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中国花果就没有世界庭园
分类: 花路中国
发布于:2015-3-14 6:00
ė3726次浏览
中国送给世界的礼物
中国园艺和花卉的发展源远流长。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块上,就发现了以容器栽种植物的图样,可能是百合科植物万年青。而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已出现与花木有关的“园”、“圃”、“囿”等字,可见花木之美在当时已经为人所重视。
在中国输入西方的植物当中,除了杜鹃、山茶、牡丹、菊花等著名的品类,其他各色花木为数也相当可观。有西方园艺学家称,没有中国植物不能成庭园。中国“园林之母”的美誉,绝不是空穴来风。
丁香灿烂 芬芳欧美庭院
“看到了这些植物属名,欧洲的园艺学家或者植物学家就会联想到每一属中,都有不少种类来自中国,或有不少品种是利用中国植物为亲本杂交培育的新品种。在欧美庭园中,从早春到深秋,万紫千红,争相吐艳,从行道树到绿篱,从草花圃到岩石园,无处不有中国植物大放异彩”,植物和园艺学家、著名的蔷薇科植物分类专家俞德浚如此充满感情地描述的“这些植物”,包括欧美著名的观赏树木中的银杏、水杉、珙桐、木兰、泡桐、樱花和多种松柏树种;观赏灌木中的六道木、醉鱼草、小蘗、连翘、金樱梅、八仙花、蝟实、山梅花、石楠、火棘、绣线菊、丁香等属;草本花卉中如射干、飞燕草、石竹、龙胆、萱草、百合、报春花、虎耳草等属。
这其中,丁香是一个代表。丁香是国人很喜欢的一种花。花虽小,但香气袭人,西宁、呼和浩特、哈尔滨等城市都以之为市花。
每到阳春三月,青海河湟两岸万物争荣,万紫千红中独有一树开着繁星般透亮的花朵,长着翠绿的椭圆形叶子,散发出醉人的芳香。这就是丁香。西宁西郊的西山植物园中,有一个丁香专园,将西宁的16种丁香全部容纳其中,成为城中胜景。
丁香属植物约有27种,中国有约22中,其中特有种18种。中国人工栽培丁香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宋朝。而欧洲最早栽培丁香的奥地利,也要到1563年,比我国晚480年,北美更是迟至19世纪末才有丁香引种,晚于我国800多年。不过中国栽培丁香虽早,品种却并不算多,很长一段时间里栽培较多的仅是华北紫丁香等几种,其余大多处于野生状态。
专家指出,19世纪中叶随着传教士、植物收集家来华的频繁活动而开始了对丁香的专业引种工作,福琼在1856年收集到华北紫丁香种子并寄回英国。此后又有9位植物猎人进行了丁香的采集和引种。在短短的五六十年间就引去了我国原产的丁香21种。美国阿诺德树木园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从我国引去的各种丁香在12种以上。他们以此为基础,培育和收集的品种达500个以上。
哈佛大学曾盛开中国樱
湖北赤壁的葛仙山,这几天正好是野樱花盛放的季节。万亩野樱花在山间漫野铺陈,壮观绝美。樱花的种类均产于亚洲。我国和日本是世界樱花植物的著名产地,也是世界樱花类植物输出的主要国家。日本人上原敬二记载1822年中国的樱花自广东传入伦敦,是为我国樱花传入欧洲的最早记录,迄今已193年。引入美国最早的是1873年的托叶樱、湖北樱;其后40年中,又陆续引进了灰毛山樱、福建山樱花等15种樱花。这些樱花多栽培在美国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内。
中国种樱花是否曾传往日本?根据日人牧野富太郎的记载:“樱桃于明治10年(1877)由中国输往日本”,对樱花则未有文献可资考证。但日本有许多著名的樱花品种如垂枝粉红樱花、密花粉红樱花等,都是中国种樱花的栽培品系,与中国樱花的变种如白重瓣樱花、红重瓣樱花等尤为接近,同为栽培变异。另外,日本有些杂种樱花的亲本与中国樱花亦有联系。因此有可能中国的樱花也一早就传到日本,并产生了许多变异。
桃、李、梨、桔、橙 皆原产我国
许多我们今天熟悉的果类,比如苹果、梨、桃、李、杏、樱桃、梅、枇杷等都属于蔷薇科。中国是蔷薇科现代分布和分化的中心,全世界2000种该科植物种,我国有约900种。除现代栽培的苹果的主要种类外,上述水果基本都起源于我国。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树原产我国西北部,是我国最古老的栽培树种之一,栽培史可能在四五千年以上。俞德浚指出,桃的野生种和近缘种均在我国西部和西北部山区中发现,现在桃的栽培品种的不同类型,比如软肉和硬肉,尖嘴和平顶,红肉、黄肉和白肉以及蟠桃和油桃两个变种等,在中国栽培品种中都具备。桃起源于中国的说法,现在已经得到了国际学界的广泛认同。
