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毛新月蕨 Pronephrium hirsutum Ching et Y. X. Lin (Thelypteridac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2-7-12 8:59 ė166次浏览
11.针毛新月蕨(新拟)图版58:1-2
名称文献:Pronephrium hirsutum Ching et Y. X. Lin in Addenda 351.
形态特征:植株高0.6-1米。根状茎长而横走,疏被卵状披针形的棕色鳞片。叶远生;叶柄长25-70厘米,基部疏被棕色鳞片,淡禾秆色,基部粗3-7毫米;叶片披针形,长30-50厘米,宽15-30厘米,一回奇数羽状;侧生羽片4-8对,互生,无柄,基部一对略缩小,中部羽片长圆披针形,长10-25厘米,中部宽2-5厘米,渐尖头,基部圆楔形,边缘平滑或略呈微波状;顶生羽片远比侧生羽片大,卵状披针形,长15-25(30)厘米,中下部宽2.5-5.5(6.5)厘米,柄长1-4厘米,长渐尖头,基部不对称,一侧略下延,圆楔形,边缘波状或圆齿状。叶脉下面明显,主脉粗而隆起,侧脉斜展,并行,小脉斜展,基部一对在侧脉间联结成三角形网眼,向上各对双双联结成网眼,外行小脉不达上一对联结点,各回叶脉均密被短刚毛。叶干后纸质或草质,暗绿色,淡红色或赤红色,但叶脉下面呈淡红色,叶轴、羽轴和各回叶脉及下面脉间均密被针状毛,叶背面羽轴和叶脉有稀疏短刚毛,脉间偶有一二刚毛。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小脉中部或稍上处,成熟时不汇合,无盖。
产地分布:产广东(大埔、大帽山、乐昌)、福建(龙岩、南靖、永安、永定)、重庆(缙云山)、贵州(三都)、云南。群生于陡峭斜坡荫湿地上或河边湿地或沼泽地上。模式标本采自广东。
《中国植物志》第4(1)卷(1999)
0http://blooge.cn/flora/7193.html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