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丝竹(原变种) Dendrocalamus minor (McClure) Chia et H. L. Fung var. minor (Gramin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7-4-10 23:12 ė165次浏览
9a.吊丝竹(原变种)图版41:1-8
名称文献:var. minor
形态特征:竿近直立,高6-12米(原记载为1.5-3米),直径(3) 6-8厘米,梢端作弓形弯曲或下垂;节间圆筒形,长30-45厘米,无毛,幼时密被白粉,尤以被箨鞘掩盖部分为甚;竿壁厚5-5.6毫米;竿环平坦;箨环稍隆起,常留有残存的箨鞘基部;分枝习性高,枝多条,束生于每节,主枝不很显著。箨鞘早落性,革质,鲜时为草绿色,呈圆铲状,背面被贴生棕色小刺毛,在基部尤甚;箨耳极小,长3毫米,宽1毫米,易脱落;箨舌高3-8毫米,边缘被细流苏状毛,其中以两侧的毛茸较长(为6-8毫米);箨片外翻,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6-10厘米,背面无毛,腹面的基部及两边缘均生有细小刺毛。末级分枝常单生,枝环显著隆起,节间无毛而有光泽,枝上端具3-8叶;叶鞘起初疏生小刺毛,以后则无毛;叶耳和鞘口磊毛均无;叶舌高1毫米,上缘有细齿裂;叶片呈长圆状披针形,一般长10-25厘米,宽1.5-3厘米(但大型的可长达35厘米,宽7厘米),基部圆,先端细长渐尖,两表面均无毛,下表面近似有白粉,其色灰绿,次脉8-12对,小横脉在叶片下表面清晰可见。花枝细长,无叶,节间长2-3.5厘米,一侧稍扁或具宽的纵沟槽,被有锈色柔毛,尤以扁平或沟槽处为密集,每节着生假小穗5-10枚,小穗体扁,卵状长圆形,长约1.2厘米,宽4-7毫米,鲜时呈紫茄色,干后变为棕黄色,含小花4或5朵,先端张开;颖通常2片,宽卵形,长6毫米,宽4毫米,无毛或近于无毛,边缘生纤毛;外稃纸质或稍变硬,广卵形或心形,长9-11毫米,宽5-6毫米,近于无毛(上部小花者疏生微毛),先端尖,具小尖头及不明显的多条纵脉,边缘具纤毛;内稃质薄,窄披针形,长6-8毫米,宽2毫米,背面疏生细毛,边缘及两脊上均具纤毛,脊间有不明显的3脉,先端锐尖(原记载为截形,有误);花药黄色;长5-6毫米,药隔向上伸出成为具毛的小尖头,在小花成熟时,整个花药能伸出花外;雌蕊除基部外遍体生细绒毛,子房卵形,花柱细长,柱头单一,常卷曲,具帚刷状毛茸。果实长圆状卵形,长约5毫米,直径3.5毫米,先端具喙,其上还生成小刺毛,其余各处则无毛。果皮棕色,上半部质较硬,其色较淡而有光泽,下半部质薄,色深而晦暗并具腹沟。花期10-12月。
产地分布:特产于我国广东、广西,现悉贵州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广东乐昌。
图版41:1-8
《中国植物志》第9(1)卷(1996)
0http://blooge.cn/flora/71516.html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