箨片基底约占箨鞘顶宽的2/3至3/4。
9
8
箨片基底约占箨鞘顶宽的2/5至3/5。
10
9
竿基部的数节间常现紫斑,其箨环的上下方所生的毛环带均为棕色绢毛组成;箨鞘背部有毛,鞘先端近为截形;箨舌高约3毫米。
9
竿基部的数节间不现紫斑,其箨环上下方所生的毛环带均为灰白绢毛组成;箨鞘背面仅在基部近中央处被毛,鞘先端作拱起的宽弧形;箨舌高约7毫米。
10
竿下部节间密被毛茸;箨鞘先端近截形;两箨耳大小彼此不等,其大者约为小的3倍;算片基底约占箨鞘顶宽的一半。
10
竿下部节间无毛;箨鞘先端通常呈拱起的宽弧形,或有时近截形;两箨耳中的大者约为小的1.5倍或更较大;箨片基底约占箨鞘顶宽的一半或更宽。
11
11
竿基部的数节间不具异色纵条纹;箨舌高约6毫米;叶片下表面被毛。
11
竿基部的数节间具浅绿色纵条纹;箨舌高4-6毫米;叶片下表面无毛。
12
箨舌高5-7毫米。
13
12
箨舌高0.5-3 (4)毫米。
14
13
箨鞘先端为斜截形,边缘的两侧顶端均高耸,成为两个彼此不等高的内弯小尖角;捧耳线状披针形。
13
箨鞘先端呈歪斜而两侧不对称的拱形,两边缘的顶端均无高起的小尖角;箨耳中的大耳呈长圆形至倒披针形,小耳呈卵形至椭圆形。
14
箨片基底仅稍窄于箨鞘的顶宽,最窄的也不窄于其顶宽的4/5。
15
14
箨片基底较窄,约占箨鞘顶宽的1/2-3/4。
21
15
箨鞘背部有毛或仅在近基部处有毛(或可无毛)。
16
15
箨鞘背部完全无毛。
17
16
竿下部各节在箨环之上下方均生有一圈灰白色绢毛环带;箨鞘背部仅在近基部处被黑褐色小刺毛或常可无毛;箨耳中的小耳常与箨片基部直接连通而无明显的界限。
16
竿下部各节仅在箨环之下方生有一圈淡棕色小刺毛环带,而竿基部的1-3节则在箨环之上方生有一圈灰白色绢毛环带;箨鞘背部贴生黑褐色小刺毛;箨耳中的较小者常为箨片基部所掩盖或被它挤皱。
17
竿有正常和畸型的两类:正常竿的节间为圆筒形,畸型竿的下部节间则极为短缩并各在 其基部肿胀如瓶肚;箨舌高0.5-1毫米。
17
竿全部正常,各节间均呈圆筒形;箨舌高3(4)毫米。
18
18
箨鞘鲜时呈绿色,但在外侧的边缘处具1或2行黄白色或淡黄绿色纵条纹,鞘先端稍作两侧不对称的广三角形或宽拱形。
19
18
箨鞘鲜时背部并无异色纵条纹,鞘先端近截形或为斜截形。
20
19
竿下部节间和各节均有毛;叶片线状披针形至披针形,一般长6.5-12厘米,宽13-17毫米。
19
竿下部节间和各节均无毛;叶片较窄,呈线状披针形,一般长9-16厘米,宽10-13毫米。
20
竿基部数节在箨环的上下方各有一圈灰白色绢毛环带;箨鞘先端近截形,并在顶端之一侧高耸成内弯的小尖角。
20
竿基部数节只在箨环的下方生有一圈灰白色绢毛环带;箨鞘先端作斜截形,其顶端之一侧并无高起的小尖角。
21
箨鞘先端斜截形,或为近斜截形而其顶部呈上拱的圆弧形或稍不对称的下凹之宽弧形。
22
21
箨鞘先端作上拱的宽弧形或三角形。
25
22
箨鞘在内侧边缘之顶端高耸,成为三角形的小尖角;箨片基部并不向内收窄,故其基部两侧边亦不为圆弧形的向内弯曲。
22
箨鞘在内侧边缘之顶端仅略有隆起,但无高起的小尖角;箨片基部明显向内收窄,其基部两侧边缘能作圆弧形向内弯入。
23
23
箨鞘背部多少有些被毛茸。
23
箨鞘背部完全无毛。
24
24
竿高3-7米,直径1.5-4厘米;箨舌高约1毫米。
24
竿高8-10米,直径4-6厘米;箨舌高3-4毫米。
25
箨鞘背面仅在近基部处贴生暗棕色小刺毛;箨舌高3-4毫米;叶片的下表面密被短柔毛。
25
箨鞘背面完全无毛,或仅在上端与箨片连接处有毛;箨舌高1-2毫米;叶片的下表面疏生长柔毛或近于无毛。
26
26
竿基部数节在箨环的上下方均生有一圈灰白色至淡棕色绢毛环带;箨鞘背部仅在上端与箨片连接处被棕色小刺毛;箨耳下延较长,但宽约3毫米;箨舌边缘细齿裂,具流苏状短毛。
26
竿基部数节均无毛;箨鞘背部完全无毛;箨耳不下延,宽约5毫米;箨舌全缘,其边缘仅生极短的白色纤毛。
《中国植物志》第9(1)卷(1996)
0http://blooge.cn/flora/71173.html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