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海艳英伦 故乡原在川藏滇

分类: 花路中国 发布于:2015-1-31 6:00 ė3721次浏览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这是唐人李白的诗;“我愿是满山的杜鹃,只为一次无憾的春天”,这是今人蒋勋的诗。杜鹃花俗称映山红、山石榴、红踟蹰等。它的意象,是新兴之气,又兼有淡淡伤愁。它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人工栽培的年代可追溯至唐代。在西方对中国植物的搜罗中,杜鹃花与月季、茶花、菊花、报春等,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一代又一代的欧洲“植物猎人”,在许多当时尚未被国人认真踏勘过的深山里,将这天赐的名花,经由海洋和陆地,不断地输送到西方。

中国大西南:世界杜鹃花的故乡
1904年5月的一天,一位英国人在缅北八莫迈出了他为期三年的漫长考察的第一步。当1907年4月他在中国云南的腾越暂时停下自己的脚步时,行囊里已经被各种植物的标本和种子塞得鼓胀。他是乔治·弗雷斯特,英国的“杜鹃花之王”。
这只是弗雷斯特在中国长达28年的7次考察的第一次。他也只是从西方来到中国众多的“植物猎人”中的一人。他和他的同行们一道,将中国西南丰富的杜鹃花资源大量引种到西方,革命性地改变了当地园林的面貌。
“伊洛瓦底江是缅甸母亲河,源于西藏,汇流云南后名独龙江。这里地处喜马拉雅山最东段,与横断山脉、担当力卡、高黎贡山形成一个‘开’字。就是这个‘开’字,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水汽,使年降水量增至我国最高的4000毫米。由于降水和高山的遮挡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寒带植物,纷纷在此繁衍生息,形成植物的基因库,世界杜鹃花的故乡。”——正在云贵地区穿行的西部探险专家张永,这样描绘当地的生态地理图景。
滇西北、川西和藏东地区,是世界杜鹃花属植物现代分布和分化的中心。目前已知的杜鹃花属植物有约800种,其中中国有约650种,尤以云、川、藏三省区分布最集中。其中云南有306 种, 西藏173 种, 四川152 种。
当下并非杜鹃花期,但如果是春夏之际,我国西南地区广袤的高山地带,各种野生杜鹃恣肆开放,是最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景观。
如今被国人了解较多的一个观赏野生杜鹃花的地点是位于云南省德钦县境内、横断山中段的白马雪山。沿滇藏公路向白马雪山垭口进发,“当抵达海拔2600米~3400米的云南松林带时,就会看到林下开满了白色的大白花杜鹃和花粉红色的云南杜鹃。来到海拔3500米到3900米的杜鹃林带,你会看到紫玉盘杜鹃、川滇杜鹃、宽钟杜鹃和海绵杜鹃都开了。穿行在高大原始冷杉林下的杜鹃林中,有一种漫游在梦幻世界的感觉”,考察者们如是描绘。
在白马雪山海拔3800米~4000米的地方,会看到盛开着大朵金黄色花朵的黄杯杜鹃。它又名“沃德杜鹃”,因为它是英国人金登-沃德在白马雪山最早采集到的。弗雷斯特的7次科考之旅中,也有5次曾经进入白马雪山。

“杜鹃花之王”:长眠云南古城外
云南古城腾冲郊外的来凤山下,有一座不起眼的坟墓。每当春天来临,坟墓四周便开满了杜鹃花。它就是英国“杜鹃花之王”弗雷斯特的埋骨地,敬业的他死于最后一次考察途中。
弗雷斯特本是一位药剂师的助手,藉此掌握了不少植物以及干燥、分类和制作植物标本的技术。他是一位天生的探险家,18岁时离开家乡去了澳大利亚,后来又到了南非。1902年他回到英国,在爱丁堡植物园谋到了一个职位。十九、二十世纪,从东方尤其是中国引进植物成了获利颇丰的事业。1904年,在一位经营植物园的商人雇佣下,他开始了漫长的中国之旅。
从第四次行程开始,弗雷斯特的行程由英国杜鹃花协会赞助,资助者和他商定,每引进一个新种杜鹃花,给予一定的奖金。因此他的采集更加集中到杜鹃花方面。
弗雷斯特在早期的采集生涯中就已经采用了雇用当地植物采集人员的方式,涉及地区为云南西北部及藏东、川西的一些地方。其中最主要的是云南西北部。
在第三次植物探险中,弗雷斯特记录了一个奇特现象,反驳了传统的权威言论:“国内的杜鹃花属权威人士认为杜鹃花属植物根本不可能在石灰岩上生长。我真希望现在能让他们都到这里来!来看看纸叶杜鹃和它的变型。数英里的花海,以及纯石灰石上的各种植物, 它们很多都生长在裸露的岩石上……”
据统计,弗雷斯特总共发现309种杜鹃,其中有250多种是新种。因此,他成为世界上采集杜鹃花标本和发现杜鹃花新种最多的人,被称为英国的“杜鹃花之王”。
如今,钟花杜鹃、腺房杜鹃、大树杜鹃等许多弗雷斯特当年引自中国西南的杜鹃花,已在爱丁堡植物园的杨格分园中生活了80多年。
经由弗雷斯特等人的努力,爱丁堡植物园成为世界上栽培杜鹃花种类最多的植物园。该园迄今已经引种栽培了500 种杜鹃花,其中有近360种原产中国, 有些在我国原产地也难觅踪迹。

英国“植物猎人”:不辞辛苦移杜鹃
中国杜鹃花引种到欧洲的历史早在弗雷斯特之前几乎一个世纪就开始了。但这一领域真正有知名的“植物猎人”出现,要从英国园艺学家罗伯特·福琼开始。1859年,福琼从我国的浙江山区采集到云锦杜鹃送回英国。这种又名“天目杜鹃”的花卉其花冠外淡红内黄绿,十朵左右的花簇生枝头。开花时,艳丽犹如江浙一带著名的手工艺品种云锦,并伴有淡淡的清香。云锦杜鹃在杜鹃花的杂交育种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被西方园艺学家认为“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如今在英国各地都可看到它的身影。
继福琼之后的一位重要的英国杜鹃花采集者是亨利·威尔逊。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艺系硕士何晓燕指出,1899年~1918年威尔逊共5次来到中国。他采集区域集中在中国中西部的湖北、四川和云南等地,最后一次去了台湾。威尔逊大约引种了1000种植物到西方。
还有一位跟杜鹃花的引种有关的“植物猎人”是英国人弗兰德·金登-沃德。1910年,金登-沃德在上海一个中学任职并参加了当时由美国动物考察队在中国进行的动物考察,并深受触动。当爱丁堡皇家植物园主任推荐他作为一位植物采集者时,他立刻辞去了中学的工作,离开上海,开始了他的植物采集生涯。
从1911年开始,在跨越45年的22次采集探险旅行中,金登-沃德所涉足的地区从缅甸北部到中国云南的西北部和西藏东部。在这些杜鹃花分布的宝地里,金登-沃德在高山、深谷、草甸、丛林中都是独来独往。产于西藏东南部海拔3000米以上山林中的朱砂杜鹃和毛喉杜鹃等,都是他踏雪采回,获得丰硕的果实而引种成功。黄杯杜鹃也是他1912年在云南考察采集到的杜鹃花之一,这种黄色的杜鹃花为西方的园林作了很大的贡献,以其为亲本的后代处处可见。
0http://blooge.cn/road-of-flowers/road-of-flowers-01.html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