俞德浚指出,虽然早在孔子的时代,桃就成为了中国的六种主要瓜果之一,但在农史界,它曾被误认为起源于波斯,故而有“波斯果”(Persica,英文“peach”亦是由此衍变而来)或波斯苹果之称。据说公元前330年东征的亚历山大将桃从波斯或小亚细亚带到希腊,是欧洲最早的有桃的记录。意大利古拉丁诗人维吉尔曾经作诗歌颂桃树。之后又陆续传入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英国等国。从9世纪开始,桃树的栽培在欧洲逐渐繁盛,到16世纪时,已经成为欧洲极普遍的果树。
李(中国李)也是隶属蔷薇科的历史悠久的果树。按照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罗桂环的说法,李与桃有着大体相当的栽培历史,很可能也起源于我国的西北和华北。在周代,李已经是很为国人珍视的果物,到明代,红色、紫红等中国李的数个品种群都已形成。中国产的李子在“日本李”的名义下,传到了世界许多地方,并被广泛栽培。
近百年来,柑桔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果品之一。我国柑桔栽培至少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而欧洲古代仅有香椽供医药用,10世纪以后才出现了酸桔、柠檬和甜橙等名称。15世纪时,葡萄牙人从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带去许多柑桔品种,栽在首都里斯本的王宫内,称为“东方的柑桔”,后传遍地中海沿岸各国,成为世界上柑橘生产的商品基地;1821年,英国人来我国采集标本,把金柑带到了欧洲;1892年,美国从我国引进椪柑,叫“中国蜜桔”。英语把柑和桔总称“Mandarin”,其原意就是“中国珍贵的柑”。根据日本的有关记载,明代日本的智惠和尚到我国浙江天台山朝香,路过温州时,带了一些柑橘回国,并在鹿儿岛的长岛村育苗,随后,在日本逐步发展和推广了这种无核蜜柑,这就是现在遍及整个日本,还远传到美洲的“温州蜜柑”。如今在中国市场上随处可见的“美国脐橙”,原始产地其实就是中国,是由传到巴西的果树再引种到加州培育而成。
中国园艺和花卉的发展源远流长。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块上,就发现了以容器栽种植物的图样,可能是百合科植物万年青。而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已出现与花木有关的“园”、“圃”、“囿”等字,可见花木之美在当时已经为人所重视。
在中国输入西方的植物当中,除了杜鹃、山茶、牡丹、菊花等著名的品类,其他各色花木为数也相当可观。有西方园艺学家称,没有中国植物不能成庭园。中国“园林之母”的美誉,绝不是空穴来风。
丁香灿烂 芬芳欧美庭院
“看到了这些植物属名,欧洲的园艺学家或者植物学家就会联想到每一属中,都有不少种类来自中国,或有不少品种是利用中国植物为亲本杂交培育的新品种。在欧美庭园中,从早春到深秋,万紫千红,争相吐艳,从行道树到绿篱,从草花圃到岩石园,无处不有中国植物大放异彩”,植物和园艺学家、著名的蔷薇科植物分类专家俞德浚如此充满感情地描述的“这些植物”,包括欧美著名的观赏树木中的银杏、水杉、珙桐、木兰、泡桐、樱花和多种松柏树种;观赏灌木中的六道木、醉鱼草、小蘗、连翘、金樱梅、八仙花、蝟实、山梅花、石楠、火棘、绣线菊、丁香等属;草本花卉中如射干、飞燕草、石竹、龙胆、萱草、百合、报春花、虎耳草等属。
这其中,丁香是一个代表。丁香是国人很喜欢的一种花。花虽小,但香气袭人,西宁、呼和浩特、哈尔滨等城市都以之为市花。
每到阳春三月,青海河湟两岸万物争荣,万紫千红中独有一树开着繁星般透亮的花朵,长着翠绿的椭圆形叶子,散发出醉人的芳香。这就是丁香。西宁西郊的西山植物园中,有一个丁香专园,将西宁的16种丁香全部容纳其中,成为城中胜景。
丁香属植物约有27种,中国有约22中,其中特有种18种。中国人工栽培丁香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宋朝。而欧洲最早栽培丁香的奥地利,也要到1563年,比我国晚480年,北美更是迟至19世纪末才有丁香引种,晚于我国800多年。不过中国栽培丁香虽早,品种却并不算多,很长一段时间里栽培较多的仅是华北紫丁香等几种,其余大多处于野生状态。
