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集 桑树 一只虫的“桑”心往事

分类: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发布于:2019-9-18 20:06 ė1018次浏览

第6集 桑树 一只虫的“桑”心往事
因为一项特殊的技能,她被一只昆虫盯上。当把几种气味浓烈的叶子与桑叶放在一起,刚出生的蚕宝宝们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桑叶。让蚕着迷的是桑树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一片桑叶中往往包含了上千种蛋白质。而这只昆虫不久又被人类盯上,他们看中的是蚕吐出蛋白质的能力,包裹着蚕的茧可以抽出长达1000多米的丝线,是天然的造线机器。围绕着一种物质,桑、蚕、人紧紧联系到了一起。在几千年前,就织出了一条远达意大利等国绵延不绝的丝绸之路。

“说好不哭”,拍摄组被她折磨得泣不成声……
拍摄桑树对一个导演来说,是一份压力山大的工作。在中国,桑与蚕早就脱离了动植物属性,升华为华夏民族的图腾。
蚕食桑叶吐丝,中国人的祖先用这种优质的动物蛋白纤维,编织出了华美的丝绸。
在中国,桑、蚕、丝绸早已深入人心,我要拍的桑树该如何与众不同?
01 蛋白质制造工厂
2013年,随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破解桑树基因,让蛋白质与桑树奇妙地结合在一起。桑树中含有三千多种蛋白质,仅叶片中就有两千多种,并且含量远远高于大豆和苜蓿。
丰沛的蛋白质让桑树拥有比同类植物快三倍的生长能力,不仅能够帮助桑树面对干旱、寒冷的侵袭,更是桑树抵御630多种敌人的秘密武器。但怎样用画面表现桑树蛋白质的神奇?
西藏林芝帮纳村,我们将1600多岁的桑树王作为众多桑树的图腾。春天,摄制组拍摄她在蛋白质的滋养下快速萌发;夏季,我们记录她驱动蛋白质与天敌博弈;当第一场大雪降临,我们见证桑树王将蛋白质储藏到根部,以度过青藏高原漫长的冬季,为来年春天积蓄能量。
为了让观众与我们一起见证桑叶中蛋白质的神奇力量,摄制组在桑园里用漫长的等待和守候,跟踪记录野蚕与桑树之间的博弈。盛夏的桑园里,野蚕在桑叶上大快朵颐,摄制组则小心翼翼用微距镜头慢慢靠近,捕捉桑树将乳汁中的蛋白质转化为防御武器,阻止野蚕继续进食。
仅有防御是不够的,因为桑树还能利用蛋白质发起反击,摄制组将希望放在桑林中的鸟和一只正在哺育后代的马蜂身上。
摄制组分工合作,有人盯着野蚕,有人盯着鸟和马蜂的一举一动。一周后,大家终于等来了机会!当野蚕疯狂吞食桑叶,桑树迅速将乳汁中的蛋白酶转化为能够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将野蚕的位置通报给野蚕的天敌。当被蛋白质讯号吸引来的鸟和马蜂冲入画面,野蚕被马蜂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吞噬,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02 植物界最快的弹粉速度
桑树拥有植物界最快的弹粉速度,研究人员计算为每秒200米,相当于手枪子弹出膛的速度。要想拍摄到桑树弹粉的奇妙瞬间,首先就要知道雄花究竟在什么状态下会弹。
借助中科院植物所现代仪器的帮助,我们看到了桑树花粉的结构。同样是靠风传播,但桑树花粉却没有像松树花粉那样,拥有两个随风飞舞的气囊,她只能凭借自己的爆发力,将花粉尽可能远的弹射出去。经过亿万年的演化,桑树才拥有了如此神奇的弹射能力。
接手桑树,已经到了春季桑树弹粉的季节。从桑树上剪下桑枝,拿回家养在花瓶里,然后在桌子上铺上蓝布,打上灯,每天观察无数遍。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蓝布上落下了一缕花粉,仔细观察,只见绿豆大小的雄花上,有一个小花苞已经弹开,上面还沾着花粉。
经过几天观察,终于发现,一旦雄花的花序发红,并且4个花序微微张开,只要温度适宜、阳光充足,很快就会弹粉。由于桑树弹粉速度太快,即便是不眨眼的盯着,也只是能够看到花粉喷射出来,根本捕捉不到弹射的瞬间。
如此快的弹粉速度用什么设备才能记录下来?先用手机,设置10倍慢速,发现效果不尽如人意。但高速摄影机一天一万多元的设备,再加上灯光成本,一旦到了现场不弹粉,恐怕制片的心脏受不了。
观察过两轮之后,自信只要看到雄花就可以判断出是否会即将弹粉后,北京周边的桑树雄花弹粉已经进入尾声,很难再找到成片的雄花。只好连夜驱车赶往承德,因为那里的温度比北京低,桑树刚刚开始弹粉。
到了承德,找到即将弹粉的桑树,从凌晨五点开始守候。随着太阳渐渐升高,镜头盯着的那几朵始终不见动静,而周围的却常常出其不意随着风的吹拂,不停喷射。
大家分成两班,一班守侯在摄影机前,眼都不眨地盯着屏幕;另一半守在树下,紧盯着雄花。
直到下午四点,一直守候的那几株雄花依然不动声色,大家有些绝望。再拍不到,太阳就要落山了。但我凭借两周的日夜观察,自信这几株今天一定会弹粉,忍着心慌给自己打气,一定要坚持下去。
半个小时后,随着一朵雄花突然绽放,犹如触发了弹射开关一般,相邻的几朵纷纷绽放!大家兴奋到不敢大声说话,只是忙着记录下这美妙的瞬间。短短的半个小时后,太阳的光线逐渐暗下来,雄花停止了弹射。大家围拢在机器前,反复回看这珍贵的一组镜头。尽管只有10个,但它却是第一次捕捉到的桑树弹粉的奇妙瞬间。

0http://blooge.cn/journey-chinese-plants/06-mulberry.html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