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蕨属 Phymatosorus Pic. Serm. (Polypodiaceae)

分类: 《中国植物志》 发布于:2015-10-8 9:01 ė225次浏览
18. 瘤蕨属 Phymatosorus Pic. Serm.
名称文献:Pic. Serm. in Webbia 28 (2): 457. 1973; Kramer et Green, The Fam. Gen. Vasc. Pl. 1: 221. 1990. ――Phymatodes C. Presl, Tent. Pterid. 195. 1836 nom. illegit. ; Ching in Contr. Inst. Bot. Nat. Acad. Peiping 2 (3): 55. 1933 (pro parte) ; Acta Phytotax.Sin. 16 (3): 17. 1978: S. H. Wu et Ching, Fern Fam. et Gen. China 525. 1991. ――Phymatodes Sect. Euphymatodes Ching in Con-tr. Inst. Bot. Nat. Acad. Peiping 2 (3): 56. 1933.
形态特征:附生或土生。根状茎长而横走,粗壮肉质,被鳞片;鳞片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褐色,盾状着生,膜质半透明,具粗筛孔。叶远生;叶柄粗壮,通常呈禾秆色,基部被与根状茎上相同的鳞片,上部光滑无毛。叶片通常羽状深裂,少数种类为单叶不分裂或一回羽状复叶,叶缘或裂片边缘全缘。主脉明显,侧脉不明显,小脉网状,通常具内藏小脉。叶质地为草质、纸质或革质,通常有光泽。孢子囊群圆形或椭圆形,分离,在主脉两侧各1行或不规则的多行,凹陷或略凹陷于叶肉,不具隔丝。孢子椭圆形,表面具浅皱纹。染色体n=36,37;2n=72,74。
产地分布:本属约有13种,分布于旧大陆热带地区及太平洋岛屿,在美洲热带作为引进植物也有分布。中国现知有6种,分布于云南、西藏、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海南和台湾。
产地分布:模式种:瘤蕨Phymatosorus scolopendria (Burm. f.) Pic. Serm.,原产印度。
检索表
1
叶片一回羽状;羽片基部楔形,具长柄。
1
叶片单叶不分裂,或羽状深裂至羽状全裂;羽状全裂的叶片,其羽片基部与叶轴贴生,羽片无柄。
2
2
叶片卵圆形,单叶不分裂;叶柄纤细 (长约5-7厘米,粗约1毫米)。
2
叶片羽状深裂至羽状全裂,或间有单叶不分裂叶片。
3
3
叶片羽状深裂至羽状全裂;侧生裂片通常20-30对 (最多达38对) ;孢子囊群椭圆形。
3
叶片羽状深裂;侧生裂片通常3-10对;孢子囊群圆形。.
4
4
叶片纸质,暗绿色;叶脉两面极明显;裂片宽约3-4厘米。
4
叶片革质,淡绿色;叶脉两面不明显;裂片宽约2-2. 5厘米。
5
5
根状茎粗约3-5毫米;根状茎鳞片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细齿;孢子囊群在中脉两侧各1行至不规则多行。
5
根状茎粗约6-10毫米;根状茎鳞片阔卵形或圆形,边缘无细齿;孢子囊群在中脉两侧各1行。
《中国植物志》第6(2)卷(2000)
0http://blooge.cn/flora/4841.html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