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逊传播成都植物

分类: [特刊] I Love This City 发布于:2014-2-10 6:00 ė3560次浏览

成都花 全球开
据中国威尔逊权威专家印开蒲先生介绍,威尔逊在其著作《中国——园林之母》中,用了整整一章上万字的篇幅,把成都定位成“西部花园”,对成都平原的生态大加赞赏。印开蒲先生认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成都平原的生态恢复有目共睹。
“整个北半球温带的任何地方,没有哪个园林不栽培源自中国的植物。”而传播这些植物的,是英国人威尔逊,他把中国称为“世界园林之母”。
100多年来,没有多少中国人知道他的名字。而在英国,哪户人家的花园里没有种着威尔逊从中国采回的花草?
作为20世纪初期的著名植物学家,他曾用12年时间深入中国西部,采集了4500种植物标本,并将上千种植物种子带回西方。他对近代中国西部植物的研究,至今鲜有超越者。
威尔逊留下了大量反映中国风土人情的照片,被永久保存在英国皇家植物园。循着这些泛黄的照片,我们沿着威尔逊的足迹,回溯100年前的中国花园。

4英里的花匠路
威尔逊全名厄内斯特·亨利·威尔逊( Ernest Henry Wilson),1876年出生在英国一个贫穷的铁路工人家庭。上小学的时候,威尔逊住在伯明翰市郊,每天要走4英里才能赶到课堂。上学路上,观察花草树木成了威尔逊的一大消遣。作为长子,威尔逊13岁时便辍学当了学徒花匠。3年后,手艺出色的威尔逊被推荐到伯明翰植物园。
1896年,他在园艺技术考试中赢得“女王奖”,这为他敲开了英国皇家植物园——丘园(Kew Garden)的大门。丘园位于伦敦,始建于1718年,这里集世界园艺之大成。威尔逊在丘园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国家奖学金。1898年,他取得了皇家科学院植物学讲师的资格。
正当威尔逊准备从事教学工作时,一个全新的机会展现在他面前。在丘园主任威廉姆爵士的提名下,威尔逊受聘于维奇园艺公司,开始了他在中国西部长达12年的植物采集历程。

“黄色罂粟花”
1899年春,威尔逊乘船前往香港,再进入内地。他此行的目的只为寻找一棵树——著名的观赏植物珙桐。珙桐又被称为“中国鸽子树”,是与大熊猫同时期遗存的古老物种。自1869年法国传教士达维在四川发现珙桐后,西方园艺界一直想引进这种植物。
这趟中国之旅,威尔逊还有意外收获。1900年2月,他在宜昌西南部考察时,发现了中华猕猴桃。他将这种植物介绍到西方,今天已经成为新西兰重要的出口水果。
离开宜昌,威尔逊南下至巴东。一天,在潮湿的树林里,他被一根横着的树杈绊倒,当他爬起来抬头看时,惊喜地发现眼前这株枝叶茂密的植物,似有白鸽栖息枝头。揉揉眼睛仔细观看,原来是叶片之间绽开的花朵。手掌般大小的苞片,成双成对,托着球状的花蕊,随着微风轻轻舞动。这正是自己苦苦寻觅的珙桐啊!
找到珙桐后,威尔逊的中国梦并没有就此止步。
1903年,为收集一种罂粟科植物全缘绿绒蒿,威尔逊沿“茶马古道”到达康定,向折多山进发,在海拔3300米处一片开阔地带,他见到了梦寐以求的全缘绿绒蒿,嫩黄的花朵闪烁着绸缎般的光泽。威尔逊紧走几步,捧起“黄色罂粟花”贴在胸前。
这一年的秋天,威尔逊派人回到这里,成功地收集到了种子。从此,全缘绿绒蒿便成为了西方家喻户晓的观赏花卉。

流连天府之国
1906年5月,威尔逊第一个孩子出生那天,他采自康定的一种报春花属植物也开花了,他将这种植物取名为香海仙报春(Primula Wilsoni),又称威尔逊报春。7个月后,他与哈佛大学签订了协议,开始第三次中国之行。
1908年初夏,威尔逊在岷江河谷成功引种了紫金莲和岷江百合。紫金莲是一种开着富丽蓝色小花的灌木,而岷江百合后来几乎成了英国家家户户栽植的园艺花卉。
1910年3月,威尔逊第四次来到中国,到达成都。天府之城的繁华让威尔逊流连忘返,将其称为“中国西部的花园”。8月初,在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脚下的黄龙寺,威尔逊发现了美丽的黄花杓兰。此花高贵典雅,被西方园艺界誉称为“高傲的玛格丽特”。
9月,威尔逊在河谷边遭遇山体塌方,右脚被石块砸断。一个月后等他到达上海时伤口已严重感染,他的右脚落下了终身残疾。
尽管在中国西部遭遇了难以想象的困苦,但大自然也给了他丰厚的回报。他从中国引种了200多种花卉和上百种树木。这些中国原生植物,成为西方上千种园艺植物的祖先。
威尔逊不禁感慨:“如果没有早先从中国大花园引进的品种,我们今天的园林和花卉资源将是何等可怜。”
1926年,威尔逊的著作《中国——园林之母》在美国出版,当时他是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四年后的10月15日,他携妻子在波士顿郊区突遇车祸,汽车冲下40英尺的堤坝,他和妻子从此长眠在一起,享年54岁。
0http://blooge.cn/special/wilson-chengdu-plants.html

Ɣ回顶部