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集 植物天堂 人间天堂该有的模样
分类: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发布于:2019-9-13 20:06
ė1066次浏览
第1集 植物天堂 人间天堂该有的模样
中国,是全世界十分之一植物物种生存的家园,中国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条件,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植物天堂。穿越亿万年的时光隧道,植物让这片原本一无所有的土地开始有了生机;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的隆起,塑造了今天的中国,也重新划分了我们的植物版图:这里几乎涵盖了世界上主要的植被类型,也成为众多古老植物的避难所。让我们爬上高原,穿越沙漠,深入雨林…开启一场中国大地的植物之旅吧。
追寻一次植物天堂
《植物天堂》是十集中囊括内容最为紧密的一集,看过点映会的人告诉我们说知识点一个接一个,这从拍摄难度上面给我们提出了直接的挑战,横跨东西,穿越南北,几乎中国每一个的角落都留下了我们拍摄的身影。
高原、雨林、沙漠、戈壁、草原、湖海……
光从这些名称上都能看出这些天南海北相距有多遥远,而我们为了拍摄还要在这之间来回穿梭。
《植物天堂》为了呈现中国植物分布的多样性和中国迥异丰富的植物生境,通常会在一个时节追赶几种植物,不同的植物有不一样的物候。
由于拍摄时间的限制,只有一年半的真正拍摄时间。我们从17年的6月开始不断调研确定本集主题,开始定下主要讲述植物,进而确定明年的拍摄时间。7月开始对中国雨林进行采景,这是最早定下拍摄的区域,极致地理位置下的雨林奇迹。
然后9月开始对高原的考察,11月考察完神农架,为了拍摄神农架植物的极致低温环境,在12月正式开始了拍摄直到19年的2月。
春天是植物绽放的重要时刻,但对于我们来说,却是疲于奔命的时刻,
3月初至5月初,我们甚至将整个摄制组分了三个小队,分别赶赴不同的地方进行拍摄。下面就几个拍摄中的段落与大家分享纪录片的幕后故事。
01 一次最“凌空”的拍摄
珙桐的拍摄是第一集所有的植物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拍摄。珙桐与银杏一样,是中国独有的孑遗植物,它们是第四纪冰川之后保存下来的“地球遗民”。珙桐因花开时两片垂下的白色苞片形似鸽子,所以也称为“鸽子树”。
它开花过程在我们之前还未有人记录过。
在我们制定拍摄计划前,首先要解决的是掌握珙桐的开花时间。
作为木本植物的花,它的绽放需要积攒很多能量,在适宜的温度和阳光下,才会徐徐开放。
我们提前一个月在峨眉山观察珙桐开花的时机,提前半个月让摄影师蹲守在峨眉山,熟悉植物、熟悉环境,做好珙桐开花之前的设备准备。
我们的植物专家,非常详细地告诉我们珙桐花的结构,以及拍摄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在几棵珙桐之间帮我们挑选,一棵开花最早、花朵最有可能饱满的珙桐树。
由于珙桐树非常高,我们需要搭建延时拍摄棚。珙桐开花时间也非常缓慢,半个月才会完全绽放,所以这个拍摄棚需要非常牢固,我们的摄影师需要在上面蹲守,还要能承受住春天可能的暴雨,保护我们的摄影器材。
所以我们搭建了非常“大胆”的拍摄棚,从地面距珙桐枝条近3层楼高的距离,用装修的脚手架叠加了4层,每层仅用简单的铁丝进行连接稳固,然后摄影师裁剪缝纫做出幕布,搭建了一个距离地面6米左右的拍摄棚。
在这个摄影棚内,我们用了三个机位全面记录珙桐开花。在这个凌空的摄影棚,我们担心珙桐接受的光能不足,在里面安置了生长灯和加湿器。
后来证明我们这个枝条上的珙桐花的确是开的最早的,绽放的花朵居然有人脸大小。我们在峨眉山为了守住这个镜头,前后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完整的记录下了整个开花过程,珙桐开花才得以在片中进行呈现。
02 那些可怕的精灵啊
我们雨林第一次正式的调研与拍摄,是2018年的4月一个小分队在峨眉山守着珙桐时,另一个小分队前往西藏进行拍摄的。
可能很多人会奇怪,西藏怎么会有雨林?