专家指出,19世纪中叶随着传教士、植物收集家来华的频繁活动而开始了对丁香的专业引种工作,福琼在1856年收集到华北紫丁香种子并寄回英国。此后又有9位植物猎人进行了丁香的采集和引种。在短短的五六十年间就引去了我国原产的丁香21种。美国阿诺德树木园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从我国引去的各种丁香在12种以上。他们以此为基础,培育和收集的品种达500个以上。
哈佛大学曾盛开中国樱
湖北赤壁的葛仙山,这几天正好是野樱花盛放的季节。万亩野樱花在山间漫野铺陈,壮观绝美。樱花的种类均产于亚洲。我国和日本是世界樱花植物的著名产地,也是世界樱花类植物输出的主要国家。日本人上原敬二记载1822年中国的樱花自广东传入伦敦,是为我国樱花传入欧洲的最早记录,迄今已193年。引入美国最早的是1873年的托叶樱、湖北樱;其后40年中,又陆续引进了灰毛山樱、福建山樱花等15种樱花。这些樱花多栽培在美国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内。
中国种樱花是否曾传往日本?根据日人牧野富太郎的记载:“樱桃于明治10年(1877)由中国输往日本”,对樱花则未有文献可资考证。但日本有许多著名的樱花品种如垂枝粉红樱花、密花粉红樱花等,都是中国种樱花的栽培品系,与中国樱花的变种如白重瓣樱花、红重瓣樱花等尤为接近,同为栽培变异。另外,日本有些杂种樱花的亲本与中国樱花亦有联系。因此有可能中国的樱花也一早就传到日本,并产生了许多变异。
桃、李、梨、桔、橙 皆原产我国
许多我们今天熟悉的果类,比如苹果、梨、桃、李、杏、樱桃、梅、枇杷等都属于蔷薇科。中国是蔷薇科现代分布和分化的中心,全世界2000种该科植物种,我国有约900种。除现代栽培的苹果的主要种类外,上述水果基本都起源于我国。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树原产我国西北部,是我国最古老的栽培树种之一,栽培史可能在四五千年以上。俞德浚指出,桃的野生种和近缘种均在我国西部和西北部山区中发现,现在桃的栽培品种的不同类型,比如软肉和硬肉,尖嘴和平顶,红肉、黄肉和白肉以及蟠桃和油桃两个变种等,在中国栽培品种中都具备。桃起源于中国的说法,现在已经得到了国际学界的广泛认同。
俞德浚指出,虽然早在孔子的时代,桃就成为了中国的六种主要瓜果之一,但在农史界,它曾被误认为起源于波斯,故而有“波斯果”(Persica,英文“peach”亦是由此衍变而来)或波斯苹果之称。据说公元前330年东征的亚历山大将桃从波斯或小亚细亚带到希腊,是欧洲最早的有桃的记录。意大利古拉丁诗人维吉尔曾经作诗歌颂桃树。之后又陆续传入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英国等国。从9世纪开始,桃树的栽培在欧洲逐渐繁盛,到16世纪时,已经成为欧洲极普遍的果树。
李(中国李)也是隶属蔷薇科的历史悠久的果树。按照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罗桂环的说法,李与桃有着大体相当的栽培历史,很可能也起源于我国的西北和华北。在周代,李已经是很为国人珍视的果物,到明代,红色、紫红等中国李的数个品种群都已形成。中国产的李子在“日本李”的名义下,传到了世界许多地方,并被广泛栽培。
近百年来,柑桔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果品之一。我国柑桔栽培至少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而欧洲古代仅有香椽供医药用,10世纪以后才出现了酸桔、柠檬和甜橙等名称。15世纪时,葡萄牙人从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带去许多柑桔品种,栽在首都里斯本的王宫内,称为“东方的柑桔”,后传遍地中海沿岸各国,成为世界上柑橘生产的商品基地;1821年,英国人来我国采集标本,把金柑带到了欧洲;1892年,美国从我国引进椪柑,叫“中国蜜桔”。英语把柑和桔总称“Mandarin”,其原意就是“中国珍贵的柑”。根据日本的有关记载,明代日本的智惠和尚到我国浙江天台山朝香,路过温州时,带了一些柑橘回国,并在鹿儿岛的长岛村育苗,随后,在日本逐步发展和推广了这种无核蜜柑,这就是现在遍及整个日本,还远传到美洲的“温州蜜柑”。如今在中国市场上随处可见的“美国脐橙”,原始产地其实就是中国,是由传到巴西的果树再引种到加州培育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