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科 ] 对茎毛兰 Eria pusilla

分类: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 发布于:2020-7-15 21:44 ė110次浏览

对茎毛兰 Eria pusilla

国家保护(Ⅱ级),IUCN:VU

植株矮小,高2-3厘米;根状茎细长,被灰白色膜质鞘,每隔2-5厘米 着生一对假鳞茎;假鳞茎,近半球形,直径约3-5毫米。叶2-3枚,从对生的假鳞茎之间发出,倒卵状披针形、倒卵形或近椭圆形,长7-10毫米,宽2-4 毫米,先端骤然收狭而成长1-1.5毫米的芒,具5条主脉,靠近中央的第一对侧脉在叶片顶端与中央脉连接;叶柄长约2毫米,具关节。花序从叶内侧发 出,纤细,长1-1.5厘米,具1-2朵花;花苞片较大,较花梗和子房长,卵形,具短的或刚毛状的尖头;中萼片卵形,长约6毫米,先端渐尖;侧萼片三 角形,长约6毫米,先端渐尖,基部与蕊柱足合生成萼囊;萼囊较长,内弯;花瓣与中萼片近相似,但较窄;唇瓣披针形,不裂,基部收狭,先端渐尖 ,边缘具细缘毛;唇盘上具2条线纹,延伸至近中部;蕊柱足与唇瓣几近等长,稍弯曲。花期10-11月。
对茎毛兰 ( dui jing mao lan )
Eria pusilla (Griff. ) Lindl.
兰科 Orchidaceae / 毛兰属
株:植株高达3厘米。
茎:根状茎细长,被灰白色膜质鞘,每隔2-5 厘米着生1对半球形假鳞茎。
叶:叶2-3,生于对生假鳞茎之间,倒卵状披针形、倒卵形或近椭圆形,长0.7-1厘米,宽2-4毫米,先端具长1-1.5毫 米的芒;叶柄长约2毫米。
花:花序生于叶内侧,纤细,长1-1.5厘米,具1-2花。苞片较花梗和子房长,卵形,具短尖头或刚毛状;花白色;中萼 片披针形,长约6毫米,侧萼片三角状披针形,基部与蕊柱足合成内弯萼囊;花瓣与中萼片近似,较窄,唇瓣披针形,基部窄,具细缘毛,唇盘具2条线 纹,延伸近中部;蕊柱足与唇瓣近等长,稍弯曲。
产福建南部(平和)、香港、广西南部(十万大山)、云南东南部(麻栗坡)和西藏东南部( 墨脱)。生于海拔600-1500米的密林中阴湿岩石上。印度东北部、缅甸、越南和泰国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本种与小毛兰 Eria sinica (Lindl.) Lindl. 十分接近,仅前者假鳞茎两两着生,根状茎明显,唇瓣边缘具不明显锯齿,叶脉第一对侧脉在先端处与中脉连接而不同。Merrill et Metcalf (1945) 以及 S. Y. Hu (1973) 将海南的标本置于本种范围内,唐进、陈心启 (1977) 在《海南植物志》中并未提及本种。尽管我们未能见到 Merrill et Metcalf (1945) 以及 S. Y. Hu (1973) 所提到的标本,但我们所见到的海南标本,无疑均应属于小毛兰 (Eria sinica) 的范围。在福建 、广西、云南等地的标本中,虽然没有具花的植株,但从这些标本的假鳞茎着生方式及其叶脉的式样,还是容易将其与小毛兰 E. sinica 分开。上面 花的描述系摘自文献 (Kraenzlin 1911)。
0http://blooge.cn/rep/eria_pusilla.html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