这就是青藏高原的神奇之处了,南迦巴瓦峰雪线以上的山峰常年处于冰冻之中,却也能在西藏墨脱一个缺口的地方接受到来自海洋的暖气流,从而在雪山脚下形成一片雨林。
南迦巴瓦峰,有着世界上最完整的植被垂直带之一。
墨脱的原始林中,因为少有人进入,所以生态保存完好。本来导演组和摄影师,在拍摄前半部分被林芝的桃花醉倒,还沉迷于桃花醉中。但是在墨脱的原始林中,则是一场惨痛的经历。
我们的向导在带领我们进入林中拍摄时,嘱咐过我们提防一个小东西,尽量把自己包裹起来,在出发之前,我们认为只要不是熊之类野兽,也就不足为惧。
但也是做好了我们认为万无一失的准备,从头武装到脚。但一进入林中,摄影器材还未拿出来,就开始遭到一轮攻击。走在后面扛着机器的摄影师,开始尖叫着逃跑。
低头看裸露的手,一根黑色细长不停摇头晃脑的,吸住皮肤就没法拔下来的蚂蟥,正在大快朵颐的吸血,我们的到来就是一顿美食。
不管怎么细心,怎么预防,总能感觉到身上某个位置一凉,一摸就是吸饱血的蚂蟥,丝毫没有一点感觉它在吸血,也不知道它是从哪里钻进去的。
它们就像一个幽灵军团,无处不在,一有活物进入它们的领地,就可以根据气味钻进衣服。
在拍摄时,我们除了要注意野外拍摄地势的危险性,拍摄对象的角度,还要在蚂蟥的攻击下,瑟瑟发抖时,稳定住我们的器材。
它们是没有办法完全预防的,它们一个军团可以把一头牛的血完全吸干。我们经常在一天拍摄完成后回到住处休息时,脱下衣服、鞋子和袜子,会莫名看到身上有很多血迹,脚底有洞在源源不断流着血,但完全不知咬这一口的是什么生物位于何处,
在这段时间拍摄结束后,落下的后遗症是,只要感觉身上哪里一凉,下意识开始紧张,尖叫“蚂蟥啊!”
我们经历过墨脱魔鬼军团的训练,在后来的拍摄时就比较游刃有余。其他地方拍摄时,蚂蟥并没有像墨脱原始林中个头那么大,活力也不是那么强,只有在鲜有人至的雨林深处才会有,在人活动频繁的地方很少见到它们的身影,
但是在我们进入时,还是异常欢迎我们的到来,背上,脚上,手上都能看见它在努力的寻找光滑的皮肤。拍摄到后面,我们的摄影师从开始的恐惧、尖叫、逃跑,后来已经会用手去遛蚂蟥了,一边用手机记录下来。
虽然蚂蟥听起来非常恶心和可怕,但是在森林中的蚂蟥,其实是很脆弱的,它们对于环境和气味的要求非常高。我们对农药的使用、森林的占领,使它们几乎已经被消灭光,在一般的林中难以看到蚂蟥的身影,现在也只有在非常原始的森林中才会看到它们,它们的数量越多、活力越高,代表着整个森林生态的健康指数越高。
如果像宫崎骏动画电影《幽灵公主》中,一片越健康的森林中会有越多的小精灵存在的话,
我想从某种意义上,蚂蟥大概是我们现实中的小精灵,虽然它又丑又吸血。
03 极致环境下的极致生命
我们从雨林的夏天走出来时,接着要奔赴的是一个迟到的春天,属于高原植物的春天。
我们在拍摄时,因为设备非常多,需要租用马匹将设备托进山,导演组在海拔3500米的基础上徒步进入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方高原,寻找高原的极致生命。
晚上住在当地人在山上搭建的小木棚中。在高原一天可以体验到,阳光明媚,下雨、下冰雹、下雪等随时变幻的天气套餐,
这种套餐也是高原植物每天会经历的。
高原长期低温,高原植物需要应对低温雨雪天气,以及强烈紫外线的照射,所以不同的高原植物有着自己的应对策略。
对于其他环境的植物来说,在3月至4月的春天已经完成了开花授粉,7月至8月已经是一个孕育孩子的时辰了。
但对于生活在高原上的植物来说,7月至8月高原的温度才是它们的春天。
长期的低温寒冷,高原植物需要蛰伏数年才能长大成人,一年中,只有这段时间的温度才足以它们积蓄能量,完成伟大的传宗接代任务。
它们的生命短暂,比如我们的主角植物雪兔子,它们主要是利用厚厚的棉毛保暖,大多数的雪兔子都是多年生一次开花的物种,也就是需要积累多年的营养才能开花,在高原蛰伏数年的它们要利用这个夏天成功授粉,如果错过这个时间,对它的一生和整个族群来说,都是失败的。
完成授粉后,整个植株会用尽全身力量养育种子,在种子成熟之后,就完成了整个物种延续下一代的任务,凋零死亡。
通过《植物天堂》这一集的拍摄,我们有幸与中国千姿百态的植物相识相知,不论是干旱沙漠中的梭梭,还是高原的雪莲和雪兔子,还是雨林中竞争的植物,它们在极致环境下生存下去的生命力让我们备受感动,植物尚且如此,何况是我们人类呢?
