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科 ] 倒吊兰 Erythrorchis altissima

分类: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 发布于:2020-7-17 0:39 ė155次浏览
倒吊兰 Erythrorchis altissima

国家保护(Ⅱ级),IUCN:VU

蔓生藤本。茎圆柱状,较长,具多分枝, 弯曲或旋转,长达数米或更长,红褐色或绿褐色,节常多少膨大,节上具鳞片。花序大型,多分枝,分枝长5-15厘米或更长,有时侧生的总状花序又具 分枝;花序轴较纤细,无毛;花苞片近三角形,长2-3毫米,无毛,宿存;花梗和子房长约8毫米,无毛;花白黄花或淡黄色,略具褐斑,不甚张开;萼 片近长圆形,长1.2-1.5厘米,宽3-5毫米,无毛;花瓣长圆形,略比萼片短而窄;唇瓣稍带褐色,近倒卵形,凹陷,长约1厘米,顶端略有3裂,中央具 1条纵脊从基部延伸至中部(长约5毫米);纵脊末端略呈叉状,纵脊上方有一具毛的肉质胼胝体,沿纵脊两侧有许多具乳突的横条纹,与纵脊垂直;蕊 柱长6-7毫米。果实长圆筒状,长13-22厘米,宽5-10毫米,淡红色,表面光滑。种子周围有宽翅,连翅宽不足1毫米,翅在一侧有裂隙。花期4-5月,果 期8月。
倒吊兰 ( dao diao lan )
Erythrorchis altissima (Bl. ) Bl.
兰科 Orchidaceae / 倒吊兰属
株:蔓生藤本。
茎 :茎多分枝,弯曲或旋转,长达数米。
花:花序分枝长5-15厘米,有时侧生总状花序再分枝。苞片近三角形,长2-3毫米,无毛,宿存;花梗和子房 长约8毫米,无毛:花白黄或淡黄色,稍具褐斑;萼片近长圆形,长1.2-1.5厘米,无毛;花瓣长圆形;唇瓣稍带褐色,近倒卵形,凹陷,长约1厘米, 顶端微3裂,纵脊从基部延至中部;纵脊末端微叉状,上方有具毛肉质胼胝体,两侧有多数具乳突垂直横纹;蕊柱长6-7毫米。
果:果长圆筒状, 长13-22厘米,径0.5-1厘米,淡红色,光滑。种子连翅宽不及1毫米,翅在―侧有裂隙。
产台湾(苗栗、宜兰、屏东)和海南南部(三亚)。生于 竹林或阔叶林下,攀援于树木或石上,海拔500米以下。印度东北部、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日本琉球 群岛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
L. A. Garay (1986)曾认为模式标本产于我国台湾的Erythrorchis ochobiensis应予承认为独立的种 。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E. ochobiensis果实较纤细或近丝状,而本种则较粗大。G. Seidenfaden & J. J. Wood (1992)则更具体地将两者的区别概 括为:前者花序分枝长3-5厘米,果实粗3-5毫米,而后者则分枝长(8-)10-55厘米,果实粗7-10毫米。产地也以马来西亚为界。但根据《台湾兰科植 物》(林赞标1987)的描述,台湾植物花序分枝长达30厘米,果实粗5毫米,而我们的海南标本则花序分枝长5-15厘米,果实粗5-10毫米。如果根据分枝 与果实特征是很难鉴定究竟属于哪一个种。一般说来,果实的大小和分枝的长短在许多植物中都是有较大变化的,只根据少量标本得出的结论并不可靠 ,因此我们仍将它们归并为一个种。
0http://blooge.cn/rep/erythrorchis_altissima.html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