只要拥有一次生命,就值得去追寻生命中的那一次花开!
中国,是全世界十分之一植物物种生存的家园,中国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条件,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植物天堂。穿越亿万年的时光隧道,植物让这片原本一无所有的土地开始有了生机;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的隆起,塑造了今天的中国,也重新划分了我们的植物版图:这里几乎涵盖了世界上主要的植被类型,也成为众多古老植物的避难所。让我们爬上高原,穿越沙漠,深入雨林…开启一场中国大地的植物之旅吧。
追寻一次植物天堂
《植物天堂》是十集中囊括内容最为紧密的一集,看过点映会的人告诉我们说知识点一个接一个,这从拍摄难度上面给我们提出了直接的挑战,横跨东西,穿越南北,几乎中国每一个的角落都留下了我们拍摄的身影。
高原、雨林、沙漠、戈壁、草原、湖海……
光从这些名称上都能看出这些天南海北相距有多遥远,而我们为了拍摄还要在这之间来回穿梭。
《植物天堂》为了呈现中国植物分布的多样性和中国迥异丰富的植物生境,通常会在一个时节追赶几种植物,不同的植物有不一样的物候。
由于拍摄时间的限制,只有一年半的真正拍摄时间。我们从17年的6月开始不断调研确定本集主题,开始定下主要讲述植物,进而确定明年的拍摄时间。7月开始对中国雨林进行采景,这是最早定下拍摄的区域,极致地理位置下的雨林奇迹。
然后9月开始对高原的考察,11月考察完神农架,为了拍摄神农架植物的极致低温环境,在12月正式开始了拍摄直到19年的2月。
春天是植物绽放的重要时刻,但对于我们来说,却是疲于奔命的时刻,
3月初至5月初,我们甚至将整个摄制组分了三个小队,分别赶赴不同的地方进行拍摄。下面就几个拍摄中的段落与大家分享纪录片的幕后故事。
01 一次最“凌空”的拍摄
珙桐的拍摄是第一集所有的植物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拍摄。珙桐与银杏一样,是中国独有的孑遗植物,它们是第四纪冰川之后保存下来的“地球遗民”。珙桐因花开时两片垂下的白色苞片形似鸽子,所以也称为“鸽子树”。
它开花过程在我们之前还未有人记录过。
在我们制定拍摄计划前,首先要解决的是掌握珙桐的开花时间。
作为木本植物的花,它的绽放需要积攒很多能量,在适宜的温度和阳光下,才会徐徐开放。
我们提前一个月在峨眉山观察珙桐开花的时机,提前半个月让摄影师蹲守在峨眉山,熟悉植物、熟悉环境,做好珙桐开花之前的设备准备。
我们的植物专家,非常详细地告诉我们珙桐花的结构,以及拍摄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在几棵珙桐之间帮我们挑选,一棵开花最早、花朵最有可能饱满的珙桐树。
由于珙桐树非常高,我们需要搭建延时拍摄棚。珙桐开花时间也非常缓慢,半个月才会完全绽放,所以这个拍摄棚需要非常牢固,我们的摄影师需要在上面蹲守,还要能承受住春天可能的暴雨,保护我们的摄影器材。
所以我们搭建了非常“大胆”的拍摄棚,从地面距珙桐枝条近3层楼高的距离,用装修的脚手架叠加了4层,每层仅用简单的铁丝进行连接稳固,然后摄影师裁剪缝纫做出幕布,搭建了一个距离地面6米左右的拍摄棚。
在这个摄影棚内,我们用了三个机位全面记录珙桐开花。在这个凌空的摄影棚,我们担心珙桐接受的光能不足,在里面安置了生长灯和加湿器。
后来证明我们这个枝条上的珙桐花的确是开的最早的,绽放的花朵居然有人脸大小。我们在峨眉山为了守住这个镜头,前后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完整的记录下了整个开花过程,珙桐开花才得以在片中进行呈现。
02 那些可怕的精灵啊
我们雨林第一次正式的调研与拍摄,是2018年的4月一个小分队在峨眉山守着珙桐时,另一个小分队前往西藏进行拍摄的。
可能很多人会奇怪,西藏怎么会有雨林?
这就是青藏高原的神奇之处了,南迦巴瓦峰雪线以上的山峰常年处于冰冻之中,却也能在西藏墨脱一个缺口的地方接受到来自海洋的暖气流,从而在雪山脚下形成一片雨林。
南迦巴瓦峰,有着世界上最完整的植被垂直带之一。
墨脱的原始林中,因为少有人进入,所以生态保存完好。本来导演组和摄影师,在拍摄前半部分被林芝的桃花醉倒,还沉迷于桃花醉中。但是在墨脱的原始林中,则是一场惨痛的经历。
我们的向导在带领我们进入林中拍摄时,嘱咐过我们提防一个小东西,尽量把自己包裹起来,在出发之前,我们认为只要不是熊之类野兽,也就不足为惧。
但也是做好了我们认为万无一失的准备,从头武装到脚。但一进入林中,摄影器材还未拿出来,就开始遭到一轮攻击。走在后面扛着机器的摄影师,开始尖叫着逃跑。
低头看裸露的手,一根黑色细长不停摇头晃脑的,吸住皮肤就没法拔下来的蚂蟥,正在大快朵颐的吸血,我们的到来就是一顿美食。
不管怎么细心,怎么预防,总能感觉到身上某个位置一凉,一摸就是吸饱血的蚂蟥,丝毫没有一点感觉它在吸血,也不知道它是从哪里钻进去的。
它们就像一个幽灵军团,无处不在,一有活物进入它们的领地,就可以根据气味钻进衣服。
在拍摄时,我们除了要注意野外拍摄地势的危险性,拍摄对象的角度,还要在蚂蟥的攻击下,瑟瑟发抖时,稳定住我们的器材。
它们是没有办法完全预防的,它们一个军团可以把一头牛的血完全吸干。我们经常在一天拍摄完成后回到住处休息时,脱下衣服、鞋子和袜子,会莫名看到身上有很多血迹,脚底有洞在源源不断流着血,但完全不知咬这一口的是什么生物位于何处,
在这段时间拍摄结束后,落下的后遗症是,只要感觉身上哪里一凉,下意识开始紧张,尖叫“蚂蟥啊!”
我们经历过墨脱魔鬼军团的训练,在后来的拍摄时就比较游刃有余。其他地方拍摄时,蚂蟥并没有像墨脱原始林中个头那么大,活力也不是那么强,只有在鲜有人至的雨林深处才会有,在人活动频繁的地方很少见到它们的身影,
但是在我们进入时,还是异常欢迎我们的到来,背上,脚上,手上都能看见它在努力的寻找光滑的皮肤。拍摄到后面,我们的摄影师从开始的恐惧、尖叫、逃跑,后来已经会用手去遛蚂蟥了,一边用手机记录下来。
虽然蚂蟥听起来非常恶心和可怕,但是在森林中的蚂蟥,其实是很脆弱的,它们对于环境和气味的要求非常高。我们对农药的使用、森林的占领,使它们几乎已经被消灭光,在一般的林中难以看到蚂蟥的身影,现在也只有在非常原始的森林中才会看到它们,它们的数量越多、活力越高,代表着整个森林生态的健康指数越高。
如果像宫崎骏动画电影《幽灵公主》中,一片越健康的森林中会有越多的小精灵存在的话,
我想从某种意义上,蚂蟥大概是我们现实中的小精灵,虽然它又丑又吸血。
03 极致环境下的极致生命
我们从雨林的夏天走出来时,接着要奔赴的是一个迟到的春天,属于高原植物的春天。
我们在拍摄时,因为设备非常多,需要租用马匹将设备托进山,导演组在海拔3500米的基础上徒步进入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方高原,寻找高原的极致生命。
晚上住在当地人在山上搭建的小木棚中。在高原一天可以体验到,阳光明媚,下雨、下冰雹、下雪等随时变幻的天气套餐,
这种套餐也是高原植物每天会经历的。
高原长期低温,高原植物需要应对低温雨雪天气,以及强烈紫外线的照射,所以不同的高原植物有着自己的应对策略。
对于其他环境的植物来说,在3月至4月的春天已经完成了开花授粉,7月至8月已经是一个孕育孩子的时辰了。
但对于生活在高原上的植物来说,7月至8月高原的温度才是它们的春天。
长期的低温寒冷,高原植物需要蛰伏数年才能长大成人,一年中,只有这段时间的温度才足以它们积蓄能量,完成伟大的传宗接代任务。
它们的生命短暂,比如我们的主角植物雪兔子,它们主要是利用厚厚的棉毛保暖,大多数的雪兔子都是多年生一次开花的物种,也就是需要积累多年的营养才能开花,在高原蛰伏数年的它们要利用这个夏天成功授粉,如果错过这个时间,对它的一生和整个族群来说,都是失败的。
完成授粉后,整个植株会用尽全身力量养育种子,在种子成熟之后,就完成了整个物种延续下一代的任务,凋零死亡。
通过《植物天堂》这一集的拍摄,我们有幸与中国千姿百态的植物相识相知,不论是干旱沙漠中的梭梭,还是高原的雪莲和雪兔子,还是雨林中竞争的植物,它们在极致环境下生存下去的生命力让我们备受感动,植物尚且如此,何况是我们人类呢?
只要拥有一次生命,就值得去追寻生命中的那一次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